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急救模式探讨范文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急救模式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层医院颅脑损伤急救模式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急救模式探讨

【摘要】目的探索基层医院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模式。方法于黄平县人民医院实施规范化急救模式前(2013年1月—2015年5月)和实施后(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各选出4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指标。结果实施后,40例患者的受伤至入院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均短于实施前的40例患者,且实施后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提高,P<0.05;实施后,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基层医院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中应不断结合现实情况完善急救流程,强化院前急救,加强各科室的协作配合,提高抢救效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基层医院;颅脑损伤;规范化急救模式;抢救效果;并发症;院前急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交通事故、建筑业意外伤害事故而造成的颅脑损伤患者日益增多,及时的专科救治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3]。我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开始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规范化急救模式,优化了传统的急救流程,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实施前(2015年1月—2016年5月)、实施后(2016年6月—2017年10月)黄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各4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男26例,女14例,年龄22~64岁,平均(44.1±7.6)岁;交通事故伤19例,高空坠落伤11例,击打伤10例。实施后:男28例,女12例,年龄24~67岁,平均(44.5±7.3)岁;交通事故伤20例,高空坠落伤12例,击打伤8例。实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实施

前神经外科采取的常规急救模式,以及患者入院后开通绿色通道抢救。实施后的规范化急救模式主要措施为:(1)急救医护人员培训教育。在科内成立急救小组,科主任、医生、骨干护士、护士长等组成,成立由1名医生、3名护士组成的急救小组,根据护士的业务能力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根据颅脑损伤急救的特点,对急救小组成员进行专题化培训教育,结合医护人员的职责培训,首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然后开展个体化业务技能培训,最后开展小组成员配合的综合演练,确保急救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配合,提高抢救效率。(2)完善抢救进程。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要在5min内出车,快速到现场抢救,在出车途中,医生通过电话与患者亲友或是周围拨打急救电话的人沟通询问患者病情特点,指导现场抢救;同时在转运患者到医院途中,通过电话与医院联系,院内医护人员做好接车准备,开放绿色通道。(3)构建急救网络。依托我县的所属基层乡镇卫生院,通过培训教育发展出以我院为中心的基层急救网络系统,通过举办学习班、电视讲座、社区急救知识宣教等方式提高全县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4)现场抢救。急救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简明扼要的检查患者,判断伤情,并通过现场人员了解患者的受伤原因、经过等,重点查体,初步判断伤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主要包括包扎止血、呼吸道护理、纠正休克等,及时将患者安全转运到医院。(5)院内急救措施。医院提前做好接车准备,患者送入医院后立即送入急诊科,首先进行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伤情评估等抢救,根据患者的伤情合理确定是否行辅助检查,避免盲目进行颅脑CT等辅助检查,以免检查过程中发现意外。放射科、B超室、药房、检验科、手术室等配合提前做好准备,使患者的各项检查可优先立即进行,有手术指征的应尽早送手术室行开颅手术治疗,若有合并伤则由专科协助抢救。各种检查单据均经绿色通道,先抢救后缴费。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前后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对比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的抢救效果指标对比实施规范化急救模式后,颅脑损伤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均缩短,且心肺复苏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提高,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施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详见表2。

3讨论

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是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层医院应加强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正确判断疾病、快速抢救,改善预后[4-5]。

3.1院前急救是重点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包含多个时间窗口,其中抢救的铂金10min、黄金1h最为宝贵,因此保证有效的急救显得尤为重要[6-7]。基层医院开展的规范化急救模式强化对患者的院前急救,综合分析本县的特点以及颅脑损伤患者特点,加强对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通过1名医生3名护士组成的急救小组,明确分工,加强对患者的急救处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业务能力。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及早出车,并及时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应急处理,到达现场后急救小组快速评估患者伤情,争分夺秒的开展现场抢救,并迅速脱离现场,尽快送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抢救治疗。在转运途中,强化与医院的沟通,使医院各科室及时做好准备工作,保证患者在入院后能得到快速、规范化、有条不紊的抢救,避免时间浪费,提高抢救效率[8-9]。

3.2规范化急救模式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急救模式,规范化急救模式以急救小组为单位,强化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对急救小组的专业培训教育,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相互配合能力。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处理中,急救小组成员之间紧密配合,各个科室之间配合密切,使各项急救工作能高效、有条不紊、标准化、程序化的开展,大大提高急救工作质量[10]。而且通过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高度磨合,提高抢救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的受伤至入院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均缩短,心肺复苏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说明规范化急救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效果。另外,规范化急救模式注重医护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重视医护人员的分工合作,重视对患者病情的综合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多样化,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之间紧密合作,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异常变化,及时予以对症处理,提高抢救效果[11-12]。当然,规范化急救模式对基层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是医院的硬件条件、管理体系等,都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效果。综上所述,规范化急救模式在基层医院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效果,基层医院还需加强院前急救、完善急救流程、强化各科室配合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范化急救模式。

参考文献

[1]袁淮涛,管健,张文,等.珠三角地区基层医院189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4):303-306.

[2]马锦华,高静,王珊珊,等.西安市2025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6):411-416.

[3]赖湘,张文波,叶敏,等.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6-28.

[4]李桂月,朱庆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910-1911.

[5]李梅,王小磊.急诊科不同急救模式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1(6):7-8.

[6]韩鹏达,付研,高丁.重度颅脑损伤急救模式的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8):779-783.

[7]马坚.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1):130-132.

[8]孙立琴,王贵梅.优化医护合作在抢救急性中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实践效果[J].全科护理,2014,12(35):3322-3323.

[9]李桂琴,宋建文.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浙江创伤外科,2016,23(1):198-200.

[10]周正华,王国兴,肖华,等.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时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7):88-90.

[11]谢静贤.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4):84-85.

[12]黄东振.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J].右江医学,2014,43(1):75-77.

作者:向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