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针灸治疗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后偏瘫实施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收集的中风后偏瘫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灸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两种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偏瘫实施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者的肢体及生活能力,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生活能力中风即为脑卒中,其是临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其发病原因为患者脑部血管破裂或堵塞造成脑组织损伤,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造成损伤,其中偏瘫是该疾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本次择取52例患者开展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对照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收集的中风后偏瘫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54~75岁,平均(64.2±2.5)岁;观察组男17例,女9例,年龄55~76岁,平均(64.7±2.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疗法,给药灯盏花素及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治疗,针对脑水肿症状行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针对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行常规降压降糖治疗。并为患者行肢体康复训练,包括床上翻身、下床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在患者头颈及受累肢体上取穴,其中内关穴、三阴交穴、风池穴、天柱穴、百会穴、人中穴及完骨穴等处为主穴,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配合不同穴位;针对口歪斜者配合地仓穴及颊车穴;针对耳聋耳鸣者配合耳门穴、听宫穴及听会穴;针对眼睑下垂者配合阳白穴。进针前对相应穴位及周围组织进行常规消毒处理,进针后捻转1min,留针30min,以患者有酸麻胀感为宜。针灸1次/d,两组均行20d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共100分值,分值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②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中上肢评分最高66分,下肢评分最高34分,总100分,分值与患者运动功能呈正相关[2]。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33.42±3.35)分,FMA(14.64±4.08)分,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33.47±3.37)分,FMA(14.61±4.0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60.15±4.28)分,FMA(26.55±5.12)分,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72.35±4.37)分,FMA(42.32±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正常生活。很多临床研究之处,针对中风偏瘫患者需要及时给予治疗,常规治疗方法中的药物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其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不良反应风向也相对较高[3]。近年来医学得到良好的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疾病开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取更好的疗效,针灸是传统中医疗法,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行针灸治疗能够辅助其建立病灶侧支循环,消除水肿。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其中头针可对其大脑皮层产生刺激,改善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体针对神经传导速度具有促进作用,对患者的肢体及生活能力均有良好改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疗法效果显著。针灸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多喜,郭奎奎,李国民,等.早期针刺干预对偏瘫平衡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0):1159-1163.
[2]佘婷婷.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132-132.
[3]康雄.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对脑中风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9):132-133.
作者:杨洪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