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血吸虫病防控效果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年第十二期
【摘要】
目的分析潜江市2009-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后,坚持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情况及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收集全市2009-2014年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控制策略以来,开展人、畜查治病;钉螺调查与控制;改水管粪;以机代牛等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分析防控效果。结果2009-2014年全市疫区大力开展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兴建无害化厕所、沼气池及安全卫生水户数分别达4200%,2316%和9376%;淘汰9750%耕牛;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血检和粪检)分别由2009年的1117%和319%下降至2014年的378%和114%;耕牛感染率由2009年的256%下降至2014年的000%;经考核验收,全市疫区27个乡(镇、场)、308个村(湾、社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结论疫情控制达标后,继续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为湖沼水网型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血吸虫病;传染病控制;流行病学方法
日本血吸虫病曾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浙江、广东、广西、上海、福建12个省、市、自治区流行,累计感染者达1160万人,钉螺面积为143亿平方米,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经过40余年的努力,截至2008年,已有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上海5个省、市、自治区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全国454个流行县(市、区)中已有97个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65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现有血吸虫病总人数约42.3万,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成效[1]。潜江市位于长江中游四湖地区的江汉平原,境内沟渠纵横,河湖密布,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且防治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有着“全国血防看两湖(湖南、湖北),两湖重点看四湖”之说[2]。为加快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步伐,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的通知(国办发[2004]59号)》[3]。根据“纲要”要求,潜江市应于2014年如期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4]。为总结评价潜江市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后2009-2014年的防控策略实施情况与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全市2009-2014年以来防控策略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原国家卫生部、农业部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行动方案,采取人、畜、治病;、灭钉螺;改水管粪;以机代牛;家畜圈养等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的措施。
1.2研究方法
1.2.1人、畜查、治病每年年底和次年4~5月对流行区6~65岁常住居民采取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haemagglutinationtest,IHA)进行筛查,血检阳性者再采用KatoKatz法(一粪三检)进行病原学检查,粪检阳性者确诊为血吸虫病人,对家畜采用顶管孵化法进行检查,同时计算居民、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对确诊的血吸虫病人、病畜应用吡喹酮治疗[5,6]。
1.2.2查、灭钉螺每年春季对有钉螺地域进行调查,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设框螺,对捕获的钉螺经压片检查,确定感染性钉螺及其比例,并按不同环境实有钉螺面积,实施化学药物和环改工程等措施进行灭螺。
1.2.3淘汰耕牛、改水管粪在居民粪检阳性率≥100%的流行村推行淘汰耕牛、以机代牛、家畜圈养、建无害化厕所、改建卫生饮用水等控制传染源的措施[7]。
1.3统计分析将数据录入EpiData31软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趋势分析,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情况潜江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共有146060户,共兴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61345户,占4200%;建沼气池33832户,占2316%;改用安全卫生水136942户,占9376%;硬化有螺沟渠196条,硬化长度47638m,消灭钉螺面积1780km2;全市年普查人、畜血吸虫病158365~168761人次和212~11658头次,化疗所有病人、病畜;大力推行以机代牛,耕牛存栏头数由2009年的15658头减少至2014年的392头。
2.2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2009-2014年,全市流行村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逐年下降。2014年比2009年血吸虫病血检阳性人数减少11303人;粪检阳性人数减少456人。血检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3743,P<0001),整体呈下降趋势(2趋势=653741,P<0001);粪检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89,P<0001),整体呈下降趋势(2趋势=7289,P<0001);居民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01,P<0001),整体呈下降趋势(2趋势=3184,P<0001)。
2.3耕牛存栏数和病牛头数下降明显2009-2014年,全市大力推行以机代牛、淘汰耕牛和家畜圈养等措施,疫区耕牛存栏头数和病牛头数分别由2009年的15658头和298头下降到2014年的392头和0头,下降了9750%和10000%。不同年份耕牛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210,P<0001),见表2。
2.4钉螺面积减少2014年较2009年全市钉螺总面积下降268×104m2,下降了1678%,钉螺面积分布以沟港为主,占钉螺总面积的9322%;坑塘钉螺面积仅占016%;山丘型钉螺面积约占662%。各年度的灭螺总面积占出有螺面积的8270%~9860%,见表3。
2.5传播控制标准如期实现2014年底经湖北省血防办组织的考核验收,全市疫区27个乡(镇、场),308个村(湾、社区)中,13个乡(镇、场)和95个村(湾、社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4个乡(镇、场),213个村(湾、社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如期实现《纲要》规划目标,见表4。
3讨论
控制传染源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关键措施,对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9]。潜江市自2009年以来,继续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至2014年底,疫区兴建无害化厕所、沼气池及安全卫生水户数分别达4200%,2316%和9376%;淘汰9750%耕牛;居民血检阳性率由2009年的1117%下降到2014年的378%;粪检阳性率由2009年的319%下降到2014年的114%;耕牛感染率由2009年的256%下降至2014年的000%,下降了10000%。人、畜感染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并较好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这与坚持实施人、畜查治病、查灭钉螺和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等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有密切关系[10,11]。潜江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初期,经过近60年来的防治,钉螺面积已压缩至呈点状、线状分布,、灭钉螺难度不断增大。当前钉螺面积9322%分布于垸内沟港渠汊,其它环境钉螺面积仅占678%;尽管2009-2014年采取药物和环改工程灭螺等方式,但钉螺面积下降不明显。
2014年较2009年全市钉螺面积仅减少268×104m2减少了1678%。以机代牛、淘汰和圈养家畜作为控制传染源的主要措施之一效果明显,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不少。一是“淘汰耕牛、以机代牛”的措施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全市耕牛存栏头数由2009年的15658头减少到2014年的392头,推进进度缓慢[12,13]。二是“以机代牛”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的策略还有待加大宣传力度,农民因耕作的需要,常常是今年淘汰老牛,明春又买牛的现象存在。三是血吸虫病疫区经济和文化程度滞后,当地居民对农业机械的技术培训、农机维修、政策性补偿等难以及时到位。2009年以来,潜江市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策略,全市疫区27个乡(镇、场),308个村(湾、社区)先后达到了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本研究表明,在湖沼水网型地区,如期实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做法和经验,不失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新思路[14,15]。
参考文献
[1]詹希美.人体寄生虫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0151.
[2]乐梅,刘星媛.湖北省四湖地区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的做法与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26(1):7880.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的通知》[EB/OL].(20040723)[20150131].
[4]郝阳,易冬华,张险峰,等.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考核评估报告[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21(6):457463.
[5]涂祖武,黄希宝,蔡顺祥,等.湖北省2010年血吸虫病防治目标考核评估[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7):814817,833.
[6]郭家钢.中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的历史与现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4):225228.
[7]张聪,刘建兵,李搏,等.湖北省2011年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9):11371139.
[8]朱红,蔡顺祥,黄希宝,等.湖北省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初期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21(4):267271.
[9]周晓蓉,杨军晶,苏正明,等.2012年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7):924926.
[10]朱惠国,肖瑛,黄希宝,等.2004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20(4):251254.
[11]周红卫,郭加宏.泰州市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453,449.
[12]陈艳艳,黄希宝,蔡顺祥,等.湖北省20082012年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评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2):3337.
[13]柳伟,曹淳力,陈朝,等.“以机代牛”等传染源综合治理措施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31(3):206211.
[14]余晴,万学祥,刘青,等.山区丘陵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防治措施变化与成本效果评价Ⅲ[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8):706710.
[15]万学祥,余晴,刘青,等.山区丘陵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防治措施变化与成本效果评价Ⅱ[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1):5458.
作者:朱绪元 刘星媛 吴朝俣 王文梁 单位:湖北省潜江市熊口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组 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信息中心 湖北省襄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政办 湖北省潜江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