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一直影响后世的中医药学理论。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医学著作不断涌现。这其中,《黄帝内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医药学的“第一书”。说《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的“第一书”,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将劳动人民使用中草药的经验记录下来的书籍,其中记载的很多治疗方法至今仍在使用。②《黄帝内经》是历史上第一个把人的身体看成是一个整体、并描绘出人体奇经八脉和身体各个部分的结构的书籍。另外,此书还将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融入到中医药学中。这一理论至今仍是指导中医发展的重要依据。③《黄帝内经》中第一次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从而使中医有了自己独特的诊断方法。使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诊断至今仍是中医与其他医学的主要区别之一。
④《黄帝内经》第一次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⑤《黄帝内经》中提出了治病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这为后世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黄帝内经》之外,在战国后期,中药学领域也产生了一部巨著,它就是前文提到的《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不同的是,《神农本草经》是一本完完全全的药学著作。此书中没有对中医的医理进行阐述,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对各种草药药性的总结上。《神农本草经》共对三百六十五种(一说“三百四十七种”)草药的药性和疗效进行了详细的记载。直至今日,中医临床上仍在按照《神农本草经》的规定制作和使用很多中药,其对后世药学的影响可见一斑。到了东汉末年,中医界又产生了一些新的中医学著作和医学观点。这些新的中医学著作和观点的产生主要归功于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
张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将中医药学发扬光大。他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本医学巨著。在这两本书中,张仲景将哲学思想运用到中医学理论中,并提出了“辩证施治”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六经辩论”。同时,张仲景在这两本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方剂学”这一概念,而且在《金匮要略》中记录了三百多个药方。这些药方中有90%至今仍在使用。此外,张仲景还在《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血瘀”等中医概念。在汉代,除了张仲景以外,还有华佗、淳于意等世人皆知的名医。其中,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对后世人的养生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发明的麻沸散则是现代医学中麻醉药的前身。总之,从战国时期到汉代是中医药学理论形成的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医药学已经拥有了独立的指导理论。
2.中医药学的快速发展时期
从魏晋时期一直到清代都是中医药学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医药学开始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在脉学、诊断学、临床学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相当多的著作。其中,晋代的医学著作《脉学》第一次对切脉诊断法做出了详尽的论述,使切脉诊断法形成了独立的理论。而隋代产生的医学巨著《诸病源候论》则第一次对各种人类疾病的起源进行了论述,该书中对于“吃不熟的食物可引起绦虫病”的记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寄生虫病的描述。
到了唐代,伟大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本著作。其中,《千金要方》中第一次提出了可以在治疗瘟疫的过程中将朱砂和雄黄作为消毒药使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外用消毒药的描述。而《千金翼方》中则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并对其中200多种药物的采集和炮制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到了金元时期,中医药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由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震亨组成的“金元四大家”则是后世各个中医学流派的鼻祖。到了明代,中医在药物学领域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药学著作《本草纲目》。该书共有十六部、二十五卷,对两千多种中药的形态、产地、药性、毒副反应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时至今日,《本草纲目》仍是人类历史上记载草药最多的著作。在清代,中医药学在温病学领域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温热经纬》和《温证论治》两本著作。综上所述,从魏晋时期一直到清代都是中医药学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医拥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成为了我国特有的医学种类。总之,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对中国医药学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杨漠源李竣世 单位:河北大学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