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临床医学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范文

临床医学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临床医学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摘要:我国高校对临床医学专业留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维护和促进工作迫在眉睫。通过对126名临床医学专业留学新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心理筛查,并对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28名留学新生进行个体访谈,研究结果显示,留学新生存在的心理困扰,受到人口学因素(性别、国别)、社会学因素(宗教信仰、学业压力)、心理学因素(自我认同感、人格、社会支持)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两点建议:创建文化微环境,建立心理健康辅导队伍。

关键词:来华留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之间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得到巩固。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来华留学生高达44.3万,比2015年增长了11.35%,是世纪之初的8倍之多。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党的“”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预测,到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如今,来华留学生已打破传统的留学格局(以学习汉语为主),多以求学为目的,要在学术或技术上有所造诣。其中,西医、工科、经济等成为就读人数最多的学科,而我国医学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强烈吸引着接受学历教育的各国留学生。来华求学的医学留学生作为医科院校的特殊学生,会受到来自中国文化、信仰、语言、社会规范和习俗、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体制、价值观念的冲击。同时,还要承受医学课程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因而留学生在华的适应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留学生在入校前、后,就存在对陌生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的担忧,并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躯体症状。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和干预,不但会影响其5~6年的留学生涯,还可能会导致其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这对留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挑战。王俊指出,对来华医学留学生心理监控的重要性,即及时把握留学生的心理动态,须及早采取预防措施,等到突发性心理危机出现后再挽救,为时已晚。所以,对医学留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的工作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临床医学留学新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心理筛查,对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留学新生进行个体访谈,试图找出留学新生存在的具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从而使留学新生顺利完成社会—文化层面的心理适应过程。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为锦州市某医科大学2017年秋季、2018年春季入校的留学生,共126人。其中,男生81名,女生45名;平均年龄20.2±1.81岁;有亚洲留学生98人,欧洲留学生2人,非洲留学生26人。信仰宗教的留学新生分布为,基督教21人、伊斯兰教52人、印度教45人、佛教4人、天主教2人、无信仰2人。留学新生均为临床医学专业。

(二)测量工具

采用英文版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标准,以反映不同程度的症状。若符合量表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被调查者,可考虑筛选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进行下一步访谈。

(三)结果分析

1.SCL-90量表测评结果SCL-90量表总分为90~306分,平均分为123.13分±35.49分,总均分1.37分±0.39分。在126名被调查的临床医学留学新生中,有28名学生至少符合上述标准中的1个标准,考虑可能存在心理卫生问题。阳性检出率为22.22%,其中男生13人(46.43%)、女生15人(53.57%),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71)。2.医学留学新生SCL-90各因子分与我国青年常模比较医学留学新生SCL-90量表得分与我国青年常模相比(见表1),总分与常模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而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常模水平。各因子得分方面,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5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我国青年常模。

三、医学留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性别因素:

不同性别留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x±s)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并且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阳性症状均分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二)国别因素:

不同国别留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x±s)(注:*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留学新生的国别,在敌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F(2,123)=3.13,P=0.04)。事后比较显示,非洲留学新生在敌对因子(F(2,123)=0.19,P=0.02)、恐怖因子上(F(2,123)=0.18,P=0.04)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亚洲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F(2,123)=0.21,P=0.05)的得分,非洲留学新生显著高于亚洲留学新生。

(三)宗教信仰因素表4:

不同宗教信仰留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x±s)(注:*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留学新生的宗教信仰,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恐怖因子、总分、阳性症状均分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即P<0.05)。事后检验发现,信仰基督教的留学新生在总分(F(2,115)=21.47,P=0.02)、阳性症状均分(F(2,115)=0.59,P=0.02)、人际关系敏感因子(F(2,115)=0.31,P=0.03)、恐怖因子(F(2,115)=0.30,P=0.02)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信仰印度教的留学新生。因信仰佛教(4人)、天主教(2人)、无信仰(2人)的人数极少,不计入统计。

四、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126名临床医学留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呈现较好态势,并且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这4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我国青年常模,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5][6]这可能与留学新生在入学前的充分准备有关,降低了因不了解新环境而产生的焦虑情绪。留学新生来华后,辅导员为他们进行了跨文化教育,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与其所在国之间的差异,加深了对中华文明的理解,逐渐培养他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陌生感。奥伯格(K.Oberg)提出,留学生面对陌生文化和陌生环境的适应需经过4个阶段,即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适应期,而医学留学新生正处于第一阶段的“蜜月期”。他们的学业主要由医学基础课、文化课、语言课构成,虽然有文化的强大冲击,但是他们对新文化还是充满着好奇,对新事物还未产生抵触情绪。“蜜月期”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经过量化筛查后,接受半结构化访谈的28名留学新生中,出现最多的是强迫症状,其次为睡眠饮食、偏执、抑郁症状,最少的是敌对、恐怖症状。通过访谈整理发现,临床医学留学新生存在的心理困扰可能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人口学因素

1.性别因素统计结果显示,女留学新生在总分、各因子分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留学新生,并且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阳性症状均分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由此说明,男留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好于女留学新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性存在性别差异,女留学新生应得到较多的关注。在进一步的访谈中还发现,女生对身边的变化更为敏感和情绪多变,会表现出各种适应不良的躯体化症状,进而增加了人际关系等的敏感度,加重了心理困扰。

2.国别因素陈玳玮和于馨为进一步探究跨文化适应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对98名留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留学生生源地区与我国文明之间的文化差距,对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作用显著。说明文化冲击严重影响了留学生的适应状况,并影响其心理健康。陈玳玮还指出,母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差异,也为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发现,非洲留学新生在敌对因子、恐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亚洲留学新生。这有可能是来华的非洲留学新生受到较严重的文化冲突,且持续时间也较长,而亚洲学生受到我国文化冲突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应的心理危机也会较少。这也可能是来华留学生中亚洲学生所占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

(二)社会学因素

1.宗教信仰在信奉宗教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情感等心理过程,并且与其需要相联系。在与社会中的其他人发生交往时,有共同信念、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人,会自动组成一个内群体,使群体中的成员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社会交往的满足。中国人信仰宗教的观念较为薄弱,但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宗教信仰自始至终都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并且指导着西方人形成与我国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长期存在的多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之间的差异,会对医学留学新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2.学业压力访谈中发现,留学新生普遍存在医学课程压力大、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等问题。医学专业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学科,秉承治病救人的理念,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极为严格和严谨的,要求也比其他专业较高。随着繁重的专业任务,那些抗挫折能力较差的留学新生因学业的“大鸭梨”,而出现强迫思维症状、消极情绪、睡眠和消化系统等问题。由于国内外教育机制的不同,导致教学方式的差异:我国教育多数是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注入式教育模式,使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势必影响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然而,我国的教学改革开始将国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国内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激发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以期通过学生兴趣推动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学因素

1.自我认同感初来异国求学的医学留学生的“朋友圈”,由本国群体转向了由多个国家组成的社交群体。新的环境使得留学新生出现社交技能匮乏现象,而年龄特征显示出的强烈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和同辈群体的认同及产生的自我认同。较低的自我认同感所产生的内心孤独、烦恼、焦虑等心境,不仅易产生自卑等失衡的心理状态,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易怒、自利、漠不关心等心理问题,并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危机。另外,自我不和谐对本科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突出。

2.人格因素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气质与先天的神经活动相关,没有好坏之分。然而,不同的气质类型能够影响性格的形成。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是能够决定个体成就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中的留学新生平均年龄为20.2±1.81(岁),正处于青年初中期,人格趋于稳定,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异国文化强烈冲击着处于关键期的他们。因此,环境亚文化及他人的正确引导,对其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对此,老师和朋辈同样要对留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给予高度关注。

3.社会支持因素社会支持理论指出,有机体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够较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那么,较为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来华留学新生较为顺利地适应中国环境,顺利完成学业任务的必要条件。医学留学新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受到自身及他人的负面影响就越小,躯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从访谈中了解到,内向的留学新生不易主动向他人求助,然而,所在学院有专人(尤其是辅导员)负责主动为他们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的帮助。

五、建议

(一)创建文化微环境

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以留学生为中心”,从留学生角度出发,尊重留学生的文化、宗教背景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留学新生的宿舍,营造温暖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例如,可在班级中选出2名(男女生各1名)较有威信、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班级的学生管理员,如若遇到较难解决或敏感性问题时,可以协助管理者与同学进行沟通协调。这样,既可以使解决问题时较有说服力,避免学生与学校之间产生冲突,还可使留学生在面对日常的生活、学习压力时,能够及时向任课教师、辅导员、同学寻求帮助,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建立心理健康辅导队伍

建立留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密切关注每一位留学生的心理变化,定期普查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留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针对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咨询和干预,解决留学生的心理障碍。充分调动朋辈咨询力量,进行专业心理培训,增强他们对留学生心理问题的观察力和敏锐性,使他们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留学生的异常情绪。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由于本研究将收集的数据与我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反映医学留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因此未来应针对医学留学生进行大规模测查,并制定医学留学生常模,以进一步分析和探究。SCL-90反映的是研究样本近期的心理活动,不能全面反映不断变化的心理状态,以及医学留学新生可能长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未来将展开系列纵向追踪研究,并将工作常态化,及时掌握医学留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切实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萌.中国已成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越来越多人选择来中国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1-11.

[2]王俊.试论来华医学留学生心理干预机制的建构[J/OL].中国培训,2017(9下):27-28.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

[4]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260-263.

[5]鲁华.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科技视界,2016(13):196-197.

[6]王俊,刘慎军.来华医学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评论,2017(10):102-105.

[7]陈玳玮,于馨.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信息系统工程,2010(6):115-116.

[8]陈玳玮.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述评[J].教育教学论坛,2010(9):122-124.

[9]邹明菲,尹艳霞,卢然,曾锐铭.医学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4):110-111.

[10]王俊.来华医学留学生心理危机的研判[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8):19-20,27

[11]杨洋,朱莹,高健.天津市高等院校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159-161.

作者:周艳艳 裴新南 陈伟杰 单位: 宁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