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镜像操作在口腔医学生中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目前我国口腔医学生培养多采取理论教学加临床实习的传统模式,首先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为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形象和多维的知识体系提供灵活生动的图文支持。其次通过开展互动讨论式教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设置悬念、广泛思辨、深入讨论,充分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再次通过离体牙操作训练、仿真头颅模型训练来模拟临床实际教学,使学生体会在患者口腔内进行简单去龋、备洞操作的真实感觉,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还能够训练学生使用牙科器械、运用口内外支点、口镜下操作等基本技能。
有的教学单位还将模拟评估系统引入仿真头颅模型的应用中,将学生制备的洞型转换成三维图像,根据设定好的标准对每位学生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估结果,发现和改正学生的不足,作为教学总结与修正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标准化教学和测试的实施。最后一步就是临床实际操作,使接受过前期模拟训练的学生在患者口内进行窝洞制备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2镜像操作训练与我国传统口腔医学生实习教学模式比较
通过对镜像操作训练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可知,高年级学生操作的错误率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这与高年级学生曾有过直接或间接的口内操作经验有关。不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镜像操作训练后错误率均明显降低,说明使用镜像操作训练能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二维镜像操作能力,同时也说明口腔医学生的生理适应性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学生认为镜像操作训练与临床实际操作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为其日后在患者口中进行实际操作,尤其是对于窝洞的预备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口腔医学生进入临床接诊患者前先开展二维镜像操作训练,然后在口腔模型上进行三维镜像操作训练,最后在患者口内进行实际操作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熟悉口腔操作的特殊性,逐渐提高掌握镜像操作能力,同时也为消除学生接诊患者时的恐惧心理,对增强其自信心有很大帮助。相比而言,我国对口腔医学生采取先理论教学,后在离体牙、仿真头颅模型上进行操作训练,最后进入临床患者实际操作的培养模式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对于刚结束理论课学习的口腔医学生而言,在未经过任何过渡培训的前提下直接接触离体牙操作练习,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甚至连牙钻的握持方式、支点的寻找与放置都难以掌握,加之离体牙的变异性强,其解剖外形与教科书中介绍的标准生理外形有一定差别,增加了学生在离体牙上进行牙体预备的难度系数。如果能够对学生先进行二维水平上的镜像操作训练,使其先了解口腔临床镜像操作的特点,熟悉口腔医生正确的坐姿及正确的牙钻握持方法,后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在教员监督下对学生进行二维平面图画镜像描记训练,防止学生通过肉眼直视方式进行描记,通过反复练习,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像操作要领,了解口腔镜像操作的感觉,为今后在患者口内进行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②直接在离体牙上进行牙体窝洞预备无法训练学生的镜像操作能力,由于学生操作时是将离体牙直接握在手中进行牙体预备,操作完全在肉眼直视下进行,甚至可以根据预备的需要随意调整牙齿的位置,这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且操作难度系数降低,达不到临床前培训的目的。
③离体牙获取困难。随着我国对患者权益保护制度的逐步完善,收集离体牙的难度增大,许多患者要求带走拔除的患牙,因此采用离体牙作为实习道具的模式将逐渐被取代。如果能够对学生先进行二维操作训练,使其先树立镜像操作的意识,再逐步增加难度,在头颅仿真模型上进行备牙操作,最后在患者口内进行实际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对口腔镜像操作技术的掌握,又有利于消除学生接诊患者的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综合国内外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采取先理论知识传授,再二维镜像操作训练,后仿真头颅模型操作训练,最后在患者口内进行实际操作的流程能够简单有效地提高学生镜像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提高学生接诊临床患者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方法。
作者:黄鹂董岩陈永进张旻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急诊与综合临床科修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