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2015年第五期
1临床资料
1.1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概率以及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2综合性护理干预内容
2.1产前护理干预办理入院手续之后,需对孕妇既往病史进行细致询问,并对其孕期检查做好记录,针对部分有较高概率出现产后出血的临产孕妇需根据其风险大小加强监测,并做好分娩过程中产后出血的处理准备工作。待产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为孕妇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并结合其具体的心理、生理特征为其提供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前焦虑、产前恐慌情绪;针对部分产前过度紧张的临产孕妇,应结合其用药史为其提供小剂量精神药物,保证其获得充足休息,分娩时体力充沛。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各项易引发产后出血的因素的排查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后出血概率。
2.2产时护理干预
2.2.1第一产程护理干预密切观察产妇情况,随时了解宫口扩张及胎先露情况,监测胎心音及宫缩变化,如发现问题应提供及时处理措施。同时,需从孕妇的实际分娩表现出发,为其提供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避免不合理手术引起的产后出血[2],并做好产后出血的处置准备工作。保证产妇睡眠充足,指导产妇深而慢的呼吸,勿大喊大叫,避免产妇过度紧张和过度疲劳。采用情感支持等措施缓解产妇临产焦虑情绪,通过语言、图片等降低其紧张程度,保持良好睡眠状态,并配合高热、易消化食物,加强产妇分娩体力。
2.2.2第二产程护理干预为产妇提供科学合理的腹压以控制分娩节奏,避免分娩过快导致的会阴组织损伤,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对孕妇阴道组织的保护,把握好时机,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手术操作,并及时完成止血、缝合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问题。针对部分分娩过程中表现出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应马上建立静脉通道,备好血浆,一旦出现出血超标现象,马上进行输血操作。
2.2.3第三产程护理干预第三产程是控制产后出血的核心阶段,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率非常重要。完成分娩后,需马上为产妇肌注缩宫素20U,短时间内钳夹和剪断脐带,可以适当牵引脐带,在耻骨联合上方轻推子宫,从而促进胎盘尽快娩出,若胎盘剥离有困难者必须通过对胎盘完整度的细致检查来辅助剥离,如检查过程中发现裂伤,需及时进行缝合。针对部分剖宫产产妇,可舌下含服0.5mg卡前列甲酯酸,对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概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在该阶段,还需对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进行及时统计。
2.3产后干预产后应滞留产房2h进行观察,嘱咐产妇最大限度地进行排尿,以降低膀胱挤压导致的产后出血,如产妇无法自行排尿,可适当给予导尿操作。对产后产妇进行及时检查,并配合子宫按摩,有效挤压出宫腔内和阴道内的积血,以促进宫缩,应特别警剔大出血发生休克的早期征兆:如产妇出现烦燥、打吹欠、口渴、出冷汗、脉博细数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从而控制休克的发生和发展。剖宫产术后应采用腹带包扎加沙袋压6h,同时根据产妇实际情况,于术后2h内每小时按压1次,以后每2小时按压1次,共4次进行子宫按压[4]。
2.4心理护理干预产前针对孕妇常见的心理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使孕妇对分娩增强信心,产后加强对产妇心理引导,缓解产妇不良情绪(如对家庭成员不满或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的情绪)。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解释分娩过程中的相关进展情况,同时本身应保持冷静状态,通过良好的分娩技术手段和医德,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采用科学的护理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生存质量。
3讨论
当前,我国临床分娩中产后出血发病率为2%~3%,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预防孕妇产后出血是当前医护人员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指出,围术期采取科学手段加以预防,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概率,是现有技术水平下解决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传统护理由于不够连贯性而容易疏漏患者病情发展中的一些危险信号,造成产后出血率较高。本组数据显示干预组产后出血发生概率及24h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为临产孕妇提供心理干预、饮食调理及药物预防等综合性干预,能够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概率,这对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芸 单位:江西省东乡县中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