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颌面部美容缝合在口腔颌面外科的教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前,口腔医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中缺乏颌面部手术精细缝合术的教学内容,而颌面部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血液循环非常丰富、组织结构也更加精细,颌面部创口的解剖修复还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因此对医生缝合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恢复功能的同时兼顾美观。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实验教学是口腔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桥梁,因此,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在本科生实验课程中增加了颌面部美容缝合训练,该项拟通过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利用该技术,促进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的提升。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教学;美容缝合
颌面部是人体中较为暴露的部位,较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颌面部创伤不仅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还会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外观、咀嚼功能及心理健康[1]。颌面部软组织的清创缝合,手术创面的关闭,颌面部瘢痕整复,都涉及到颌面部软组织的缝合技术。该技术是每一个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技能,而颌面部不同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因此对医生的缝合技术要求更高。目前,医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中缺乏颌面部手术精细缝合术的内容,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没有参加过实验课程的实操练习,故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如果遇到需要缝合的患者,无法应对或者只能把患者当作练习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习。但是,这样的模式对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而且这也是对患者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实现这一基本技能的临床前培训,特开设“颌面部美容缝合”实验课程,来实现这一基本技能的临床前培训,以促使学生掌握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特点、缝合的原则和基本程序,并为其今后的临床操作奠定基础。
1课程改革方法
1.1课程改革思路
目前国内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在“面部缝合”教学方面多为空缺,作为非常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的颌面外科而言,本课程拟通过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提升同学们的动手缝合能力,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整形外科手术技能。现场模拟临床手术,培养学生工作责任心和爱伤观点,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2教学对象
“口腔颌面外科”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具有优秀的教学团队,充裕的师资可以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选择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2013级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学生开设本课程,总计19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课程安排为4个学时,在口腔颌面外科实验课中进行。
1.3课程改革实施
课前准备:手术缝合练习模型为条纹布,猪皮及颌面部感染伤口清创缝合术模型。颌面部感染伤口清创缝合术模型建立方法:首先将成年健康大白兔局部麻醉,然后在平行下颌骨下缘作3cm长,深达肌层1mm创口,每日涂擦2次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及泥沙,3d后感染模型制作成功。整形美容缝合器械配置:持针器、剪刀、手术刀柄、刀片、骨膜剥离器、止血钳、缝针、PDO锯齿线等。指导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首先介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解剖结构及面部皮肤的特点,然后详细介绍颌面部美容缝合的要求。指导教师重点强调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缝合操作要点:切口张力不可过大,否则不利于愈合,应分层减张对位缝合。缝合时缝针需垂直组织进针,创缘精准对位,创伤深部不留死腔及积血以减小术后感染风险。表浅皮肤采用小针、细线进行缝合,缝合时针距要大、边距要小;对位平整、略呈外翻;无创操作、无死腔缝合[2]。当局部组织缺损较多,切口张力较大,直接缝合较困难,应使用改形的方法调整切口张力,例如最常用的“Z瓣修复”以及根据组织的部位来运用不同的皮瓣移植方法,如推进皮瓣、旋转皮瓣等;对于组织缺损较多而没有条件进行组织移植的情况,局部张力较大可以采用减张缝合的手段,以减少局部窗口皮肤张力。实践部分由实验室老师先模拟操作,边操作边详细介绍手术缝合技术,让同学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在老师的操作中了解到美容缝合术的方法。实践部分笔者设计了以下内容:在条形布上模拟“局部转瓣”和“Z瓣的修复”;指导老师讲解各种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并在猪皮上进行试教:减张缝合,PDO锯齿线的皮内缝合,Z转瓣缝合,旋转瓣缝合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兔颌面部感染伤口模型上施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清创缝合术,将创口彻底清创后缝合,在下次实验课中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除此还可让学生在动物模型上进行“唇颊部撕裂伤的清创缝合术”。在实践教学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规范程度及缝合效果进行打分,计入实验课成绩。良好的操作习惯对于外科手术非常重要,带教老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让每一个同学知道,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仍需严格遵循外科无菌操作原则,坚持正规操作练习,养成规范操作习惯[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老师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爱伤观点,耐心及责任心。
2讨论
2.1优化口腔颌面外科实验课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实验教学是口腔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口腔医学生由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转换的重要桥梁,实验能力的高低也可以反映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4]。目前,针对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教学过程中,缺乏美容缝合技术的教学,而这一技术在临床中为颌面外科常用操作技术。在目前医疗教学环境下,医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直接缝合操作,缝合技术的教学尤为重要[5]。医生操作不规范、缝合时组织层次未准确对位缝合,容易致伤口皮下各层组织错位愈合或者遗留死腔,引起患者术后伤口内卷或外翻并继发感染,或瘢痕性愈合影响美观及功能[6]。作为一名颌面外科医生,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医学生在未来参加临床实习或是正式执业,都需要在现阶段打好基础,促使他们尽快入门。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掌握手术基本操作技能,短时高效地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外科手术学基础,这是笔者在外科实验教学中十分重视的问题[7]。因此,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教学中增加美容缝合的相关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在实验课结束后,笔者建议同学们勤加练习美容缝合技术,因为单纯的授课无法让他们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课后大量的练习可以让他们熟练掌握缝合技术[8]。
2.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首先让学生在布条模拟试验,复习“切开、缝合、结扎”的缝合方法,然后以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对象,更加贴近临床的实际操作。目前在国际上手术学教学过程中,基本手术操作训练均已采用离体标本,一位老师只带5~6名学生训练,这样学生能得到更加充分且全面的训练和指导,也能正确且熟练地掌握手术基本操作[9]。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离体猪皮进行颌面外科手术实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因为猪皮结构与人体皮肤较相似,能更加逼真地模拟人体的皮肤,且经济实惠,容易获得,所以猪皮适用于作为颌面外科实习材料。此方法不但能加深医学生对外科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的理解,同时也使同学初步掌握手术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但是,猪皮作为缝合练习材料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离体猪皮与人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有一定的差异,比如人的皮肤比猪皮更薄,而皮下弹力纤维多,更加柔软容易移动,而猪皮较厚较坚韧,在这些方面较差;另一方面是离体材料在练习操作过程中没有出血,不能仿真练习止血、结扎等操作[10]。兔颌面部感染伤口模型的建立,是首次在颌面外科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病理动物模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动物试验的手术操作过程与临床外科操作更加贴近,同学们在病理动物模型上进行实验更加生动且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同学们也能加深对于颌面部清创缝合术的操作理解。通过病理动物模型的清创缝合手术过程能使学生对临床手术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帮助学生尽早融入临床医生的角色。另一方面,制作病理动物模型对实验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学习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才能在指导过程中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科的建设[11]。
2.3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性强,风险也较大,临床治疗的结果大多不可逆,小的失误往往也难以补救,因此,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从事颌面外科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2]。临床思维是医师进行临床实践的必备素质,口腔实验课程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在一起的桥梁。针对医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培养,更加有利于临床医生的成长,在实验课程中如何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临床思维的培养应贯穿于临床教学的始终,在动物模型上操作的复杂性有助于培养他们遇到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起临床思维。
参考文献
[1]冯正虎,李春青,李志强,等.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课教改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72):86-93.
[2]李森恺.埋没导引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39-40.
[3]刘晓敏.助产专业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781-782.
作者:蒋伊晨;李果;吴可伦;夏朝红;王杭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