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今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患儿中,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分析优质护理工作现状,在观察组患儿中落实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属中,非常满意49例、满意20例、一般满意1例,满意度98.57%;对照组组家属中,非常满意32例、满意31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2例、非常不满意1例,满意度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引入PDCA模式,有助于全面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质量,给患儿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科学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室;PDCA;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全院病情危重、复杂、有生命危险的患儿都集中于儿科重症监护室,临床工作是否安全、有序、有效,是否能够明显减轻患儿的痛苦,成为广大家属乃至全院、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引入PDCA,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今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符合危重症的诊断标准,必须采取重症监护治疗措施;排除年龄>14岁,家属放弃治疗者。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28d~5岁,平均(2.46±0.31)岁;其中3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多脏器衰竭、22例心脏骤停。观察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26d~5.4岁,平均(2.37±0.24)岁;其中3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多脏器衰竭、20例心脏骤停。两组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优质护理:①强化基础护理:提供亲情式、个体化的生活护理;②责任制:将每组患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7例,由责任护士分管各小组。③病房巡视:加强查房力度,保证药液的及时更换。④健康宣教:向家属普及有关患儿疾病的知识、治疗和护理方案、转归和预后。⑤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三查七对”,详细评估高危患儿的病情、健康状况与护理风险。PDCA管理:①计划(P):围绕患儿的病情特点、症状和体征,科室管理者与护理人员共同分析、探讨,找出对护理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明确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共同讨论,制订符合患儿病情症状的护理计划。②执行(D):加强基础护理,引入开放式探视制度,提前1~2天告知家属探视的日期和时间。阶段性的总结、反馈护理效果,及时与家属沟通患儿的临床表现;若患儿机体功能恢复较好,生命指标稳定,未出现感染,病情无恶化迹象,则可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让家属哄、抱患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让家属独自完成对患儿的部分护理。③检查(C):每月月底评估PDCA的应用效果,找出护理问题,及时调整护理计划。④行动(A):将调整后的护理措施落实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
1.3观察评定标准应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评估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1]:①5分:非常满意;②4分:满意;③3分:一般满意;④2分:不满意;⑤1分:非常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各科室已开展多年,在长期的实践中,其应用效果早以得到认可。PDCA是一种包含了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模式[2],适用于各个行业。我科针对危重症患儿采取优质护理联合PDCA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DCA管理强化、规范了优质护理措施,减轻患儿家属的紧张感和无助感,理性的面对患儿疾病,支持医护人员的工作,从而使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李爽.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51):112.
[2]郭红丽.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1):1403-1405
作者:宗社敏单位:濮阳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