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书在医古文文选教学的价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古文;简帛医药文献;文选;教学
医古文课程内容包括“古代医药文选”与“古汉语基础知识”两大部分。其中“古代医药文选”内容主要包括医家传记、医籍序文、中医经典、医学杂论、医案医话五个方面,约40篇文章,均来源于传世经典或医药文献。入选《医古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了数十年教学实践的医学范文,包含丰富的医学思想与文化信息。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多地先后出土了大量书写在简牍或绢帛上的医药文献。简帛医药文献的数量众多,笔者统计共39种;内容广泛,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养生学、巫医祝由等。这些文献长期埋藏在地下,从载体形制到文字内容都真实保存了古代文献的原貌,是十分珍贵的原始医学资料,可以为中医药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素材。医古文文选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医药学专业学生提高识字解词水平、增强医药古籍阅读能力、提升传统医学文化素养。近年来,笔者在医古文课程教学中,将简帛医药文献资料补充到基础知识与文选的教学环节,以丰富教材内容、增添教学示例,收到较好效果。笔者曾对简帛医书资料在医古文文字教学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归纳与阐述[1]。本文拟从医古文文选教学的角度来探讨简帛医书的作用与价值。具体来说,简帛医药文献资料在医古文文选教学中具有三方面的价值,分别是提供医药文献示例、补充医家与医书信息、提高学生古医籍阅读理解能力。
1提供医药文献示例
到目前,已整理出版的简帛医药文献主要有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以下简称《病方》)、马王堆汉墓医书(共16种)、张家山汉简医书(共2种)、《武威汉代医简》、阜阳汉简《万物》等,其次在多批次的竹简木牍中也散见许多医药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简牍医药资料正在整理之中,迄今尚未正式公布出版。例如北京大学2009年收藏的西汉竹简就包括了一部记录180多个医方的古医书,2010年入藏的北京大学秦简牍也包含方技类文献;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920余枚竹简,共有9种医书,并包含疑似失传已久的扁鹊学派医书[2]。简帛医药文献的相继出土,为医古文的文选教学提供了大量医药文献示例。《〈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伤寒杂病论〉序》是医古文文选“医籍序文”中的两篇重要课文。《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其中“方技略”保存了先秦与秦汉时期的医学文献目录。通过《〈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这篇文章可以了解我国早期医药典籍分类情况及其文献目录,当时将医书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共36种文献,合计862卷。但是在这篇文章记录的医书目录中,除了“《黄帝内经》十八卷”的书目名称与文献得以见于后世外,其他医书均已亡佚,使读者无法领略到秦汉医书的原貌。《〈伤寒杂病论〉序》列举了张仲景写作《伤寒杂病论》使用的参考文献,但是仅提及1种方药文献。可以说,如果仅根据传世文献,则难以再现我国早期医药典籍的真实面貌。然而,简帛医书资料可以补充医古文的“医籍序文”内容。按照《汉书·艺文志》对秦汉医书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简帛医药文献分列为四大类,具体书目名称如下。简帛医书的“医经”类典籍种类较多,包括经脉、病候与诊治、针刺三小类。其中经脉类医书8种,分别是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张家山汉简《脉书》;老官山汉简《十二脉(附相脉之过)》《别脉》《逆顺五色脉臧(藏)验精神》等。病候与诊治类医书4种,主要是老官山汉简《敝昔诊法》《诊治论》《诸病一》《诸病二》。针刺类医书1种,即老官山汉简《刺数》。简帛医书的“经方”类典籍分布广泛,包括内容比较系统的医书与散见的医药简牍两类。其中系统方药文献10种,分别是周家台秦简《病方》、北京大学藏秦简医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房内记》《疗射工毒方》《胎产书》、老官山《六十病方》、北京大学藏西汉医简、《武威汉代医简》等。散见医药简牍10种,分别是里耶秦简医药简、天长西汉药方木牍、敦煌汉简医药简、居延汉简医药简(包括居延新简医药简)、肩水金关汉简医药简、罗布淖尔汉简医药简、额济纳汉简医药简、地湾汉简医药简、张家界古人堤医方简牍、长沙尚德街医方简牍等。简帛医书的“房中”类典籍相对较少,主要见于马王堆竹简医书,共3种,分别是《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另外在马王堆《养生方》《房内记》中也包含了房中医学内容。简帛医书的“神仙”类典籍包括养生、导引、本草、祝由四小类。其中养生类医书1种,即马王堆帛书《去谷食气》。导引类医书2种,分别是马王堆帛书《导引图》、张家山汉简《引书》。本草类医书1种,即阜阳汉简《万物》。祝由类医书1种,即马王堆木简《杂禁方》。在简帛医药文献中,除少数几种保留了书目名称外,绝大部分在出土时都没有书名,目前所见书名是整理者根据各自内容添加的。而且这些医书均不被《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记录,是对传世战国至秦汉医药文献的重要补充,反映了我国早期的医药学形态和成就。在医古文课堂上,笔者利用《〈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伤寒杂病论〉序》等课文教学全面介绍出土医学文献的目录与内容、出示医书的原文图版,引起学生较大反响。医古文课堂反馈信息显示,学生通过简帛医书能够了解到我国早期医药文献的基本面貌,感受医学古籍的特色与魅力。这样不但提高了他们学习医古文的兴趣,也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医学古籍整理研究的前沿动态。根据医古文网络课程的电子问卷调查结果,超过82%的学生因了解简帛医书信息而增加了对医古文课程的认同感与兴趣点。实际上,简帛医书还可以为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中医基础课程提供丰富文献示例。例如在简帛医书的方药文献中,还保存了较多巫术痕迹,为中国医学史课程“医药起源”章节增加了新材料。周家台秦简《病方》虽然仅存20首医方,却包含9首祝由方,占该书现存医方的45%;马王堆《五十二病方》约300首医方,其中有30首祝由方,约占全书现存医方的10%;北京大学藏秦简医方也以祝由术为主[3]。这些数据与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中国医学早期的发展形态,即巫术与医学结合的痕迹明显。又如简帛医药文献记录了大量疾病信息。这些文献可以为古代疾病史和病症词语研究提供丰富材料。
2补充医家与医书信息
简帛医药文献共记载了10多位早期医家的姓氏或官阶,主要有马王堆医学帛书《养生方》的“吕乐”、《胎产书》的“幼频”,老官山医简《敝昔诊法》的“敝昔”、《六十病方》的“公孙”,北大西汉医简的“秦氏”“泠游”“翁壹”,武威医简的“公孙”“白水侯”,敦煌医简的“安国”“漕孝宁”,等等。这些被简帛医书所记载的医家,除了个别姓名可考外,其余均不见于传世历史典籍,可以为医古文文选教学补充医家与医书信息。“医家传记”是医古文文选部分的主要章节,收录了古代数位名医的传记。选自《史记》的《扁鹊仓公列传》是医古文“医家传记”的重要文章,也是我国最早的两篇医学家的传记,分别叙述了扁鹊(秦越人)、仓公(淳于意)两位著名医家的生平事迹与医学成就。在简帛医书的相关文献中,已有扁鹊及其著作信息的记叙。扁鹊是公认的中医脉诊疗法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意思是说,至今天下研习脉学的人,都遵从扁鹊的学说。由于在传世文献中并没有发现扁鹊脉诊方面的著作,因此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扁鹊的脉学理论知之甚少。如果在《扁鹊传》的教学中仅局限于传世文献的信息,可能会给学生留下较多疑问与困惑。2012年出土于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的西汉医简,却保存了几种与扁鹊有较大关联的脉学著作。老官山医简的病候与诊治文献《敝昔诊法》,共由55枚竹简组成,内容以诊断为主,包括望诊、脉诊和五脏病状等[4]。其中还直接出现了五处“敝昔曰”的文字。例如:①敝昔曰:白乘白,病自巳(已),所胃(谓)白乘白者□(《敝昔诊法》29简)②敝昔曰:心病之正,亟微亟精,以观死生可□□。(《敝昔诊法》31简)③敝昔曰:人有九徼(窍)、五藏(脏)、十二节,皆鼌(朝)于气□(《敝昔诊法》32简)④敝昔曰:所胃(谓)五色者,脉之青白相乘者,脉□……(《敝昔诊法》48简)从上述简牍文字内容可知,“敝昔”是一位精于脉学理论的医学家。武家璧先生指出,“敝”字可与“褊、扁、鶣”字通假,“昔”字与“舃、、鹊”同音;老官山医简“敝昔”是“鷩”的省写,通于“鶣鹊”,就是传世文献中的扁鹊[5]。由此可以推断,老官山医简的几部脉学著作,应该是在传世文献中已经失传的扁鹊学派医书。《敝昔诊法》还论述了利用五色(仓、赤、青、白、黑)进行疾病诊治的原理。例如第50简:“五色甬(通)天,脉之出入与五色相应也。(犹)鄉(響)之应声也,(犹)京(影)象刑(形)也。”其中具体论述了五脏通天、五色通天、五行通天等理论。《敝昔诊法》对于脉学及五色诊病理论的论述,还可以与《史记·仓公传》相联系,补充与验证史书的信息。《仓公传》:“(仓公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老官山医简的出土,充分说明了扁鹊曾经确实有《脉书》《五色诊病》等文献流传于世,而且《史记》又明确指出了仓公就是扁鹊医书的传承者之一。通过这些文献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对扁鹊、仓公两人的医学成就与传承关系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将出土医学文献中的医家与医书信息补充到医古文课堂,能够丰富和充实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加广泛地了解医学家的成就与贡献。在老师的指导下,部分学生对简帛医书出现的医家信息进行考证并作课堂交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提高古医籍阅读理解能力
简帛医书属于应用性科技文献,保存了早期医药文献的原始面貌,为我们了解古代医书的载体形制、书写格式、文本特征、医药内容提供了难得的档案资料。简帛医书的文字古奥,用字现象十分复杂,包含大量古字、假借字、异体字等特殊用字,阅读难度较大;同时又具有古代身体观念、治病方法、用药规律等医学思想,理解不易。在医古文的文选教学中,适当补充简帛医药文献的方药案例,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古医籍阅读理解能力的效果。医古文课文《医师章》出自《周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医事制度,叙述医师、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的职责及其诊治疾病方法。笔者讲授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先秦时期的医学形态,联系简帛医书的内科、外科、兽医科的医方进行教学。例如在兽医学方面,敦煌汉简、居延汉简、肩水金关汉简中均包含少量兽医方。①治马伤水方:姜、桂、细辛、皁(皂)荚、付(附)子各三分,远志五分,桔梗五分,鸡子十五枚,□□(敦煌汉简2000简)②□冶药,以和膏,炊令沸,涂牛领,良。(敦煌汉简2034简)③治马欬涕出方:取戎盐三指掫(撮)三,□□。(居延汉简155.8简)④鼻寒、跕足、数卧起,据犀之炊鼻,以四毒各一桯;肫鼻、温腹不满□□跕足、数卧起,自□抻陛犀之,灌淳酒二□;姜、桂、乌□半升,乌喙、□毒各一刀刲(圭),并和,以灌之……(肩水金关汉简73EJT21:24简)上述兽医简牍主要记载了治疗“马伤水”“马欬涕出”“鼻寒、跕足、数卧起”等牲畜疾病及其治疗方药,同时包含了较多特殊文字现象。除了一些散见的兽医方外,老官山医简还出现了兽医专著《医马书》,该书现存2200多字,记叙了对马所患23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说明上古时期的兽医已经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6]。《医师章》记叙“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凡疗兽疡,灌而刮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凡兽之有病者、有疡者,使疗之”。对于这段内容相对抽象的文字,学生在阅读简牍兽医方、了解《医马书》之后都能够理解其中文意。
4结语
简帛医药文献不仅资料丰富,同时也是珍贵的医学文物与原始文献,它们对于医古文的科研与教学价值不言而喻。医古文是研究古医籍语言文字现象的学科,该领域的研究者应该充分关注与利用考古学资料,结合最新考古学成果,进行中医药语言文字研究与医药古籍整理。同时,最新的科研成果也能够更好地反哺与服务教学。医古文是以帮助学生提高中医药古籍阅读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出土医药文献领域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路径,引导学生了解前沿知识。张如青先生在论述出土医学文献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时曾经指出:“(出土医药文献)可以探寻传世古医籍的源头,梳理中医经典的脉络;发掘古代医学的成就,充实与改写中国医学史;可据以校勘传世古医籍,匡正千年之讹,破释千古之谜。”[7]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医古文课堂让学生适当接触、了解简帛医药文献,能够激发学生的医古文学习兴趣、增加对早期医药文献与中医文化的感性认识、提高医学古籍的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见,包括简帛医书在内的出土医药文献资料确实值得医古文及其他中医基础课程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周祖亮.出土医书资料对医古文文字教学的作用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3):108-109.
[2]周祖亮,方懿林.简帛医药文献校释[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1.
[3]陈侃理.北大秦简中的方术书[J].文物,2012(6):90-94.
[4]梁繁荣,,李继明.揭秘敝昔遗书与漆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60.
[5]武家璧.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敝昔”为扁鹊考[EB/OL].(2014-07-06)[2018-07-03].
[6]杨华森,王一童,赵怀舟,等.老官山竹简《医马书》浅识[J].中医文献杂志,2017,35(1):18-21.
[7]张如青.论出土医学文献的整理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3):16-20.
作者:周祖亮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