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护理干预在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48例心电监护患者为研究主体,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将心电监护仪设为默认参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误报警率。结果观察组误报警率为29.32%,对照组为48.73%,两组误报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监护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心电监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提高其使用效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
心电监护仪(ECG)的治疗作用是测量并分析患者的生理参数。仪器所示参数与设定参数进行比较,若有超标情况,监护仪可进行警报处理[1]。其可实现24h动态监护患者的生理参数,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显著作用,但存在误报警等问题,对护理人员的科学判断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48例心电图监护患者为研究主体,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男15例,女9例;年龄36~86岁,平均(60.25±2.61)岁。对照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31~82岁,平均(57.22±2.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将心电图监护仪(厂家:深圳市京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JPD-800B)设为默认参数,具体为:心率参数为60~120次/min,收缩压参数为90~140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参数下限设置为9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相关知识培训。为避免人为失误,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进而提高其对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意识,提高其操作能力,避免失误等情况发生。此外,应提高审查与考核力度,定期评估护理人员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并及时指出问题,给出解决措施,以有效规范与指导监护仪使用。(2)提高检查力度。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者,其生命体征波动较大,可能影响监护仪的功能。护理人员应每日定时检查监护仪参数情况,并每周维护与保养1次,每次使用前再次确认仪器频率和功能,保证其正常使用。(3)科学设置参数。重症心电监护仪在设置参数时具有复杂性,护理人员需科学设置消除机电、滤波功能和电滤等功能,并合理设置通道。将屏幕亮度与报警的音量设置在适宜范围,以免对患者的正常休息造成影响。综合分析对照组误报警的原因,并相应调整报警值,确保心率或血压等参数符合病情发展。(4)将非危险性警报关闭。将辅助呼吸的呼吸警报关闭,并关闭脉搏或体温等非危险性警报,降低感染发生率,使警报的合理性提升。护理人员应定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明确各个非危险性警报的具体类型,进行及时调整。(5)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利用健康手册、多媒体等形式对患者与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心电监护仪的组成、功能、治疗原理和操作流程等,使其掌握其相关知识。提高患者与家属的相关配合度,防止非机械性报警等误报警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应控制人员进出数量,明确每日探视人数与时间,以减少多种因素干扰心电监护仪的可能性;告知患者与家属不可触碰监护仪,并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以防止误触。(6)总结和学习。每周或每2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误报警原因全面分析,并总结其具体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设置参数,并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及时调整相应指标。将误报警原因归纳成册,并不断更新,以指导护理人员学习。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心电监护仪的报警类型与报警次数。报警类型为正确报警(报警具有临床意义,可正确反映患者实际病情)与错误报警(报警不具有临床意义,无法正确反映患者的实际病情),并计算误报警率=误报警次数/总报警次数×100%。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患者对心电图监护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心电监护仪共报警191次,其中误报警56次,误报警率为29.32%;对照组心电监护仪共报警197次,其中误报警96次,误报警率为48.73%。两组误报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22例,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满意17例,满意度为70.83%。观察组心电图监护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的常见原因为:(1)心电图引发误报警情况:该种情况的发生原因是报警参数设置不当[2]。报警参数上限设置偏低,或下限设置偏高,会使患者因肌肉震颤或是上肢运动发生不规则心率,进而引发频繁报警[3]。(2)血压误报警:其发生原因是测量血压会影响患者上肢的静止状态,造成测量误差;或血压测量时未将袖带与手臂皮肤完全贴合,引发报警。(3)血氧饱和度引发误报警:其发生原因是手指位置摆放不当、手指表面有污物或手指部位温度过低等[4]。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会直接影响到医师对病情的判断,为临床治疗带来干扰,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频繁的误报警会大幅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无法客观、及时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理干预可尽量避免误报警情况,提高护理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误报警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监护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心电监护患者的仪器误报警率,提高其使用效率,患者满意度增加,应作为心电监护仪临床应用中的常见护理手段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莉,余丽娟,余娟.护理干预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4):238.
[2]朱翔.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临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9(28):365.
[3]潘春里.急诊室心电监护仪报警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6):161-163.
[4]张婷婷.护理干预预防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7):86-87.
[5]张宝娥.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护理干预[J].医疗装备,2017,30(7):172-173.
作者:王莉 单位: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