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的战略范文

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的战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的战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的战略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15年第一期

1医药制造业区位熵分析

以湖北省为背景参照区域,2011年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比较指标,计算规模以上工业部门主要行业的区位熵和专业化系数。一般认为区位熵在1以上、专业化系数系数大于0,表示该部门的专业化水平高,主要为区外服务。如果此类产业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较高,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样的产业就是区域的主导产业[2]。分析发现:十堰市工业中,只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且其所占产值比重最高,由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较高,基本都在1以上,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高,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十堰市一级主导产业。医药制造业区位熵仅为0.81,产值比重仅为1.6%,基本为区内服务,但相对其他行业而言,地区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产值比重较低。见表3。

2区域医疗服务市场供需机制分析

2.1患者就医区位选择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价格、收入水平、偏好、健康状况、时间、共付保险和其他环境因素。在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中,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由政府定价,同时政府和社会保险机构越来越强调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很难有价格竞争出现。对于特定的医疗服务需求者而言,在收入水平、医疗服务价格、健康状况和其他环境因素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偏好、医疗机构等级、时间机会成本、共付保险率则是影响患者就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第一,由于医疗服务中供需双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医疗机构对于自身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拥有较多的信息,而患者所拥有的信息则相对较少,医疗服务市场更多地表现出供方主导的特征。因此,患者对于医疗服务供给机构的选择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第三方所做出的信号显示,如三甲医院等。医院等级是代表权威的政府给予医院的代表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的标识。在医疗服务多元供给的市场中,这种信号显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患者的消费行为选择,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医疗服务质量等级较高的医疗机构,导致医疗资源利用不均衡。第二,从患者所支付的成本来看,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总经济成本包括医疗服务价格、交通成本和时间机会成本。由于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相对缺乏价格弹性,在医疗供需双方的价格谈判机制中,患者处于被动地位,拥有较少的价格谈判能力,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交通成本和时间机会成本则随患者所选择的就诊地点的不同而变化。患者在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价格相同的条件下倾向于选择交通成本、时间机会成本低廉的医疗机构就诊。第三,由于我国城乡、区域之间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为提高各类医疗机构的服务利用率,由此在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中,对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提供的同类医疗服务项目所产生的医疗费用设置不同的报销比例,一级医院最高,而三级医院最低。但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共付保险率对患者就医区位选择的影响相对较小。

2.2区域医疗市场结构与市场半径在多层次的区域医疗体系中,由于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性,不同区位处于核心与外围的二元结构之中。核心区位在卫生资源配置上处于优势地位,并通过极化效应的作用,吸引周边地区的卫生要素投入不断向该区位聚集,进而借由规模经济效应、学习效应和协调效应等自强化机制不断增强其核心地位。聚集经济使得核心区位能够不断降低卫生服务成本,促进医疗科研创新,并实现有效的分工协作,进而对周边地区形成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在特定区位的医疗供给市场结构中,综合性医院与其他单科性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及私人诊所共同构成了区域医疗市场的供给主体。然而,各类医疗机构在区域医疗供给市场结构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按照我国医院标准划分体系,三级特等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三甲医院在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和品牌信誉度等方面均优于其他等级医疗单位。在区域卫生供给市场中,不同层次医院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具有纵向产品差别,产品差别导致一些客户对某些医疗服务项目产生偏好,从而形成了以少数几个实力较为雄厚的三甲医院所主导的垄断竞争市场。部分学者利用市场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对区域医疗市场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尽管我国各地、各病种医疗市场的市场结构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市场垄断程度均比较高。从单病种的市场结构来看,越是严重的疾病,垄断程度越高。部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十堰市及毗邻城市神农架林区、襄阳市2006年总收入前四名医院的收入之和计算的CR4分别高达82.28%、99.16%、67.38%[6],表明在以十堰为核心的医疗城市体系中,医疗服务市场属于高度集中寡占型。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均衡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垄断程度的经济主体将会获得较高的均衡产量,享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中心地理论中指出:不同等级的中心地按一定的数量关系和功能控制关系构成一个等级体系,高级中心地与较大市场区相对应,提供大量的和高级的商品与服务,而低级中心地则与较小市场区相对应,只提供少量的、低级的商品与服务。在区域医疗供给市场体系中,高等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与其他等级医疗机构相比有一定的产品差别,从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势力,其医疗服务辐射范围较为广阔,较为严重的疾病均需转入实力较为雄厚的区域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因此,高等级综合性医院与其他较低等级医疗机构形成了不同的市场分割,拥有不同的市场半径。

3十堰市在区域性医疗供给市场中的优势分析

十堰位于中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几何中心,不仅处于区域地理中心,同时也处于区域交通枢纽中心。鄂豫陕渝交界地区由于距离各自省级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按照距离衰减规律,这一地区处于一个直辖市、三个省会城市医疗辐射范围的边缘,且受区域交通不便的影响,医疗产业发展比省会城市低一个层级。而十堰市“座中六联”,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技术水平、医学科教资源在周边地、市中均处于领先水平,在区域医疗服务市场中居于核心地位,并通过极化效应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医疗卫生投入要素向该地区聚集。从患者的求医区位选择来看,周边邻近地区距离省会城市均较远,而十堰市与周边邻近地区交通较为便利,交通费用成本、时间机会成本相对低廉。从医疗供给市场来看,4家三甲医院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辐射了周边毗邻地区众多人口。部分学者研究指出:我国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模式按组织架构大概可以归为以下三类,即重点模式、网络模式和单项业务模式[7]。十堰市通过实施医院集团化战略、强化顶尖学科和技术项目的业务辐射范围、搭建区域职业病防治中心等措施强化了其在区域医疗市场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在区域卫生服务实践中,十堰卫生的医疗服务已辐射到周边12万平方公里和2600万人口。据统计,十堰几所三甲医院外埠病人比例平均达到15%以上,部分专科外埠病人达到60%以上。布莱恩•阿瑟在分析技术进步的演进轨迹时引入了路径依赖这一概念,即一个最初的、偶然的机会选择可能决定技术进步的最终演进路线。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基于十堰市在毗邻地区中医疗服务供给和医学教育、科研的优势地位,借由聚集经济、医疗服务公共产品共享和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医疗服务供给的增加。区域外医疗需求的增加通过引力作用,也进一步拉动区域医疗供给的增加。医疗市场供需双方的力量博弈促进了十堰市医疗产业的成长,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区域医疗市场供给中的中心地位。

4推进十堰市构建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的对策

4.1整体规划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建设随着十堰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的扩大,建议将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纳入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市级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十堰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市领导牵头,相关责任部门参加,定期研究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建设中重大问题,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相互协调,形成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构建的合力。

4.2完善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构建的体制机制第一,配套完善医疗科技投入机制。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卫生科技的投入。对于准公共产品性质和私人产品性质的医疗科技研究,应充分发挥医院、医药企业在医疗科技投入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减免税收、加速资本折旧、费用扣除、信贷担保、提供政府信贷等形式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引导适度竞争,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第二,配套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制定中长期卫生人才规划,实施大人才战略,大力加强城乡人才培养和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为区域医疗中心提供人才技术支持。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指导思想,一头抓好“神农学者”等高层次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培养,一头实施好全省“六个五”农村人才培养工程,抓好农村、基层适用人才的培养,实现卫生人力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第三,配套完善卫生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建设区域医疗远程会诊中心、转诊中心及远程专家门诊预约中心等区域医疗网络服务平台,为外埠病人提供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协同诊疗、网上预约、医疗咨询等多样化服务,为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信息的广泛共享和多样化融合,同时支持跨区域平台之间的业务交流。第四,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搭建医学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医学高等院校和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共建实验室,互派研究人员,共享实验设备等正式制度建设,以及研究人员的私下交流等非正式渠道,充分发挥医疗科技资源的溢出效应,提高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整个医疗产业集群式发展。

4.3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区域性卫生检验检测中心、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等,加强对市职业病防治中心的扶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

4.4不断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品牌医院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区域目标人群疾病谱,发挥特色专科优势,巩固和强化特色效应,进一步提高疑难重症诊疗水平,以技术、特色和价格吸引周边群众,进一步提高外埠病人比例。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引进先进适用设备,加大医院品牌建设力度,强化区域医疗中心地位。

4.5多举并措推进生物医药制造业发展以园区为载体,整合医药资源,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集聚效应,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发挥武当山生物医药资源优势,依托十堰市重点医药企业和高校,通过共建研发中心、产业联盟等措施加强产学研结合。设立医药制造业专项发展基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于资本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税费减免、自主产权研发、技改项目、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促使医药企业创名牌产品,增强医药企业发展积极性,以推动它们快速成长壮大。

作者:保永文王文丽单位:湖北医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