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分析范文

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分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年第二期

摘要:

目的研究接受择期开放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48例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3例,切口感染率为15.5%;体质指数(BMI)>25kg/m2、术中血压下降和TNMⅢ和Ⅳ期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BMI、TNMⅢ期、Ⅳ期和术中低血压是切口感染发生率增加的相关因素,降低体质量和维持术中血压正常有助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切口感染;结直肠癌;择期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手术切除。结直肠手术是污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临床常见,既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又增加医疗费用,也有可能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是我们在临床中应予重视的问题。我们选取148例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和干预结直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了依据,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我院于2005年6月—2014年6月治疗的148例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病例;其中发生切口感染23例,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断依照卫生部2001年1月的《医院感染诊断(试行)标准》,从电子病历、手术记录和麻醉记录来收集临床各种数据,收集患者的特征性数据包括术前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伴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术前白蛋白水平;围手术期影响因素:手术持续时间、术中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持续时间超过5min),手术部位(结肠、直肠)以及TNM分期、感染部位及切口病原菌分布。

1.2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本研究病例入选标准:①择期开腹手术;②术中行一期肠吻合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肠梗阻;②急诊手术病例;③行结肠造瘘术病例;④行Miles和Hartmann手术的病例;⑤术前有明确感染的病例。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AS8.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x±s表示,分类资料采用率和百分比表示,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148例,感染患者23例,感染率15.5%。术前基线资料:患者男82例(55.4%),女66例(44.6%);年龄35~78岁,平均(62.7±4.5)岁;BMI18.4~35.0kg/m2,≤25.0kg/m2115例(77.7%),>25.0kg/m233例(22.3%);伴糖尿病22例(14.9%);高血压病43例(29.0%);低蛋白血症25例(16.9%);术前贫血14例(9.4%)。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年龄、性别、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贫血及伴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与手术切口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BMI>25.0kg/m2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围手术期影响因素切口长度≤20cm42例(28.4%),>20cm106例(71.6%);手术时间≤2h56例(37.8%),>2h92例(62.2%);术中血压收缩压<90mmHg21例(14.2%);手术部位直肠55例(37.2%),结肠93例(62.8%);TNM分期Ⅰ和Ⅱ63例(42.6%),Ⅲ和Ⅳ85例(57.4%)。围手术期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手术部位与手术切口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术中血压下降和TNMⅢ和Ⅳ期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切口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148例入选病例中出现切口感染23例(15.5%),腹部切口感染15例(10.1%),会阴部切口感染8例(5.4%)。23株细菌培养显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5株(65.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株(26.1%),铜绿假单胞菌4株(17.4%),肺炎克雷伯菌3株(13.0%),其他革兰阴性菌2株(8.7%);革兰阳性菌感染8株(34.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5株(21.7%),粪肠球菌3株(13.0%)。

3讨论

据报道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5%~26%[1-2]。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术后切口感染界定不同和不同人员参与感染的评估不一致所致,本研究通过选择择期开腹手术来回顾性评估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减少这些潜在的变异来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本研究的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是15.5%;患者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术前贫血及伴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与手术切口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术前影响因素中,BMI>25kg/m2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中BMI>25kg/m2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也证实了这一点,这可能与脂肪组织肥厚和血液供应不良具有一定的关联,此外术中电刀电凝脂肪损伤血管及脂肪液化也可能是高BMI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围手术期的影响因素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手术部位与手术切口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历中关于手术切口缝合材料(丝线、可吸收线、皮钉)记载不详,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无法进行统计分析;但TNMⅢ期、Ⅳ期和术中血压收缩压下降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TNMⅢ期、Ⅳ期和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可能与淋巴结清扫的程度有关,然而,最近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发现结直肠癌分期可作为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1]。术中低血压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有报道术中低血压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4-5],认为与伤口组织灌注不足与术中低血压具有相关性,考虑是由于术中血压下降,导致切口组织缺血、坏死,局部抗感染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切口感染。这些数据显示,维持术中正常血压对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本研究切口细菌培养显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感染主要是金葡菌和粪肠球菌。治疗上主要采取清创、加强引流和换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经过上述处理,感染切口均全部愈合。

作者:周晓华 崔海宁 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