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15年第十一期
中国近年来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逐年增多。截至2014年底,国内艾滋病感染者和患病人数已达到104000例,同比增长14.8%,其中新增8500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同比增长21.2%[1]。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病程,但服药依从性对治疗有明显影响,依从性不好,会引起病毒升高,CD4下降,导致临床治疗失败[3]。生存质量是病人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于2010—2012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对240例HIV患者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2个角度分析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0—2012年,在哈尔滨市4个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开始治疗、并取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240例艾滋病患者。入选标准符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5]。
1.2方法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n=120)、对照组(n=120)。给予2组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之外,干预组患者采取(1)重视家庭护理关怀;(2)强调自理概念;(3)给予心理护理及生活指导;(4)加强治疗依从性教育及不良反应护理,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5)给予住院病人护理及家庭探视;(6)开展随访服务;(7)建立QQ群、电话热线等措施,实施综合护理干预[6]。追踪10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自制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表收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AssessmentInstrument,WHOQOL-100)收集患者的生存质量数据[7]。
1.3判定标准(1)治疗依从性:治疗依从性按照“合格的服药频数/规定服药频数”测量,测量值达到95%的认为依从性好[8],其中,合格的服药次数=规定服药次数-(①漏服次数+②超时服药次数+③错服药次数+④错药量的服药次数)。(2)生存质量评估方法:依据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使用手册规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9]。缺失数据超过20%时剔除该样本;当同一领域存在≥2个条目数据缺失时,不计算该领域得分。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重复测量分析影响护理干预效果的主要因素。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干预组平均年龄为36.64岁,女性占7.5%(9/120),未婚占45.8%(55/120),无业者占23.3%(28/120),吸烟者占25.0%(40/120),饮酒者占42.5%(51/120),每天睡眠≤5h者占2.5%(3/120),独居者占25.8%(31/120)。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5.19岁,女性占7.5%(9/120),未婚占52.5%(63/120),无业者占21.0%(25/120),吸烟者占37.5%(45/120),饮酒者占36.7%(44/120),每天睡眠≤5h者占2.5%(3/120),独居者占35.8%(43/120)。2组年龄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组别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表1)在对照组中,干预后患者依从性4个主要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在干预组中,这4个主要指标均低于基线数据(均P<0.01)。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一步论证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显示时间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测量指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时间×分组)同样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时间因素的作用随着分组的不同而不同。个体变异部分依从性差异检验结果显示,F=6.060,P=0.015,说明不同分组的治疗依从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均显示,干预组中的患者在护理干预10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而对照组患者10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无明显变化。
2.3不同组别患者生存质量比较(表2)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生存质量6个方面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得分也明显提高。而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指标上并无明显变化。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能够起到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艾滋病防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有综合素质较高的队伍[10]。本研究打破单纯医疗机构的针对艾滋病病人护理干预,充分发挥艾滋病预防控制机构、性病治疗机构,非政治组织及同伴教育员、志愿者多部门优势,调动艾滋患者本人自我能动性[11],医护人员面对面干预,联合非政治组织开展同伴教育,形成针对艾滋病患者的立体式、全方位的管理和干预的新模式,最大限度使病人在治疗护理、人文关怀及资讯信息等方面得到帮助,让患者活得有意义、有尊严。
作者:谢艳光 许鸣 金慧心 孟清 孙淑琴 刘婷 王锐 李艳梅 付蓉 杨玉赫 单位:黑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