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术后应用电针的疗效观察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针刺研究杂志》2015年第六期
术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主要集中在术后24~48h。胸部外科手术创伤由于其解剖及生理特性,必然导致术后较为剧烈的疼痛,可能与肋间神经的切断和神经异常放电等综合因素相关。术后疼痛的产生可加重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影响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针刺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病理性疼痛。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术前电针诱导可以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控制术中的应激反应。本研究拟观察术后电针干预对肺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曙光医院心胸外科肺切除患者共计60例,年龄16~8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本研究已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家属或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为肺部病变,采用术式均为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体质量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术后镇痛方法电针组采用气静全麻下完成手术,清醒后拔出气管插管,进入监护室后连接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取穴(定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46-90《经穴部位》):太冲、阳陵泉、外关、尺泽,均取双侧,使用0.30mm×40mm毫针(中美合资苏州姑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进行针刺。电针选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LH202H,北京华卫有限公司生产),调连续波型,频率2Hz,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针柄连接电针(同侧同极),电流强度3~5mA,持续电针刺激镇痛30min/12h,至术后48h为止。所有针刺相关操作均由上海曙光医院针灸科医师负责。术后同时使用静脉镇痛。配方:芬太尼250μg+氟比洛芬酯2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常规用药浓度1/2),以2mL/h的速度匀速从静脉内推注。若病人疼痛剧烈,镇痛效果不佳时可再进行药物(杜冷丁肌肉注射)追加。对照组为电针贴于相应穴位皮肤表面,刺激强度为0。其余均同电针组。
1.3疗效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48h的VAS。给患者出示一条10cm横线,一端为0,表示无痛,一端为10,表示疼痛无法忍受。当患者术后镇痛不良(主诉影响睡眠或难以忍受时),给予肌肉注射杜冷丁减轻疼痛,并记录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用量。术后恶心呕吐程度:恶心评分:Ⅰ级,无恶心;Ⅱ级,轻微恶心,不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Ⅲ级,中度恶心,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Ⅳ级,重度恶心,不能进食,需卧床。呕吐评分:Ⅰ级,无呕吐;Ⅱ级,呕吐次数1~2次/d;Ⅲ级,呕吐次数3~5次/d;Ⅳ级,呕吐次数>5次/d。血浆β-内啡肽和亮啡肽浓度测定:两组患者术后开始第1次电针刺激前、术后第24h和第48h抽取肘静脉血2mL,置于预冷处理的抗凝管中,经轻缓混匀后迅速低温离心(4℃,3000r/min,10min),-80℃低温保存。所有样品均送至上海艾迪康医学检验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β-内啡肽和亮啡肽浓度。另外,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均数±标准误表示,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比较。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VAS及追加麻醉药用量比较两组患者VAS在术后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8h内麻醉药品杜冷丁的追加用量在电针组显著减少(P<0.01,图2)。这一结果提示,术后加用电针一方面能够比单纯基础镇痛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还能降低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
2.2两组患者术后血浆β-内啡肽和亮啡肽变化比较与针刺前相比,术后给予电针治疗,无论是术后24h还是术后48h,均能显著提高患者镇痛介质β-内啡肽和亮啡肽在血浆中的浓度(P<0.01)。见图3。
2.3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程度比较电针组术后恶心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5),呕吐程度较对照组也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比较电针组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1)。
3讨论
胸部外科手术的创伤由于解剖及生理上的因素,导致的术后较为剧烈的疼痛,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呼吸,咳嗽、排痰,继之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危及生命。术后疼痛对心理情绪有显著的影响,可导致焦虑、恐惧和忧郁,引起睡眠障碍,产生心情和行为上的不良影响,影响术后恢复。因而术后镇痛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围手术期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术后为多途径的药物镇痛,采用肌肉、静脉途径,因药物血浆浓度、峰作用时间波动较大、个体差异性大,因而真正达到镇痛的仅35%左右。
硬膜外途径用药镇痛效果有所提高,但药物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大,对中枢有一定抑制,需要特殊操作及导管管理。由于各种途径用药存在药物剂量与效果正相关,但药物剂量的增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肝肾毒性等相当明显,因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镇痛效果的体现。近年使用的镇痛泵虽有使用方便、稳定药物浓度的优点,但仍存在无法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且有价格颇高、机械故障出现等缺陷。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加用电针辅助镇痛可以获得比单一静脉镇痛更好的效果,减少术后麻醉镇痛药的药量,术后恶心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以往的研究表明,内源性阿片肽参与了针刺镇痛效应,电针可有效促使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本研究显示,术后电针刺激可有效增高患者静脉血中的β-内啡肽和亮啡肽含量,提示电针可能通过激发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达到术后镇痛的效应。同时,电针刺激能够明显加快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使消化道功能得以较快恢复,较快恢复体力。与此同时,我们临床观察过程中还发现针刺后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欣快感,可促进全身放松,促进安静睡眠,这一结果可能与电针抑制术后的应激反应相关。综上所述,肺切除术患者术后应用电针能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对患者的整体恢复有促进作用,方法安全、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陈彤宇 周嘉 王珂 徐建俊 马文 伍勇勇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心胸外科 针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