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胃苓汤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观察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陕西中医杂志》2015年第五期
一、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补液、补电解质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黄连素片治疗,口服,1~3片/次,1d3次;治疗组患者服用胃苓汤治疗,药方组成:苍术、白术各12g,猪苓、泽泻、桂枝、茯苓各10g,陈皮、厚朴、炙甘草各6g,随症加减。水煎服药物,每次服用150mL,每天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d后统计。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鸣音、大便性状异常、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与呕吐等临床症状的例数及比例;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二、疗效标准
痊愈: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次数减少,全身症状消失。有效:粪便性状明显好转及次数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3d内粪便性状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软件包为SPSS16.0,计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三、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大便性状异常、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与呕吐等临床症状的例数及比例均较对照组患者的例数和比例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经过治疗,治疗组治愈2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组治愈11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四、讨论
急性腹泻是一种以排便量增多、粪质溏稀为临床特点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学将腹泻归属于“泄泻”的范畴,将急性腹泻应属于“暴泻”的范畴。随着中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学家对腹泻的病因病机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且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不断539完善。如《古今医统大全•泄泻》提出外感、内伤与正虚是发病的三大类主要病因。《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久风为飨泄”;《灵枢•师传》曰“肠中寒,则肠鸣,飨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描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均说明湿、热、寒皆能引起泄泻[5]。现代中医学认为,急性腹泻的病机主要分为以下五种: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与脾肾阳虚[6]。急性腹泻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安全[7]。因此,治疗急性腹泻,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研究的患者属于泄泻、暴泄,湿盛脾虚型,临床以泄泻稀便或水样,肛门灼热,脘腹痞满,嗳腐酸臭等为特征。胃苓汤药方组成为苍术、陈皮、炙甘草、厚朴、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等[8]。方中的苍术即可祛风湿,又可燥脾湿,具有醒脾助运之功效;陈皮、半夏、厚朴具有湿散行气降逆的效果;白术能够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茯苓、泽泻、猪苓渗湿利水而运脾;甘草以和诸药,能够更加起到干姜温中散寒而健脾的作用,达到共成除湿利水健脾之功效,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9]。
本文研究发现,服用胃苓汤的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大便性状异常、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与呕吐等临床症状的例数及比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患者好。黄连素片的主要成分为黄连,能够起到清除湿热,解脱脾困之缚的作用,但颜德馨教授认为脾受湿困而脾阳被蒙,仅以清热燥湿,难以速求脾运恢复[10]。因此,对照组患者的疗效不是很佳,需要进一步治疗。因此,服用胃苓汤治疗急性腹泻,能够获得比单独服用黄连素片较好的临床疗效。综上所述,服用胃苓汤治疗急性腹泻患者,能够显著缓解肠鸣音、大便性状异常、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与呕吐等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均较使用黄连素片治疗较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勇梁丁保付鑫单位:海军安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