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临床护理差错与预防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护理差错原因分析
本组资料临床护理差错案例的类别构成(表2)及责任人职称分布(表3)显示: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归集起来主要体现为个人因素和管理因素两方面。
①个人因素:A.工作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特别是“三查七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值班与交班制度等。这些都是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原因。
所有差错类型中,以医嘱执行不当或错误、违返操作常规、查对制度不严为主(本组资料三者所占比例达86.96%),与大多数研究一致。B.护理差错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资历、工作年限有关,由于年轻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少,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都相对缺乏,对临床中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判断、处理或采取预见性措施,容易发生差错。本调查资料显示,低年资护士发生差错的比例(73.92%)远高于高年资护士(如主管护师4.34%),与大多数研究一致。C.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或能力是产生护理差错的又一重要原因。护士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对新技术水平的应用与掌握能力会直接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本组差错中有3起是因业务技术水平问题而引起的。某科室护士在协助进行儿童抢救过程中,因为静脉穿刺不熟练,皮针穿刺几次均未成功,不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延误了抢救时间,错过了最佳输液给药机,影响治疗效果。此外,随着电子、医疗器械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大量先进护理技术、护理仪器的出现在给护理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在熟练应用常规护理技术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接受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并积极探索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
②管理因素:A.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和护士职能范围的拓展,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医疗质量和威胁患者安全的重大风险和隐患。人员严重不足、护理工作量较大,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工作中稍不留神就会造成护理差错,甚至引起医疗纠纷。目前国家定编的病床与护士比1︰0.4,与国际标准相比偏低,然而我院病床与护士比仅为1︰0.3。护理人员缺编是大多数医院存在的问题,尽管护理人员不断增加,但医院开放床位数与执业护士之比未达到卫生部规定1︰0.4的要求,加之婚假、产假、病假、公休假、哺乳期、外出学习、加床等使实际床护比更小。各医院为了提高收入,增加病床超收患者,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出现疲倦和精力分散、情绪烦躁等状态,必然导致工作质量的下滑以及减少在操作中各个环节的监控步骤,造成差错。B.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监控力度不够,对护理差错的处理方式不够科学。护士长未控制薄弱,对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敏感性,对科室护理制度执行情况未进行正确评估及控制,科室护士长对发生差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整改,只是对发生差错的护士给予批评和处罚,很少对护理人员发生差错的原因做出正确判断,导致同样的护理差错再次发生。C.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心情愉快放松,反之,不和谐的环境、团队使人情绪紧张,工作积极性不高。护士易受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或自身健康状态等影响而把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从而导致差错、缺陷的发生。另一方面,紧张的医患关系使护理人员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注意力难于集中,最终不能正确执行操作或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判断,从而产生护理差错。D.护理基本条件不完备,病房布局不合理,各种抢救的医疗设备未处于完好急救状态会延误抢救时机,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2护理差错的预防措施
①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加强护理的人员培训,尤其是年轻护士的培训是保障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除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外,还要加强针对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继续教育学习,掌握新技能。可选派优秀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本科毕业护士、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可在科内开展一些教学培训工作,每月组织临床护理人员学习各项岗位职责、护理制度、护理预案、流程、规范、各科护理常规、“三基三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在科室中“老、中、青”护士之间形成“传、帮、带”的学习氛围,以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②加强教育,增强责任心。本组资料显示“:错抄、漏抄医嘱”、“未及时观察试验结果”、“漏发治疗饮食”、“医嘱不及时”、“巡视患者不到位”、“送检未及时”等护理差错皆是由于缺失认真负责的态度所导致。因责任意识淡薄而影响医疗工作的事件约占据护理差错的60%左右,所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是预防医疗护理差错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教育护理人员对待每一位患者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把自己当作科室、病房的主人,关心、了解科室、病房的一切工作,在执行相关护理服务或操作时,可向患者进行相关健康宣教,并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病情发展、护理支持等,对帮助医生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也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也是护士的责任感的体现。
③建立一个有效、畅通、无障碍的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差错处理方法遵行《医院工作制度和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相关规定,对差错处理以找出责任人为主,对责任人及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原则是弄清其责任大小,找出责任当事人并给予惩罚。在这种责备和羞辱文化影响下,对于管理者而言采取惩罚性差错处理方法,是最快捷、最被大家接受的管理方式,让自己下属或同事看到犯错误就要受到惩罚。但是责任当事人往往因害怕被惩罚,对于未造成患者严重损害的差错事件,可能会尽量隐瞒,这样不仅不利于管理者公平、公正地处理护理差错,而且也为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安全隐患。研究显示,护士发生护理差错时的情绪变化表现为:担心与不安、惊慌与恐惧、委屈与无奈等。通过对10名护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不愿意主动上报护理差错的原因为:害怕被处罚,影响同事之间关系;不赞同惩罚性处理;主张非惩罚性处理。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且与患者接触时间长,任何一项活动执行不当均可影响患者安全。即使护理人员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仍会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随着临床医学发展,高新技术应用,也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使护理人员出错几率相对增加。因此,传统的管理理念使管理者在分析和处理护理差错或事故时,注重分析个人护理行为中不安全因素,对个人加以责罚且与绩效挂钩,而忽视管理制度或流程上的缺陷,这种做法无益于从根本上杜绝差错的继续发生,治标不治本。
国外对护理差错的管理有较完善的不良事件或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系统,通过营造一种“针对系统、非惩罚性环境”的积极的医院安全文化氛围,让人们都愿意报告异常事件及未遂过失,从系统的角度查找错误的原因并设计防御措施,减少错误的环境和机会。国内部分医院做了一些探索,如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实行非批评惩罚为目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倡导“缺陷共享、问题管理”,鼓励护士勇于暴露风险和隐患,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目前我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尚未健全,多数医院都没有医疗护理差错的强制性报告系统,需加以完善。
④增加编制,合理配置使用护理人员。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合理使用合同护士,聘用正规医学院校护理毕业生,缓解临床护士缺编状态。严格区分护士等级,各尽其责,使护士工作的目的性更强,更合理地利用护理资源,如主管护师或高级护士负责患者的精神、身心护理及专科特色比较强的工作,护师负责处理日常护理工作及操作治疗,普通护士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此外,根据各科工作量及疾病的季节性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同时应兼顾各类职称,各层次护理人员比例,依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安排各个时段的护理力量,进行弹性派班等,确保护理安全。
⑤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减少护士负面情绪的有效保证。护士长及护理领导者应关心、体贴、爱护护士,当护士身体不佳或情绪不稳定、压力大时应适当进行调整。工作上应多表扬少批评,避免压力过大,并根据患者人数及病情危重程度进行月、周弹性排班,按需排班,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⑥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医院应该根据各科室的具体特点与拥有医疗设备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规章制度,充分反映科室内部活动的规律,保证制度的实用性、可行性,让护理人员可以“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同时,护理工作一般涉及环节众多,参与工作复杂,一个患者的护理治疗需要多个岗位、科室协同进行,所以,护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协调、平衡各部门条例,使得护理规程形成相互统一、内在结合的系统,避免缺项、疏漏。作为护理人员,则要严格遵守每一项护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抢救室工作制度,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综上,防范护理差错、提高护理安全一直是护理研究的焦点,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引起护理差错的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个人因素也有系统因素,护理人员尤其是护理管理者要正确认识护理差错,仔细分析每起护理差错,找出其中的相关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曾小东单位: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