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内科学临床案例教学的探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准确把握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
1.1学生为主体原则传统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是教师是主体,信息由教师传向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案例教学的过程是链接式的,学生是主体,讨论是主题,教师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保持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上,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气氛,引起争论,使大家多发表意见。案例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和开放型的学习氛围。
1.2过程性原则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技能的形成是动态、发展的,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不断递进。而案例教学只是学生知识摄入、建构的过程,是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内科临床案例教学遵行过程性原则,不仅要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更要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只有将结果和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问题提出、解决、发现的过程,促进自身临床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1.3开放性原则内科临床案例教学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形式、教学空间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可为培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提供灵活的空间。例如,在进行病例讨论时,学生站在讲台上同老师及其他同学共同进行探究分析;在分析病例阳性体征及物理检查时,可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模拟演练体会。
1.4体验性原则内科学的学习和学生个人的体验、经验直接关联,是个人智慧、悟性的内在表达,与社会科学相比,它更直观、更具体,除了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习外,很多操作层面的知识则更多地依靠体验和观察来获取。因此,内科学案例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参与,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性案例的剖析、实践模拟性案例的操作练习等过程,掌握实际操作层面的知识,力求获得感悟和体验,这种感悟和体验将会内化为学生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给自身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单纯从这个角度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2正确认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理论教学着重打牢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习惯;而案例教学则是通过对问题的研讨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以理带案就是围绕既定的教学主题,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在理论(原理)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案例的有机匹配,把理论、案例和实践有机综合为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教学单元模块组织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出典型案例,从而消化理论,使理论与案例有机统一,既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获得实践所需的知识经验,增强教学效果。
2.2以案论理就是先进行案例教学,把理论学习融于案例之中,在把握关键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依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再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以问题研究带出相关理论,围绕解决问题,学习消化理论。使学生深刻体会案例中隐含的理论,从而系统内化基本理论。临床见习使用的案例都是反映该课程基本原理的典型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剖析案例,以案论理,领悟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作出临床决策等方面的方法,提高学生处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3析案促研分析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问题的过程。通过真实、典型并具有内在联系的临床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既参与学术交流,又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亲身感受临床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研究的良好习惯,为将来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研究问题、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研究、查阅资料、问题答疑、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把理性思考和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
3强化临床见习案例教学的几个环节
3.1案例选择案例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的理论体系相联系,要与临床经验和诊治误区相结合,要促进基础知识与临床内容的有机整合,这是临床案例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精选好的临床案例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一般而言,内科学的案例大部分属于病例分析型案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病例的描述中隐含一定问题,要求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把这些问题挖掘出来,分清主次,探究原因,最后做出诊断。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尽可能选择能准确反映疾病发展变化的案例,要能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全面掌握疾病诊断的基本程序、技能和方法,以避免临床漏诊或误诊,从而达到强化原有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2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是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布置案例作业具有导入情境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特别是要求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通常隐含着教学意图,对学生的分析起导向作用,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慎重确定。作业还要突出合作性,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得到延伸。在明确作业任务后,教师还应引导好学生的个人学习和小组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要熟悉案例,并且独立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拟定解决方案。教师亦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课后作业中,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动向,而学生亦可以从老师的角度试着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业,由此激发更大的兴趣,获取更多知识。
3.3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作为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共享经验和智慧,拓展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习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设计和组织、引导、激励、诊断和导向的作用。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巧妙引导讨论,适时提出关键问题,并进行引导性讲解或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对案例及某一疾病的诊治形成统一认识。同时,教师应根据需要扮演不同角色,以保证课堂讨论顺利进行,各小组发表各自意见展示各自方案时,教师应主持好,使各种方案都能充分展示。当各组意见不一、讨论出现偏差或进入误区时,教师应及时调整,引导正确的方向,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3.4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是案例教学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在归纳总结时,教师应归纳课堂讨论达成共识以及还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找出学生讨论发言中的闪光点和尚需要注意的问题,突出讲评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对学生没有想到或讨论不够透彻的问题作补充提示,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作简要的对比性分析。特别对临床病例中所涉及到鉴别诊断的关键点做出重点点评和引申,以提高临床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总结讲评不应是统一学生思想认识、公布“标准答案”的过程,而应是进一步点燃思想火花、启迪思维的过程。案例教学中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相对完善的分析思路,教员不再是“绝对权威”,只是新的思想认识的启发者和引导者。
3.5成绩评定临床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学”与“长”,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提升,体现出知识构建这一动态过程。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效果的直接反映,教师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课堂讨论的表现,因此,成绩评定无须采取考试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成绩评定时,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不同思路,有的思路观点大不相同,但都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应该肯定不同的见解,客观、公正地进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既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要包括小组协作学习和完成知识建构状况等综合能力。因而,建立评价合理的成绩评定指标和方法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促进临床案例教学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杨敏周润华曾锦荣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