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乳腺黏液癌超声造影的定性范文

乳腺黏液癌超声造影的定性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乳腺黏液癌超声造影的定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乳腺黏液癌超声造影的定性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年第三期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超声造影定性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确诊的乳腺黏液癌病灶的超声造影的定性特征。结果入组病例13例,其中单纯型11例、混合型2例,12例(92.31%)增强水平为高增强;10例(76.92%)增强方向为向心性增强;10例(76.92%)增强形式为不均匀增强;9例(69.23%)增强后病灶边界清晰;10例(76.92%)病灶的增强后范围增大,该10例病灶的左右径均不同程度增大,其中7例(53.85%)同时伴有前后径增大;8例(61.54%)病灶内可见灌注缺损,仅1例(7.69%)病灶周边见蟹足样增强。结论乳腺黏液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与其他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均存在一定重叠,对造影后边界清晰、范围向两侧及后方增大并伴有灌注缺损的实性或混合性病灶应警惕黏液癌的可能。

关键词

乳腺肿瘤;黏液癌;超声造影;定性特征

乳腺黏液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常规超声检查误诊率较高。近些年相关文献证实超声造影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部分定性指标特异度高、易于判断,彰显了其在乳腺病灶良恶性判断中的优势[1]。但乳腺黏液癌超声造影的相关报道鲜见,且病例数较少,对于其超声造影表现并未得到一致结论[2-3]。本研究分析乳腺黏液癌病灶的超声造影各项定性指标,以期提高乳腺黏液癌诊断的准确度。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09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新发乳腺癌病例共计2002例,经病理(穿刺、微创或开放手术)证实为乳腺黏液癌50例,约占2.50%,年龄23~87岁,平均(53.52±15.60)岁,中位年龄54岁。其中13例于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纳入本研究。2.仪器与方法仪器选用PhilipsiU22,线阵探头L9-3,对患者进行规范扫查,确定可疑病灶后,在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行超声造影检查。3.图像分析回顾性分析入组病例的超声造影表现,包括增强水平、增强方向、增强形式、增强后病灶边界是否清晰、有无蟹足样增强、造影前后病灶范围的变化等。图像由两位超声医生分别进行分析,存在疑问时,由高年资医生进一步判断。

二、结果

入组13例均为单发,其中2例混合型(15.38%)、11例单纯型(84.62%)(图1~2)。该组病灶大小介于13.60~41.00mm之间,平均(24.08±7.18)mm,其超声造影特点为:高增强12例,低增强1例;向心性增强10例,离心性增强1例,弥漫性增强2例;周边增强3例,不均匀增强10例;增强后病灶边界清晰9例,不清晰4例;增强后病灶范围无明显变化3例,仅左右径增大3例,左右径及前后径均增大7例;无蟹足样增强12例,蟹足样增强有1例;无灌注缺损5例,灌注缺损有8例。

三、讨论

既往研究表明,乳腺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向心性、不均匀、高增强,增强后范围增大、边界不清,并可出现灌注缺损及蟹足样增强;反之,良性病灶多表现为离心性、均匀、等或高增强,灌注缺损少见,造影后病灶范围无明显增大,边界清晰,无蟹足样增强。本研究显示,乳腺黏液癌超声造影表现与二者均存在一定重叠,主要表现为向心性、不均匀、高增强,增强后病灶边界清晰、范围增大,内部可见灌注缺损区,病灶周边蟹足样增强少见。黏液癌病灶血流检出率低,造影后增强水平也为低增强[3],但本组病例中7例病灶(53.85%)Alder血流分级为2~3级(图3),造影后12例病灶(92.31%)表现为高增强(图4),提示乳腺黏液癌亦可为富血供病灶。唯一的低增强病灶为本组研究中直径最大者(>40.00mm),肿瘤内存在大片坏死,从而影响了其增强水平。本研究中黏液癌的增强形式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并且病灶内部常伴有灌注缺损区,分析原因可能有三点。首先,恶性病灶边缘与中心区域的血流灌注存在差异[4],边缘的微血管密度高于中心区域。其次,癌巢不同部位的微血管存在不同的细胞构成[5],过量的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常见于癌巢周边,而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以及狭窄、闭塞的功能不全的微血管以癌巢中心居多,导致中心部的坏死。另外,黏液癌以细胞外黏液分泌为特征性病理改变,形成黏液湖,该区域较癌巢的供血明显减少,致使造影剂分布不均匀,甚至形成灌注缺损。

蟹足样增强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一项高特异度定性指标,与病灶周围迂曲扩张的供血血管密切相关。本组研究中仅1例病灶增强后蟹足样增强(图5),与既往文献报道黏液癌病灶缺乏穿支血管及周围扩张迂曲的供血血管相符。乳腺恶性病灶造影后增强范围常增大,通常考虑为肿瘤细胞向周边组织浸润侵袭所致。本研究中多数病例造影后范围不同程度增大,这与黏液癌侵袭性低的特征相悖,参阅文献[6],笔者考虑为病灶周围组织腺病引起的小叶增生、充血、炎性反应所致。另外,本组黏液癌病灶造影增大的径线主要表现在左右径,10例病灶增强后左右径增大,7例病灶同时伴有前后径增大,其中5例主要表现在增强后病灶范围向后扩大。笔者认为这可能提示肿瘤进展过程中生长方向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很大程度上受悬韧带或是浅筋膜走行的限制,5例增强范围向后增大的病灶前方均有悬韧带或浅筋膜,乳腺黏液癌多呈膨胀性生长,侵袭性较低,难以突破悬韧带或浅筋膜,从而肿瘤更容易向两侧及后方生长(图6),这可能成为低度恶性乳腺癌的共有特征。

四、结论

乳腺黏液癌超声造影多呈向心性、不均匀、高增强,增强后病灶边界清晰、范围增大,且左右径增大较前后径增大常见,内部可见灌注缺损区,蟹足样增强少见。相较于常见类型乳腺癌的诸多典型恶性造影表现,黏液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有其自身的特点:增强后病灶边界清晰、周边蟹足样增强少见,与良性病灶间存在一定重叠。因此,对造影后边界清晰、范围向两侧及后方增大并伴有灌注缺损的病灶尤其应警惕黏液癌的可能。

作者:管小凤 肖晓云 吴欢 秦威 陈欣 罗葆明 单位: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