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展望范文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展望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展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展望

1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的特点

1.1将中医传统护理手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增加了临床操作的安全性、便捷性和高效性为了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研制出的中医护理治疗仪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如用多功能艾灸治疗仪替代了传统艾灸操作,在保持了传统艾灸所需的艾绒的基础上,采用直接灸的原弊端,同时可用于多人多穴位施灸,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电脑中频经络通治疗仪则是在经络学基础上,利用生物电流的原理,达到了无针针灸和药物导入的疗效,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此外,还有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疗法、微电脑疼痛治疗、半导体机关治疗以及熏蒸治疗仪等,均是改进了中医传统护理手段,提高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性、便捷性及高效性,被广大患者逐步接受与认可。

1.2利用中医护理辩证施护理论为患者提供多形式、个性化的中医护理特色技术辨证施护是指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解决。中医护理着眼于病机和证候的不同,相同的病机或证候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候则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即“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临床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多形式、个性化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李少芳认为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中实施艾灸、穴位注射、中药穴位贴敷、耳穴贴压、中药灌肠、中药泡洗等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郑平认为在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运用按摩、点穴、捏脊及刮痧等中医护理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症状。我院肿瘤科倡导恶性肿瘤“绿色治疗”模式,以年老体弱、放化疗失败患者为对象,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的癌性疼痛在辩证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中医护理方案,如中药贴敷、中药保留灌肠、低频超声离子导入、灸法、电热蜡疗等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疼痛部位在中药贴敷过程中为患者定制了中药药帽和中药手套以促进药物直达病所。在越来越提倡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时代,中医护理技术的人文优势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2制约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因素

2.1技术实施者职责界线不清晰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定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将针刺法、穴位按摩法、灸法等15项中医护理技术纳入规程。然而仍有学者认为,由于学科发展时间较短,学科建设中有诸多问题尚无明确规定,目前仍面临着学科内涵模糊、学科界限不清的困境,如中医护理技术的范畴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这就造成了临床中医适宜技术究竟是由医生还是由护士操作的争论,医护职责的界限不清,严重制约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开展。

2.2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缺乏中医护理技术的实践是要靠中医理论来支撑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同时还应精通中医理论体系。目前中医医院的大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西医院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教育。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大多定位于中西医结合方向,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时数受到压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开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此外,中医医院的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和专科护理岗位教育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也影响了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财政收费支持力度薄弱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耗费时间与人力,与所收费用不相匹配。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北京市中医医院执行的是《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1999年)》,其中的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大多按次收费,如耳穴贴压每次3元,穴位贴敷每次7元,这样的收费标准意味着即使在不计人力成本的情况下,选穴越多,消耗材料成本越大。同时,有许多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甚至并不在此收费标准中。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调查结果显示,28家中医医院均开展了自己的特色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如药枕、舌操、电热蜡疗、中药脐敷等共计39项,其中能在《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1999年)》中查到收费编码的项目只有9项。这一现象在全国均普遍存在。黎娟兰的研究表明,广西省执行的2005年《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3996项服务中,中医技术相关收费只有97项,且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还有相当多的中医技术根本没有定价。因此可以说,财政收费支持力度薄弱是制约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顺利开展的因素之一。

3建议与展望

3.1将更多现代化技术与传统中医护理手段相结合,解放劳动力,突出中医特色《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4个方面的基本任务,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学的精华,直接影响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水平,而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运用有效、简便、价廉的中医护理技术防病治病,解除病患的痛苦,使祖国医学在新时期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目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有关部门正在逐步完成中医诊疗设备的升级、开发与改造,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中医护理手段相结合,使其为患者服务,突出中医特色,提高疗效。这也是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2充分发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平台作用,大力开展有效适宜的中医护理技术为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质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于2012-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一批国家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并组建了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协作组。在《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中明确提出“专科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掌握《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护理技术”。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在2012年已完成13个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的梳理工作,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医医院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推广与验证,其中对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技术效果评价成为验证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规范和统一。

3.3建立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价值“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作为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已经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被提出。专业护士的培养是护理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目前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糖尿病专科护士、重症监护室专科护士及肿瘤专科护士等的培养体系已经建立并日趋成熟,而对中医专科护士的培养尚未开始。沈勤建议有关部门应尽早建立中医护理专业护士认证制度,成立资格认证机构。中医专科护士应该是对中医某专科专病、营养食疗、情志护理、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及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及深入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护士,临床中医护理工作十分需要这样的高层次中医护理实践性人才。应建立并完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中医特色护理人才,提升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价值,提高临床中医护理科研能力,从而促进中医护理学向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作者:刘志宏刘香弟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