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略谈心血管患者的护理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方法
1.1治疗用药风险
心血管疾病用药种类繁多,剂量、速度要求严格,有些药物因其特殊性,实际用药个体差异大,副作用明显,在静脉留置针、注射泵、输液泵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操作的安全隐患。如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输液速度控制不准确,导致心动过速,静脉留置针脱针,注射泵注射速度改变等。
1.2设备仪器风险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常用的仪器有心电图机、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若设备仪器维修保养不及时,或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都有可能引发风险事件,如除颤仪导联线接触不良不能正常复律等。
1.3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CCU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若护士风险意识差,专业知识薄弱,对患者现存的及潜在的风险因素不能及时识别,出现意外事件不能有效应对易造成事态扩大。如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多源室性早搏,护士不能准确识别,没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导致室颤发生。
2干预措施
2.1成立护理管理风险小组实施预见性护理
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重症患者的风险评估,制订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及心内科重症护理预案,实施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是护士有目标、有预见性地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科学工作方法,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及时给予正确而有效的治疗[1]。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自护能力低,极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因此,要加强起床、入厕等重点环节防护,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后不要突然起身,以防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外伤等。便秘时应用缓泻剂,切勿用力排便,以防诱发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外出检查由医护人员陪同,确保患者安全。对预见性可发生的潜在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
2.2加强用药护理
护士在确保安全给药的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护士在发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采取护患双方查对措施,提高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强调护患沟通的有效性,在给药过程中要主动询问、主动告知,强化患者遵医行为,让患者知道治疗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对特殊用药严格交接班。
2.3保证设备仪器正常运转
设备仪器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专人负责。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设备仪器操作培训考核,保证各种设备使用熟练,防止操作不当、仪器运转故障导致救治延误等错误发生。
2.5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及心血管重症护理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每月进行一次专科操作考核,提高护士专业技能。通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晨会提问等形式提高护士专业知识。对因合并其他疾病而掩盖病情影响病情观察的患者,指导护士重点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注重用药的临床观察。同时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评估意识状况、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等,在系统评估的基础上重点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主要症状、体征、近段治疗及用药情况,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4体会
4.1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P<0.05),通过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查找患者安全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而有效地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
4.2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实施风险管理后,提高了护士的风险责任意识,制订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及重症疾病护理预案,并进行培训考核,提高了护士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能力,每月一次的护理质量检查及问题反馈,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提高了满意度。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3.85%提高到99.36%(P<0.01)。
作者:陈花棉单位: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