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尿酸性肾病临床观察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西部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七期
1指标检测
1.1血清学指标的检测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静脉血,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检测血清UA、BUN、Cr水平。
1.2尿液指标的检测于采血前1天收集24小时尿液,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4小时尿L-FABP水平,具体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复方萆薢汤对尿酸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UA、BUN、Cr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8周后,复方萆薢汤组、别嘌呤醇组患者血清UA、BUN、Cr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方萆薢汤组优于别嘌呤醇组(P<0.05),见表1。
2.2复方萆薢汤对尿酸性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和尿L-FABP的影响治疗前2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和尿L-FABP含量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8周后,复方萆薢汤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和尿L-FABP明显降低,与别嘌呤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别嘌呤醇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和尿L-FABP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高尿酸血症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由于尿酸盐结晶的沉积可引发痛风,尿石病,急、慢性肾病。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尿酸性肾病,其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管功能受损。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脏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越来越多迹象表明高尿酸血症可使肾脏病的发病率升高,死亡率增加。因此,防治尿酸性肾病具有重要意义。尿酸性肾病是尿酸盐沉积于肾组织而引发的肾损害,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部位,刺激引起炎性细胞浸润,并刺激纤维母细胞转化为肌纤维细胞,最终导致肾小管萎缩、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衰竭。控制尿酸水平,减少尿酸盐沉积,减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预防肾功能减退成为治疗尿酸性肾病的重要措施。
目前可通过促进尿酸排出和抑制尿酸生成两种途径降低血尿酸水平。别嘌呤醇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的生成,但由于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由于慢性尿酸性肾病大多病程长,且多以脾肾不足,湿瘀互结为发病基础,故治宜清热利湿泄浊,活血化瘀止痛,益肾养肝健脾。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功效,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并且副作用少。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是表达在肾脏近端小管和肝脏的一种细胞内载体蛋白。
尿中L-FABP可作为一种内源性抗氧化抑制剂来预测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在慢性肾病患者尿中排泄增加。Nakamura等报道,尿L-FABP水平在过敏性休克患者中显著升高,认为可能与肾小管损伤反应有关。肾组织活检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尿L-FABP排泄增加与肾小管间质损害有关。因此,尿L-FABP水平可大致反映肾小管间质的损害。此外,尿L-FABP与慢性肾病的进展相关。尿L-FABP可作为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无创标志物。L-FABP在慢性肾脏病的诊断、病情进程、判断预后及治疗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选用甘肃省名中医赵健雄教授拟定的复方萆解汤治疗方案,既往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复方萆解汤对尿酸性肾病具有保护作用,方中萆薢具有降尿酸作用,其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上用于高尿酸血症的常用中药之一,并具有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动物研究发现萆薢可减轻炎症细胞在肾间质的浸润,抑制肾小管-间质细胞的增殖,减少间质胶原在间质的积聚,防止肾间质纤维化;同时也可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积聚,从而防止肾小球硬化。方中土茯苓、生薏苡仁有解毒利浊,健脾祛湿除痹之功。近年来研究表明土茯苓不但具有解毒利浊,健脾祛湿除痹的作用,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管内皮损害的作用;生薏苡仁具有增强体液、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对于血脂代谢有重要调控作用,与萆薢配伍可增强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效果,诸药合用具有将整体、宏观与局部、微观相结合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复方萆薢汤在降低血尿酸的同时,对反映肾功能情况的血清尿素氮、肌酐、24小时尿蛋白有降低作用,尤以代表肾小管功能的L-FABP降低最为明显,对于保护肾功能有积极作用。其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具体机制可能与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有关,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苏筠霞徐筠苏建平李建华刘明龙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