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阿尔茨海默病中医技术及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中医学的神志病“痴呆”“呆病”等范畴,AD的发生,病因不外乎虚、瘀、痰、毒、风等几个主要因素[4-5],肾虚髓衰、脑络痹阻是其基本病机[6],由心肾肝脾等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肾精失充,脑髓失养,气血痰瘀互阻,蒙蔽清窍而致。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辨证施治的个体化治疗原则及多手段疗法对轻度认知损害(MCI)及轻、中度AD患者有明显疗效。当前阿尔茨海默病社区中医适宜干预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1.1中药内服疗法
一些经方如当归芍药散、地黄饮子、八味地黄丸、抑肝散、补中益气汤、黄连解毒汤等已被证实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对于老年性痴呆、神经衰弱及健忘症状具有明显疗效[7-12]。此外银杏叶提取物、石杉碱甲、金思维、参乌胶囊等中药提取物及现代中药复方制剂亦能改善MCI、轻中度AD患者记忆、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13-16]。有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中医辨证指导下的中药治疗方案能够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脑功能,延缓其病情进展[17]。中药内服疗法以补虚扶正、充养脑髓治其本,活血通窍、开郁逐痰治其标。施以开窍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祛痰药等方药组合,其单味药使用频数较多的药物主要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熟地黄、当归、枸杞子、茯苓、黄芪、山茱萸等[18-21]。
1.2针灸推拿疗法
循证医学系统评价表明针刺对AD有一定的疗效[22]。有学者提出“三焦气化失常”导致痴呆的病机理论[23],运用具有疏利三焦气机、调补宗气功能的“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外关,结果显示经其针法治疗24个月后,40例AD患者较未治疗组的MMSE和ADL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也有临床报道针灸治疗AD以补肾益髓为主。结果显示24例针刺组(以百会或四神聪、风池、大椎、肾俞为主穴,配合其他穴位)和20例药物组(口服哈伯因)均对轻、中度AD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有作用,且降低了痴呆程度,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5]。经国内344篇(1998-2011年)针灸治疗AD的研究现状文献计量学分析表明百会、四神聪、大椎、风池、神庭、印堂等为临床较常用穴位[26]。针刺治疗痴呆取穴多以督脉及足少阳、足少阴经穴为主,临床报道以体针、头针和电针疗法多见,同时也配合其他药物疗法。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以针刺、艾灸、电针(选风池、风府、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位注射(当归或丹参注射液),头针及耳针法,偏重头部取穴。另外有临床观察针刺(四神聪、肾俞、太溪、足三里穴)后经穴推拿,开天门(印堂-上星-百会)36次,分太阳(印堂-太阳-角孙)36次,分理五经(十指分开梳理头部五条经脉,从前额到后颈风池结束)治疗老年性痴呆可以达到疏通头部诸经,醒脑开窍的良好效果[27]。
1.3药膳食疗
中医的AD药膳食疗方法十分丰富,但应注意辨证选择应用,如:肾虚血瘀者,可选用山楂枸杞饮(山楂15g、枸杞子15g,泡水代茶,频频饮服);肝肾亏虚者,可选用桂圆枸杞桑椹汤(桂圆肉30g、枸杞子15g、桑椹15g,加水煮汤服),或山萸肉粥(山茱萸15~20g、梗米100g);阴虚津亏者,还可选用黄精粥或玉竹粥等养阴生津之品;血虚者,可选用龙眼肉粥(龙眼肉15g、红枣3~5枚、梗米100g);气虚者,选用人参粥(人参末3g、冰糖少许、梗米100g);脾虚明显者,选用长寿粉(芡实24g、薏苡仁24g、山药150g、梗米50g、人参9g、茯苓9g、莲子24g、白糖适量)[28]。AD患者虽以肾虚为本,但应注意不可一味进补,饮食以清淡为宜,注意顾护脾胃功能。选用药膳时不可过于温燥,以防伤阴助热,加重病情。
1.4气功、太极拳等运动疗法
目前认为体育运动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保护因素[29-30]。有研究表明气功锻炼(强身健脑益智功)可使观察对象老年人群的自觉状态(精力、体力、食欲、睡眠等)明显好转,各项客观检查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智力年龄平均年轻15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学指标在练功前后均有明显变化[31]。而且在针对社区老年人开展太极拳运动对脑功能及体力影响的研究中,证实太极拳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且改善了步行能力,握力及平衡能力等老年活动能力指标[32]。国外也有学者初步证实强化体育运动和智力活动可以使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受益[33],且长期进行太极运动对平衡功能和免疫力(细胞介导免疫和抗体反应)有提高[34-35]。另外在采用非药物干预减少行为障碍、应用健康维护活动等方法的研究时,也发现配合太极和气功可以更好减缓AD患者的疾病进展,患者身体、智力和心理的退化减慢,生活质量不发生明显退化[36]。可见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是一些可以在老年人群中推广的有氧运动疗法,对MCI及AD患者的认知及记忆功减退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1.5情志疗法
情志疗法是指医师运用中医的情志学说的理论和方法治疗患者心身疾病的方法。情志疗法重视整体观念、五行学说,充分考虑社会家庭环境及生活方式对患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注重治疗的个体体质差异性,重视患者自我调节[37]。其干预方法具有中医独特的治疗优势,在社区MCI及AD的干预中值得借鉴。而且西医也认为心理社会治疗是对药物治疗的较好补充[38-39]。鼓励患者在疾病早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锻炼,尽量维持其生活自理能力,并鼓励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多予以照顾和帮助,进行康复训练或治疗。有学者对比了不同的社区干预模式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发现在社区支持网络中,药物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最佳,干预效果随着干预时间的累积而逐渐明显[40]。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医情志疗法与心理社会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6五音疗法
五音疗法是以中医五行学说为核心,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别与阴阳、五行、五脏、五志相对应以调节身心的音乐疗法。以“乐与人和、天人合一”为理念的五音疗法具有调神、悦心、疏肝、解郁之诸多功效,对于治疗抑郁症(AD的危险因素)及痴呆患者情绪异常有其独特的疗效,可以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相克、相胜的原理,选择相应的曲目对分属五脏的情志疾病进行治疗[41]。音乐疗法可以改善大脑皮质功能,增加大脑供血供氧,较好地调节自主神经功能[42],并在用于不同程度的AD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可能具有长期效应[43]。基于五行理论的治疗音乐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五行音乐》,治疗时可遵循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因季、因时、因人辨证选乐。五音疗法可以配合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一起在社区AD易患人群中开展。AD患者的认知功能全面受损,记忆减退尤为明显,那么AD患者的日常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必要的记忆力、定向力、逻辑思维、生活能力等[44]康复训练外,加以中医四诊观察病情,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生活调理,运用情志致病学说调适患者情绪,不同中药的服用方法,饮食宜忌和调护等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在社区AD患者日常的康复护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2、阿尔茨海默病社区中医适宜干预重点人群
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痴呆的60%~8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群,AD患病率为48%;而8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约有20%~50%患有AD[45-46]。在我国,由于国民健康知识普及的不到位,医务人员掌握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及技术水平偏低,AD相关临床表现一直被误认为是一种“正常”的衰老现象而不被公众,甚至医务人员所重视,患者的就诊及治疗比例极低[47]。而到患者就诊时期,临床上采取的药物疗法(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也只是缓解症状,不能真正从病因上治疗疾病。如果对AD能够早发现、早干预,将对患者自身以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护负担都有莫大的意义。在早期干预过程中,阿尔茨海默病社区中医适宜干预重点人群理应包括。
2.1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
MCI是指一个有记忆损害和其他认知功能的轻微损害但没有痴呆的疾病分类单元,2011年“NINCDS-ADRDA”AD最新诊断标准已明确将MCI定义为AD连续谱中的痴呆前有症状阶段[48],是AD发病的预警信号和新的疗法靶点。已有证据显示运动疗法[49]及心理社会干预[50]对MCI患者的认知有较肯定的疗效。可见MCI是AD早期治疗的一个极佳的“时间窗”。
2.2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轻中度AD患者的记忆、认知、社交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受损,个人日常生活不需要或者部分需要他人帮忙,此时早期干预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记忆力,语言、计算及行为能力,使病情得以缓解或者使其不继续发展为重度AD。
3、阿尔茨海默病社区中医综合干预策略
“社区”这一名词是由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于1881年首先提出。WHO于1974年界定了适用于社区卫生作用的社区(community)定义为“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正是社区日趋完备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使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健康管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国内外关于AD的研究重心进一步前移,重点放在了痴呆前认知障碍阶段,如何进行社区AD早期干预已成为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社区是老年人生活、运动、社交的主要场所,如何帮助社区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理念,充分利用社区的优势资源,减少损害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积极参与保护认知功能的活动,是预防AD的重点工作。积极督促MCI及AD患者进行相关功能损害的防治是实现AD早期干预的关键环节。整合网络模式是现阶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较为理想的运行模式[51],那么以社区医务人员指导,AD患者自我管理,监护人员协助下的中医综合干预模式应是当前AD社区中医防治策略的“三驾马车”,在这个模式中,理应是以社区医师为主导,医师应对易患老年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及行为干预,提高易患人群及AD患者防治的依从性,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辨证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疗法及情志疗法治疗;此外患者自我管理以及监护人员的协助下的气功、太极拳等运动疗法、药膳食疗及“家庭式病房”的认知康复护理等非药物干预手段也是必不可缺的。
通过这种整合资源与技术,形成的社区卫生机构-患者-监护人员通力协作的、具有中医特色的AD社区中医药防治服务体系,应该是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理念出发,根据本病的发展规律,从疾病预防、治疗、康复、预后各方面进行干预,将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药、针灸推拿、药膳食疗、情志疗法、五音疗法,气功、太极拳等运动疗法与社区认知康复护理有效而又个性化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中医药在AD社区卫生服务中多手段、低成本的优势,以提高AD患者生存质量、降低AD发病率和死亡率。当前在我国卫生政策由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的背景下,建立社区老年慢病健康管理模式已成为国家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建设社区中医卫生服务网络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中医AD干预方案缺乏应用规范或路径,如何让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法充分、合理的发挥其长处,这尚需通过长期的社区实践进行再评价得到较为可行的证据,从而形成具有有效的、安全的、可操作的标准化社区中医干预路径。同时也需注重开发和应用中医诊疗设备,实现AD的早期诊疗一体化,并倡导在转化医学理念引领下,以患者为中心,从社区中医卫生服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社区应用,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52],以提高AD社区服务诊疗水平。另外随着网络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应重视AD患者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的全面监测、评估,加强AD中医证候研究,使之渗透于社区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有效干预与定期随访服务的医学行为及全过程,并与建立中医AD干预疗效评价标准相结合,形成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服务网络平台,同时积极开展AD疾病知识的普及及健康养生方式指导,寻求社会支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形成对抗AD的合力。这也是今后AD社区中医防治体系研究应当努力的方向。
作者:方锐胡镜清葛金文彭锦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