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人文教育有效途径的实践范文

医学人文教育有效途径的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学人文教育有效途径的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医学人文教育有效途径的实践

《社区医学杂志》2018年第12期

医学人文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拓展教育,其任务是提升医学生人文、伦理和法律相关的知识和素养,有助于其充分理解医学的本质、目标和实践,从而能更好地从事这一学科[1]。医学院校需要更加强调医学史、伦理、哲学、医学社会学及医学相关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学习,进而培养能充分理解生与死的内涵和富有仁慈心的思考型医学从业者,这在欧洲和北美的医学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1]。2011年12月,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大力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具有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因此,推进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强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当前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

1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实际上,医学可能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因为医学是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医学本身就承载着关爱生命、拯救生命于危难之时的崇高责任。因此,医学专业本身就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高度统一,以及人文和科学知识体系的紧密融合。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它研究的对象是人,医学的整体化要求把人类、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把健康与疾病放在整个自然和社会的背景下,运用整体观及系统方法探索医学规律,促进医学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医学的本质就是人文。医学的这一本质也决定了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科学知识,更要有科学精神和人文修养,还要对医学专业中包含的丰富社会文化内涵有较深的了解和研究。1999年,欧洲内科医师联合会、美国医师协会和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发起了“医学专业素养计划”,将医学道德置于医师职业行为和态度的中心,强调个人品质在职业素养形成中的作用,认为知识和技能并不一定能够获得职业素养[2]。英国在“明天的医生”报告中也指出,医学教育和实践中要加入更多的平衡课程,以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3]。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医学课程基本上均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大部分组成,并强调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我国台湾地区在2000年开始的医学教育改革中,也努力将人文教育引入医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招生、课程、考试和继续教育等[4]。长期以来,我国大陆地区高等医学教育一直存在重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医学教育全球化和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逐步认识,国内很多医学院校相继开设了各种医学人文课程[5]。有些院校还尝试在专业课程教学和临床实习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6-7]。但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却并未如预期的那样有较大的提升,我们认为其根源在于人文教育的内容并没有真正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为。因此,医学人文教育并不是开设几门课程那么简单,如何促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这是国内外诸多医学院校都在探索的重要课题。目前,较为通行的做法是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课程中,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来推动和贯彻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其优点是可以克服医学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和脱节[8]。近年来,尽管国内医学院校也已普遍将人文教育内容纳入到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当中,甚至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继续教育中也渐渐渗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但医学人文教育水平和效果总体仍然薄弱。具体表现在,一是人文教育课程迟迟未被纳入医学生教育的主体教学计划当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二是由于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使得人文教育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医学和人文学科间失去内在联系,导致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5,9]。

2医学人文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2.1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研究

尽管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在我国现行医学教育模式下,如何才能将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融合,以利于优秀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医学院校及医学教育相关学者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我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积极引导、支持人文社科课程教师与专业教师联合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相关研究。结合人才培养和人文教育实践提出研究课题,开展相关研究,大力促进医学人文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课题立项培育形成医学人文教育研究团队,并以其为基础,积极申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2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学校于2011年推行学分制改革试点,相关专业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对医学专业课程与人文教育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努力形成符合“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素质、发展个性”教育理念要求的综合化课程体系。在将教育部规定的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三门医学人文课程设为必修课基础上,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医学史等人文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同时,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在课程开设时间和课程内容等方面注重人文教育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努力将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

2.3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我们认为,由于医学本身的人文特质,医学专业课程内容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因此,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相关教师的职责,医学专业课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可以充分挖掘医学专业课程内容中的人文和科学精神内涵,改进专业课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线,以专业知识、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教学中,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可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效果无疑也会更好。比如《医学免疫学》课程,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依赖于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间的相互调节,任何一种免疫分子的表达异常,或者任何一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异常,均可导致免疫系统失去原有的“平衡和稳定”,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其中就蕴含了“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因而,我们在这本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合理渗透“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教育,既使得原先枯燥、抽象专业理论知识变得生动、鲜活,也使得原先空洞、说教式的素质教育变得充实而易于接受。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医学人文思想教育,对于临床用药不当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指正,一方面可以加深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对这些未来的医生们起到警示、预防作用,树立良好的医德。因此,在药理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从而达到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产生,获得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可通过建立专业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相融合的综合课程体系;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等途径,将医学人文教育有效贯穿并渗透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必将有效提高人文教育的实际效果,实现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卓越型”医学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5]俞水香.构建合理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分析[J].南方医学教育,2011(4):8-9.

[6]李昱,米巢.如何将人文精神融人医学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213-214.

[7]涂兵.在临床实习中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3):282-283.

[9]韦勤,李大钦.医学人文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8,29(3):54-55.

作者:赵东城;吕静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