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荨麻疹中药内服方剂治疗范文

荨麻疹中药内服方剂治疗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荨麻疹中药内服方剂治疗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荨麻疹中药内服方剂治疗

1结果

笔者搜集了《皮肤病性病名医秘验绝技》第3章“荨麻疹”中李寿山、赵炳南、朱仁康等28名中医名家治疗荨麻疹的内服中药处方40首,对药物的功用归类、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整理和分析。共涉及中药130味,其中植物药112味(占86.15%),动物药12味(占9.23%),矿物药6味(占4.62%),出现的总频次为616次,平均频次为15.4次/首。

1.1药物功用分类笔者参考《中药学》的内容,将130味中药按功用进行归类,分为清热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祛风湿药等共19类。其中味数大于10味的药物有清热药20味、解表药17味、补虚药13味、活血化瘀药13味、祛风湿药12味5类,共占总味数的57.69%。出现频次前5位分别是解表药115次、清热药136次、补虚药117次、利水渗湿药38次、活血化瘀药31次,共占药物总频次的77.44%。

1.2药物归经文中涉及的130味中药均具有明确的归经记载,共涉及肝经、肺经、脾经等十二条经脉。药物的总归经频次为1556次,其中归肝经的71味药物出现频次为339次,归肺经的43味药物出现频次为254次,归脾经的41味药物出现频次为232次,归心经的32味药物出现频次为207次,归胃经的49味药物出现频次为185次。归于这五条经脉的236味药物占总归经频次的78.21%。

1.3药物气味分类文中涉及的130味中药的四气五味分类统计情况显示,在药物四气方面,48味寒性药物寒药出现256次,48味温性药物出现247次,30味平性药物出现102次,2味凉性药物出现9次,2味热性药物出现2次。在五味方面,65味甘(淡)味药物出现325次,61味苦味药物出现283次,57味辛味药物出现267次,9味酸(涩)药物出现34次,13味咸味药物出现33次。

1.4药物使用频率使用频率在5次及以上的药物共有37味,占药物总味数的28.46%,总使用频次为448次,占药物总频次的72.73%。使用频率仅为1次的药物达51味,占药物总味数的39.23%,而使用频次为51次,仅占药物总频次的8.28%。统计显示,使用频率位于前20的药物,频次为333次,占药物总频次的54.06%。其中5味解表药的频次为111次,7味清热药的频次为98次,5味补虚药的频次为84次,2味利水渗湿药的频次为30次,1味泻下药的频次为10次。详见表1。

2讨论

从以上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文中搜集的28位名家治疗荨麻疹的内服方剂中,以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为多,共50味,占总药味的38.46%,频次为408次,占药物总频次的66.23%。解表药中,以发散风寒药为主,发散风热药为辅;清热药中,以清热燥湿药为主,清热凉血药为辅;补虚药中,以补血药为主,补气药为辅。从归经的情况来看,以归肝经为主,肺、脾、心、胃经次之。四气方面,寒温并用,温药基本倾向于祛风通络,寒药大多同时兼有祛湿和凉血作用。五味方面,甘、苦、辛味为主,甘有补虚、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之效,苦有泄热、燥湿、坚阴之功,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之能。

从上文分析结果来看,荨麻疹的中医内服方药多以甘温解表、苦寒清热为主,兼以补虚渗湿,活血化瘀,标本同治。在药物使用频率方面,防风、荆芥、甘草、蝉蜕、当归五种药物的使用频率大于20次,共131次,占总频次的21.27%,说明祛风解表、补虚和血之法在荨麻疹的中医治疗中居首要地位,同时也提示风邪和体虚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病因,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当归、白芍、何首乌,赤芍、生地、丹皮等治血之药均蕴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施向红、刘真、周琳等都采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5.8%、95.0%。王朋军、陈煜华、陈训军等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该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1.0%、97.6%、88.6%。28位名家的40首内服方剂的统计分析结果与祖国医学长期以来对荨麻疹的病因认识和治疗原则相符合。在荨麻疹的治疗过程中,除遵循甘温解表、苦寒清热兼以补虚渗湿的治则,祛风解表、补虚和血之治法外,在遣方用药时多注重药物的性味归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曾峰 徐勤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