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建议范文

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建议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建议

《西部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七期

1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原因

1.1炮制不当或忽视中药炮制一般中药需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常用的有毒中药如半夏、天南星、附子、草乌、川乌等炮制后应用并不发生中毒,如生半夏用姜汁、明矾炮制后,舌麻、音哑等毒副作用大大降低;若用何首乌补肾,须用黑豆浸泡,否则,其作用为润滑大便,成了泻药。有毒性的中药在入药前必须依法炮制,如乌头炮制后将毒性成分乌头碱水解成乌头原碱,达到减毒的目的,若炮制不当,水解不完全,容易引发毒副作用。

1.2慢性蓄积一些中药丸剂作用缓和而持久,慢性病患者要坚持服用方能见效,如治疗失眠、头晕、心悸、多梦的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均有朱砂,朱砂系天然辰砂砂石,主要成分为硫化汞,长期服用会造成药物蓄积,引起慢性汞中毒,出现少尿、尿闭、尿毒症、恶心、呕吐、脓血便等,血汞浓度过高时,可透过血脑屏障,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时可中毒致死。

1.3服药方法不当中医讲究服药方法,如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散寒剂最好热服,热性疾病则宜冷服等,正确的服药方法可提高疗效,若服药方法不当,可导致毒副反应。如砒石不能作酒剂服,违之可中毒,甚至死亡;鸦胆子内服时必须去壳取仁包裹(用空壳胶囊与枣仁、龙眼肉同服),否则可蚀灼口腔、咽喉、食道及胃黏膜。

1.4个体差异某些中药尽管对一般人无毒副作用,但可引起过敏体质者过敏或中毒。中药的剂量大小因人而异,使用存在着个体差异;许多中药含有多种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具有产生变态反应的基础,易引起过敏体质患者药物过敏反应。据报道,有人服用番泻叶而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血压恶性变化,上消化道出血、癫痫样发作,急性尿毒症等中毒反应;还有报道双黄连粉针剂出现的过敏反应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毒副作用[13]。

1.5中药组方、使用方法不合理中药配伍禁忌中“十八反、十九畏”所列药物不能混合。但文献资料、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均无统一结论,因此采取慎重态度,以免产生毒副作用。某些毒性较小的药物可因配伍不当而加剧其原有的毒性,甚至一些单用无害的药物,也可因配伍不妥而产生毒性[15]。如甘遂不宜与甘草配伍;含朱砂(Hg2+)的中药朱砂安神丸等若与溴化钾、硫酸亚铁等还原性西药同服,会产生溴化汞等有毒汞盐沉淀而导致药物性肠炎。近年来,中西药配伍制成中成药使用,中西药联用现象已较为普遍,而中西药间的不良相互作用也愈加严重,如山楂、乌梅、生脉散、五味子丸、保和丸等不宜与磺胺类药合用,因这些中药能酸化尿液,使尿中磺胺类药析出结晶,引起泌尿道出血;含钾的中药夏枯草、白茅根与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合用时,易产生高血钾。

2减少中药毒副作用应对策略

2.1提高中医药人员的素质药师要树立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具备扎实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并以科学的方法反映药物的安全性,要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作认真分析研究和总结[17],对古代医药学家已认识到的中药毒副作用能予以科学解释,能了解、掌握古代医药学家尚未认识到的毒副作用。

2.2加强剂量考证医师、药师应以《中国药典》和专业药学书籍记载的用量为准。中药的使用存在个体差异,剂量大小因人而异,一般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从小剂量开始,渐加至较大剂量,并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18];当病情需要使用有毒中草药时,应注意剂量,延长煎熬时间,服用时严密观察,老幼体弱者剂量要轻;还要注意剂型不同,药量亦有较大差异,一般入散剂或酒剂剂量宜小,入汤剂可稍大。

2.3恰当配伍方剂的配伍直接影响中药的毒性,如配伍不合理,运用不得当,会产生毒副作用,甚至会致人中毒或死亡。泻心汤中干姜、生姜、半夏同用,既能减轻半夏毒性又有增强止呕功效[19];药理研究证明附子、干姜、甘草组成的四逆汤其毒性大大低于附子单用;配伍会产生毒副作用,亦可用来减少其毒性,如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十枣丸,就是用大枣缓和大戟、甘遂、芫花的猛烈泻下作用,减少了毒性。

2.4依法加工规范炮制通过炮制可降低药物的毒性,有时需要医师亲自炮制,这样既有利于了解药性、品质,也是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医师、药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性质,详细告诉患者药物的煎服方法。

2.5切禁滥用补药俗话说:“凡药三分毒”,补益药乱服会造成中毒。如人参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体弱者,实热症和体壮者服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人参长期服用可导致失眠,血压升高,超量服用可出现玫瑰疹、瘙痒、头痛、眩晕、体温升高等,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20]。

2.6完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正视中药存在不良反应的现实,提高不良反应监测意识。临床医生诊病时,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留心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不能凭药物无毒便认为与药物无关,要尽可能找出致敏药物,并让患者牢记以防今后服用中药时发生过敏等副作用。大力开展药物咨询活动,建立药师与患者双向交流平台,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3小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加强,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并用在疑难杂症使用方面也体现了传统中药的优越性。因此,对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原因的认识及应对策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对剂量、用药时间、炮制方法、组方是否合理、有无个体差异、长期应用有无慢性蓄积的可能等要详实掌握;更要树立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扎实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恰当配伍、依法炮制、加强剂量考证、切禁滥用补药,正视中药存在毒副作用的现实,提高监测意识,以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健康的要求,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发展。

作者:冯晓妍吴敏单位: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