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高职院校中药专业课程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方针,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笔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教育部有关文件,以及自身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结合高职教育现状,参考多家院校课程改革经验,对高职院校中药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结合实际岗位操作,使课程教学转变为工作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药专业;课程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1]。原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运行的是学科化教学模式;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与实际岗位紧密联系的技能操作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应适应社会需求,及时完成从以理论学习为核心到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教学转型,即进行教学改革。而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本文就高职中药专业课程改革进行论述和分析,提出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的工作思路。
1中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受传统专业教育思想影响,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中药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仿照中药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以学科要求为中心,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特色。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1层次针对性不强,缺乏中药职教特色现行中药专业教学计划中,传统专业教育思想的烙印依然存在。在教材建设上,许多院校使用的教材是本科院校教材的翻版,抓不住职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与工作实际脱节,缺乏应有的职教特色;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延续学术型人才培养特点,忽视高素质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以《中药鉴定学》为例,各论中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内容占比较大,而体现中药职教特色的药材常用别名、药材等级规格、常见伪品判别等却收载不多。1.2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且缺乏系统性,跟不上时展步伐现在的教材大多是从一本书抄到另一本书,有的甚至借用大学教材,结果要么过深、过多,理论多于实践,要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涉及不够。教材系统性不强,导致横向失调,教师各自为政,教学内容重复较多,可以说陈旧与欠缺并存。
1.3课程体系改革缺乏深度和广度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和感觉到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缺少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课程,教师抱残守缺,大多只是做做表面功夫,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且流于形式,缺乏深度与广度。
2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2.1市场经济形式要求转变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在市场经济主导下,中医药劳动力市场日趋成熟,岗位操作技术也日趋标准化,市场需要从学校出来就能上岗、懂标准操作的人才。(2)社会职业转移更加频繁,学生若专业知识面过窄,将难以适应市场千变万化的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兼具特长的学生必然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无疑将推动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改革。
2.2中医药产业发展方向要求职业院校中药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中药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中药产业也是一个特殊产业,它一方面要展现我国传统医药的优势,另一方面要跟上时展步伐。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着中医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新药开发由仿制向创新的方向转变;(2)工业结构从单纯中药提取向合成制药与生物制药并举的方向转变;(3)市场结构从单纯国内市场向国内和国际并举的方向转变。这些转变趋势必会导致、带动和要求职业院校中药教育改革。
2.3当今中医药人才市场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当今中医药人才市场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1)医药行业中药岗位设置越来越细化,远远超越了原来中药的概念,比如物流岗位、质管岗位、店长等。而之前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岗位设置专业,只是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各岗位的“毛坯”人才。(2)中药专业就业形式转变。各层次中医药人才参与竞争,各用人单位都力争花“小”钱用“大”人,要求就业人员凭证上岗,上岗既能战,战之要必胜。(3)关键能力(技术、技能、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普遍被认可并看重。这就要求中药专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等综合素质,而目前的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却不能适应其要求,因此,应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
3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趋势
高职中药专业教育如何从质量、效益、特色等方面正确定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办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值得思考。
3.1以岗位操作标准为着眼点,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操作过程分析[2]按职业岗位需求来设置课程,是中药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对学生的培养要明确将来他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即明确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及职业分析离不开相关企业的合作与指导,具体到中药专业,相关企业包括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这些企业又设置很多部门及岗位,需要学校与企业专家一起讨论,分析岗位需求及操作标准,以此设计教学项目和课程教学。将加强校企合作作为中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在培养宽基础、强技能、复合型人才上下大功夫,将学生培养成“艰苦行业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通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2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实行项目化教学[3]加强校企合作,中医药行业专家直接参与制定及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能力培养。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进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怎样进行课程项目化?那就是按照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学。也就是说,中药专业(特别是专业课、核心课)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过程为标准,即课程工作过程化(职业岗位分析—制定工作过程标准—专业课程设计—项目实施)。教学设计实现3个一致: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根据社会需求将中药专业课程设为三大模块:医院工作模块、制药工作模块、营销工作模块,根据这些模块的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和技术要求设计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的完成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学校进行“三点两线式”教学,三点即教室、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两线即理论联系实际一条线、学校联系企业一条线。从二年级开始,学生进入模块学习。例如中药专业,医院工作模块以中药调剂和中药鉴别为重点设计课程,以中药实验室、模拟中药房、医院为主要学习场地,学校与医院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设计教学项目;制药工作模块以中成药生产、检验为重点设计课程与教学项目,以药厂为主要学习场地,学校与制药部门共同开发相关专业课程;营销工作模块以药品销售、经营与管理为重点设计课程,以各药品经营单位为主要学习场地,学校与医院药品经营部门共同开发实训课程、设计教学项目。
3.3将内容重复的课程去掉或合并,开设综合课在研究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围绕完成项目应该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设计教学模块,比如方剂学与中成药可以合并为方剂与中成药学,教学中再与中医临床常见病有效结合,并据此开发相应的精品课程。这样,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所以从事项目化教学的教师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相信在开发和设计相关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所成长。在学时安排上,理论与实践学时占比为1∶1.5,以保证实践训练有足够的时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坚持“知行合一,行重于知”的教学原则,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课程改革中逐步建立一套突出技能训练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4以岗位职业基本素养为标准,开设公共课中药相关岗位包括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院药房中药调剂等,这些岗位都离不开基本的社交礼仪、人际交往、计算机应用、形象宣传、文字应用等活动,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可以设计成相应的工作模块,和语文、美术、计算机、政治等传统课程相联系,通过相应的公共课程教学来完成。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给员工带来了很大压力,如何正视这些竞争,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生存能力,使学生在挫折面前愈战愈勇?这就需要提高其抗压能力,因此,抗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可通过开设公共课程或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其达到“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
3.5改革课程考核模式为了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公正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需要进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原来的课程考核偏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这是一种文字性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与“专业技能强”的培养目标不适应,所以改革考核模式也是高职院校中药教育改革重点。可从两个方面进行:(1)实行教考分离制度。理论考核方面,建立题库,增加题量,避免教师自己上课、自己出题、自己考试,从而更客观地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及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样教师也会更加重视授课效果,关注学生状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重视技能考核,制定基本技能考核项目、操作标准与评分细则。对技能的考核,应结合岗位实际,邀请企业人员参加,校企合作制定相关考核项目、操作标准和评分细则,以实现中药实践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规定实践操作课的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毕业实习,使学生重视实践课学习。这种考核模式也会促进教师教学的标准化,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也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总之,教学改革是一个大工程和值得深究的课题,需要各级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各部门互相配合。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会不断提高,这项密切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工作一定能很好地开展下去,高职院校中药教育及相关产业也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9-11,24.
[2]董丽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9):148-149.
[3]谢武纪,朱宝莉.职业课程项目化改造和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从新旧知识观比较的角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6):88-91.
作者:王志刚1;王芝春1;王兴珍2 单位:1.济南护理职业学院,2.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