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临床医学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研究工具
1.1应对方式量表本问卷由肖计划等依据国外多个有关应付方式的问卷改编而成,该问卷包括62个条目,共分为6个分量表,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
1.2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选取Schwarz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该量表由10个题目组成,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值为0.87,重测信度为0.83。
1.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修订自台湾学者施建彬(1996)的中国人幸福感量表。因原量表的构念良好,用于河南地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仍相当适用,故本研究未改变量表的原有架构及题目编排顺序。因其中部分题目的用语不太符合大学生当前的生活状态,故对这些题目加以修改。修订过的幸福感量表的效标效度为0.85,重测信度为0.93,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为0.95。
1.4施测程序采用集体施测,在任课老师的协助下由研究者担任主试,统一指导语,强调保密原则,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别等。测试完毕现场回收问卷并剔除作答不完全或明显随意勾画的问卷。
1.5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选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取α=0.05(双侧检验)。
2研究结果
2.1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和女生的平均得分为都高于表示“偏向正面态度”的48分,低于表示“较强正面态度”的96分,表示临床医学业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且不同性别及不同年级的临床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67.81±13.58)高于表示“偏向正面态度”的48分,低于表示“较强正面态度”的96分,表示临床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但程度不强;且不同性别及不同年级临床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自我效能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将被试在自我效能感问卷得分进行高低排序,将总人数前27%归为高分组,后27%归为低分组,研究不同自我效能水平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高自我效能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73人,87.45±14.87分)高于低自我效能组学生的得分(102人,56.72±1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P=0.000)
2.3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应对方式维度中,解决问题、求助两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负相关。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2.4归因方式、自我效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的逐步回归分析为进一步验证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能力,以自我效能感及归因方式的六个维度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和归因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自责两个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自我效能和解决问题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自责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他们可以共同解释主观幸福感变异程度的28.4%(校正的R2=0.284)。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能够体验到较高程度的主观幸福感,这与国内学者对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分析原因,首先与大学生生活的年代与环境有关,现代大学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拥有的物质条件也比较优越,受到来自父辈的关爱和关注比较多,因此大学生从物质方面及家庭生活中获得的幸福感还是比较强烈的;此外,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的升温,作为热门专业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可能会产生较强烈的优越感,因此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开始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过度关注自身的物质利益及生存状况,造成他们感受幸福能力的缺失及人际关系的紧张。另外,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压力较大,也是造成他们幸福感程度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影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我效能感,高低自我效能组临床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也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这些都表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大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团体,如果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了低自我效能感,就会感觉自己没有能力应对生活中遇到的的困难和挫折,进而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幸福感下降。因此,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重要作用,吴心灵等(2010)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主观幸福感也越高。
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临床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理智型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退避、合理化、幻想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解决问题是影响临床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因素,而自责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因素。说明当临床本科生能够以乐观积极的认知或行为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往往能够体验到更多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当他们习惯于以消极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应对生活或学习压力时,则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体验。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学习任务重、实习见习时间长,因此承受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加之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尤其是激烈的医患矛盾的影响,使得医学生遇到的学习生活事件更为复杂,如果不能采用科学有效的应对方式加以处理,将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对生活的满意感。因此,医学院校要努力做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调整其应对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作者:刘洋单位: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