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抗菌药物对产妇术后感染预防疗效比较范文

抗菌药物对产妇术后感染预防疗效比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抗菌药物对产妇术后感染预防疗效比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抗菌药物对产妇术后感染预防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选择对预防剖宫产围术期术后感染的疗效差异,为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成A组和B组,A组常规给予青霉素钠治疗,B组给予头孢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记录两组用药后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感染发生率17.14%,高于B组的2.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两组术后平均体温、平均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74.29%,明显低于B组的94.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应秉持有效、安全性原则。综合评估,抗菌药物首选头孢类的抗菌药,且分别于断脐后和术后静脉滴注疗效好,也能减少不良反应,对促进术后抗感染效果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剖宫产;抗菌药物;围术期;抗感染;效果

产科感染不仅多发,而且一直是临床控制的难题之一。近年来产科剖宫产率快速上升,剖宫产术后感染率随之上升,已成为产科并发症问题的突出表现。剖宫产产妇体质虚弱,再加上产后感染,除直接造成切口难以愈合、组织坏死,延长住院时间,还可能影响哺乳及情绪,直接和间接影响都不容忽视[1]。剖宫产围术期给予抗菌药物抗感染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部分患者给予抗菌药物后,非但未见好转,反而感染愈加严重,原因可能就是耐药性问题,因此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也是产科和患者必须高度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选取常规抗菌药物与头孢类抗菌药应用于剖宫产围术期术后感染预防疗效差异,结果表现头孢唑林综合效果更突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0例同意在本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随机双盲方法分成A组和B组,各35例,A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3±2.6)岁;孕次1~4次,平均孕次(2.0±0.1)次;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0±0.3)周;B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6.3±2.8)岁;孕次1~5次,平均孕次(2.1±0.2)次;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2±0.2)周。两组年龄、性别、孕周、孕次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给药方法:

A组给予注射用青霉素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1439)用药,剂量为0.5~1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断脐后给药一次,2次/d。B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0946)用药,断脐后给药一次0.5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距术前12h按以上方法重复给药一次。两组均治疗一周,治疗期间不再给予其他抗菌药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记录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等标准判定:显效:术后48h内体温恢复正常,伤口完全愈合,血象正常,腹部切口、阴道残端无感染;有效:术后48h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伤口基本愈合,腹部切口、阴道残端无感染,血象趋于正常;无效:术后48h后体温出现2次或2次以上≥38℃;血象异常,伤口未见愈合或加重,腹部切口、阴道残端有感染症状,需进一步治疗。计算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感染情况:A组术后感染6例,感染发生率17.14%;B组术后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2.86%。A组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

2.2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平均体温、平均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临床疗效比较:

A组有效率74.29%,明显低于B组的94.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剖宫产术临床上多属于Ⅱ类污染的清洁手术,直接涉及滋生有大量细菌的阴道和宫颈,侵入性手术可能导致阴道内正常菌群紊乱,再加上手术、组织损伤带来的机体免疫能力问题,剖宫产围术期内极容易发生感染,从目前看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似乎是唯一的途径[3]。林万龙等跟踪报道,剖宫产围手术期未给予抗菌药物干预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均要明显高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关于剖宫产围术期内抗菌药物的选择,产科临床上多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等标准:①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②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③或可选择抗菌谱能覆盖手术部位可能污染菌的其他头孢菌素或青霉素类或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过敏时)等,但不应选用三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而《临床用药须知》[5]也对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划定了评价标准,包括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给药剂量、途径及疗程、联合用药情况等。从抗菌药物种类看,相比1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第2、3代头孢菌素类及常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缺点,大多数医师倾向于选用头孢唑啉作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大量文献报道也证实,该药作为广谱抗菌药物对剖宫产切口病原菌抑杀效果好,而且乳汁内残留量极低,不会对哺乳造成影响。青霉素钠抗菌效果好,不过适用对象较为局限,一般作为联合药物发挥作用。本组结果显示,B组(头孢唑林)使用后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青霉素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头孢唑林抗菌抑菌效果好(P<0.05)。就有效率而言,B组为94.29%,显著高于A组的74.29%,进一步验证头孢唑林对于预防剖宫产围术期术后感染的价值。不过本组样本量总体偏少,另外对于抗菌药物选择范围、用药时机影响等未做关联性的分析,还需要对研究结论探讨,但新一代头孢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临床和患者的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陈静,张红.产妇剖宫产围术期切口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3060-3061,3066.

[2]肖永红.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42(5):289-292.

[3]程平,程丽.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52-53.

[4]孔繁荣,苏维奇.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后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4):616-618.

[5]叶军,张友干.《临床用药须知》放射性药物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事,2015(2):198-200.

作者:王真真 李婉冰 代淑芳 单位: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