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2015年第六期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变化状况和护理后QOL评分,其中,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进行评价[2],评分越高证明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通过生活质量评估表对QOL评分进行评估[3],其包含躯体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社会关系4个方面,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2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7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状况治疗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同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两组患者护理后QOL评分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护理后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基于冠心病病程较为漫长,且极易反复发作,患者极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障碍,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其生理机能衰退,且多伴有慢性疾病,同时加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高,因此,患者在出现该疾病时极易出现不良情绪。通过临床调查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发生率高达52.1-63.4%,给患者治疗和康复带来严重干扰,增加患者死亡率。此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稳定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护理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状况,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状况,便于制定富含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多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让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并鼓励患者发泄其心中的不满,便于更加容易的同患者交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因此,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具有良好改善作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和QOL评分分别为(42.03±6.32)分、(40.53±5.74)分、(63.85±1.62)分和(52.34±7.68)分、(50.37±6.25)分、(82.35±1.87)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对具有负性情绪冠心病患者护理临床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获得良好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曲艳 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