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药学专业生中药认知能力的实践范文

药学专业生中药认知能力的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药学专业生中药认知能力的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药学专业生中药认知能力的实践

一、培养学生中药认知能力的必要性

1.中药认知能力是药学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创新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必须依靠创新发展。而创新的关键是要有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中西药结合人才。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国家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并设立“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有效促进了新药的研发以及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中西药结合人才不仅是推动国内中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创制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而具备中药认知能力和相关知识,是药学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2.大批具有中药认知能力的药学人才是医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构筑国际化的现代中药产业链是未来中医药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已有9000余个中成药品种,剂型也从传统的“丸、散、膏、丹”发展到现在的40多种。中药产业已形成了一批中药骨干企业和一批名牌产品,近60个中药品种年销售额超过亿元,100多家中医企业年销售额超亿元,中药生产呈现出规模化、现代化的良好态势[4]。中药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医药企业的发展,而医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出一大批中药认知能力强的中医药人才,就为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培养学生中药认知能力的教学实践

1.针对全校学生开展中药通识教育利用校内药用植物园、药学博物馆等教学科研基地,中国药科大学对全校所有非中药专业的学生开展了药用植物和中药基本知识的通识教育。药用植物园收集、引种栽培了1000余种药用植物,建立了板蓝根、半支莲、鸢尾、马蔺、太子参、麦冬、郁金等药用品种的种质资源圃。药学博物馆收藏药用植物标本6000多种、25000多份,收藏各类中药材标本3000多种、7000多瓶,其中有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级文物中药材、德国Merck公司生产的世界性天然药物等难得的珍贵标本,让学生大开眼界。具体的教学方法为:首先在教室上课,让学生对植物和药材有理性认识,然后到药用植物园、药学博物馆进行实物感知、识别,讲解鉴别要点,加深学生印象,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为增加趣味性,还设计了游戏活动,如寻找“蓝宝石”行动、趣味知识竞赛等。

2.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开展专业教育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中药基础知识。针对这部分学生,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前提,把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建立了“验证-综合-设计-开放-创新”的阶梯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加强与中药生产、加工和制药行业一线的有效资源相融合,将专业实践教育延伸到校外一线行业,拓展专业实践教育的途径,成为将课程实验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与开发一体化的重要实践平台。根据专业和学科的特点,结合中药产业、行业特色和发展背景,优化重组中药学实验教学内容与结构,对实验项目及内容进行模块化组合,确定以中药新药创制流程为主线的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将“药用植物识别、资源调查及规范化种植、中药材产地加工、储存、中药饮片生产、流通及质量控制”为教学内容的第一模块,进而进入以对“中药的活性物质与功效研究”为主题内容的第二模块,最后进入“中药现代化制药”环节的第三模块,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的训练,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现代中药产品从源头到成品的生产研发的整个主线与流程,提高专业知识和素质,强化学生基本专业实践技能。此外,鉴于本专业学生对中药临床应用阶段的工作流程缺乏了解,模拟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模拟中药房,使学生了解药品调剂全过程,加深对药品的感性认识,熟悉药品管理政策等,在有限的实践时间内更多地掌握中药学相关专业知识。

3.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在全校学生中选拔一部分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性和个性化培养,通过开展开放性实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等各个项目,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师、企业的科研课题的机会。近三年来共设立了160项开放实验项目、51项创新实验项目,共有1055人次的学生参加了开放实验和创新实践项目的训练。这些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多以应用性更强的热点问题为主,与实验教学项目共同形成了“验证-综合-设计-开放-创新”多层次、多模式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科研精神。

三、培养学生中药认知能力的效果和影响

1.激发了全校学生对中药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通过开设中药认知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了中药学习的热潮。有700多名学生通过学校选课平台选择了开放性实验“校内药用植物的辨认和标本制作”课题的竞争,有500多人次选修了《中药化妆品》、《药用植物学》等有关中药的选修课,很多学生参加《中药识别》实训课后,给教师发来短信和电子邮件要求推荐相关书籍,还有的要求旁听有关中药的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中药”的分层次实践教学,打破了学科之间界限,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学科交叉与融合。

2.促进了中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开展中药认知能力的提高训练,学生深入了解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准确把握中药流通领域的中药材识别以及中药材全程质量控制等基本能力。通过开拓野外实践和企业实践,为学生提供接触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种植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积极与医药企业展开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使学生了解了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增强了学生服务行业的能力。毕业生以“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本校大学生就业率一直在全省和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3.提高了学生创新实验和开放实验的质量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教会学生“会做”,更是教会学生“会想”。学校及时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实验项目和内容,使学生对现代制药和分析仪器在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和技术。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了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四、培养学生中药认知能力的思考

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认药、制药、用药”等基本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主要内容。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药”能力,它贯穿于“认、采、种、制、用”的全过程,是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和前提。但由于药用植物和中药的种类和用途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加上天气、季节、物候影响等导致“认药”难、“采药”难、“知药”难。因此,在前期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学生认药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1.优化“认药”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多方位培养“认药”基本功除了传统的《药用植物学》等课程外,新开如《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等特色课程群,形成新的“认药”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由单一的教师讲授向师生互动、现场交流拓展,可将各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药用植物命名,各小组学生分工制作课件,在课堂讲授药用植物识别特征,同时授课教师讲授自己的课件,师生互动。

2.建立“认药”影像库,“随时”提供“认药”教学素材教学媒体要由单一的书本向图片、影像、标本、活植物、网络立体拓展,可在药用植物科学考察及教学科研实践中建立“认药”影像库,通过苗、花或果期动态过程的影像、标本、活植物、药材、网络等材料或媒体,使得“认药”体系通俗易懂、立体直观、随时随地、跨越时空,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

3.建设“认药”实践基地,“随地”巩固“认药”效果教学地点要由单一的课堂向校内外实践基地拓展,从传统的教室、实验室向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田间地头、郊县及邻省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山地等实践基地拓展,进行栽培药用植物、野生药用植物的现场认知。因此,除了要完善校内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等现有实训场所的建设外,还要建立稳固的野外实习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可将周边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山地发展为学校长期的野外实习基地。4.开展校园“认药”文化活动,提高学生“认药”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要充分利用校园内道路两旁或药用植物园里集中栽培的药用植物,开展“认药”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激发学生“认药”热情,提高学生“认药”能力。

作者:王磊濮社班张勉戴岳冯锋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