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精英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经历高考后,许多学生以其志愿进入医学院校学习深造,也有不少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阴差阳错”的进入医学院。他们对于医学这门科学的认识肤浅局限,因此,增设医学概论、医学史、疾病发展概论的课程,对于加深他们对医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必要。此外,学校将真正热爱研究且又学有余力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研究式、专题式的学习形式将课堂教学之外拓展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培养其专业思维能力。这样的形式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优化学术氛围,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效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大学精英人才培养可以借鉴这种教学形式,使之成为当下体制内教学的一个必要更有益的补充,成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一种行之有效的精英教育模式。
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医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品德作风等优良品质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医学精英教育的中心内容。此外,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和巩固教学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师和学校水平的第一核心标准,学校的科学化管理,首先是教学质量的科学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精英教育的首要目标。与此同时,要紧跟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医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学模式,随时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他们的个性和专长得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优化的发展,以满足多样化精英发展的需要。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精选班,以实验室为主、以课题教学辅助理论教学的实验班,或者与国外一流大学多层次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基础的国际化培训班等,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建立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培养方案中课程类型、内容和要求都有弹性设置,以此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令精英学生的个性、兴趣自由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专业课的学习是医学生成长为医生的基础和根本,而医生的培训不能仅限于知识的牢固掌握,更在于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即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精英教育就是以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全面素质教育。
二、增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
医生被患者殴打、状告,医学生被患者杀害,诸如此类新闻屡见不鲜,凸显了当前医疗环境不良、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医患关系恶化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行业内部的问题。诚信、责任、义务等价值观念日益淡化,使社会出现诸多不和谐现象。快速增长的医疗收费与人们心目中的医务人员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而医疗服务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将精力过多的投入在技术、规模的发展,而忽视了人文关怀和服务的建设,引起民众和社会的不满。
当今的社会环境要求医学生应当情商与智商共发展。专业过硬、心理健全、具有爱心的医生永远为患方市场所接受。情商要靠学生自身的修养和经历来完善,目前虽无成熟的教育培养模式,但若能在此探索出一套培养方案,那么医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心智素养将大为改善。社会现状对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个人道德的培养提出了要求,要求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医生,应该具有的不只是大量的医学知识,除了高超的医术,更要是有“以病人为本”道德意识,应具有高尚的医风医德,具备诚信、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精英。
人文关怀在医学中尤为重要,其特殊性在于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统一结合体。医学科学的对象是“人”,要求医生必须有完善的人文修养。要教导学生,医疗只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却总是抚慰”。患者希望医生有技术、有能力治好疾病,同时又希望医生人品好,同情、关心、帮助他。加强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的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是精英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很多疾病都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其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往往起到关键作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正确及时的干预、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的治疗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医生应善于抚慰患者的情绪,消除其精神忧虑,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实现更佳的疗效。
此外,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也需要丰富的社会知识。医生应掌握一定的社会学知识,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由此,精英教育的课程设置就要求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应用性,开设各种心理研究、疾病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病人心理,有针对性地培养其沟通能力,并提倡拓宽教学知识面,增加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的教育,指导学生跳出医学专业课本,放眼于现实社会和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知人疾苦的“医生”,而不只是会背书考试的医学生。
三、增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
医学生知法、懂法的必要性在于不仅自己不违法、犯法,更能在复杂的社会、医疗环境中利用法律救人且自救。医疗贿赂、红包、灰色收入长久以来的存在,是造成医疗环境恶劣、医疗纠纷众多的重要因素,医患关系紧张致使患者伤人甚至致命的恶性事件频发,进一步恶化了医患关系。而这一切现状究其原因,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有限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国内医学教育对法律知识的教与学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有些医学生学习了一些基础法律知识,但医学生的整体法律知识水平还很低。学校忽视法律知识教育的重要性,法律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学时有限,任课老师上课随意,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有限,更不能形成强烈的法律意识。加之,严峻的就业压力致使医学生更加重视专业课,重学分,轻实效,忽视法律基础课的学习,也致使医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此外,医学生法律意志薄弱也是导致其法律意识较低的一个原因,法律意志要求医学生从求学到入社会工作,都以纯正的法律动机去规范、抑制自身非法念头。而目前的医疗卫生环境复杂,医生面临各类非法诱惑诸多,若没有坚强的法律意志,加之教育阶段没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基础和敏感的法律意识,结果导致走上违法的道路,或者不能有效使用法律程序作为武器进行自我保护。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医学生法律知识背景薄弱的前提下,增强医学生法律意识也是医学精英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强化医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高校首先要进行全面深入的法律教学,重视法律知识的推广和应用,着重实效。针对大学生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强调强化法制教育,使之知法、懂法、守法,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权利,指导医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思想意识。其次,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医学生的公德意识。再次,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学校应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引导医学生控制情绪,增强社会应变力,学会自我调适。
当然,对医学生的培养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社会各部门也都负有责任。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公共教育;司法机关应与大学建立联系,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医学生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加强领导教育,提高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综上所述,医学生的成长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在他们读书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育和给予指导。将一个医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素质与道德品质皆优的真正的精英,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努力。目前医学院校七年制、八年制等学制的设立正是学校将医学教育推行至精英教育的初步措施,挑选更具潜力的学生,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课程学习方式,通过足够的时间训练和积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综合素质更高的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践证实了精英教育在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精英教育是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并有信心实现中国医学生队伍的精英化,推动医学教育和医学的全面发展。
作者:蒋丽丽单位:广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