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强化护理措施降低管路千日感染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措施对降低重症医学科管路千日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42例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其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分析其干预前后管路千日感染率。结果强化护理前后,患者在置管总数、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感染例数以及千日感染率之间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后可降低管路千日感染率,减少死亡率,提高其医疗水平,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化护理措施;重症医学科;管路千日感染率
医学感染为当前医院较常发生的公共问题之一,给来院就诊患者的疾病治疗疗效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结合感染发生情况可知医学感染发生率最高的场所为重症医学科。该场所的患者免疫能力低下、病情危重、有创操作较多,有着极高的风险发生感染,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感染类型为管路感染,要求医院感染科与重症医学科一起做好科室内高危患者感染发病率的控制工作,采取应用效果理想的强化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期间的医学感染干预,以此促进患者身体的尽快康复。本次对我院收治的42例重症医学科患者进行强化护理措施,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42例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致病原因主要为肺部感染、脑部外伤以及脑梗塞等;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人数分别为25例、17例;患者年龄处于1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3.7)岁,病程为1~15个月,平均病程为(3.7±0.5)个月。
1.2方法
强化护理小组为医院感染科和重症医学科联合组成,组长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成员为两个科室的10名护士,感染科不定期下病房督查,重症医学科护士对患者的插管以及感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整理归纳,定期协同感染科召开会议进行感染发生情况的交流,总结导致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合具体的感染原因制定防控对策。我院重症医学科控制医学感染采用的强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重视医疗物品的消毒处理:该科室收治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流动性较强,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每一名受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所以工作量较大,工作任务较为繁杂,常常无法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所以需要科室内增加保洁员数量,每天定时到病房内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2)管理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抗生素为临床常用消炎杀菌药物,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发生感染,但是当前临床抗生素使用时存在药物滥用问题,导致患者有着极高的耐药性,并且使得患者家庭难以负担长时间应用抗生素产生的医疗费用,致使患者管路感染发生风险大大提高,针对该问题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抗生素管理,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杜绝患者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情况出现。
(3)做好耐药菌的控制管理:患者发生医学感染后,分析是否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如果属于该种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和感染科医师进行联系,并且及时将感染患者转移至隔离病房,在门口做好标识,护理人员进出隔离病房时需要做好双手、携带的医疗器械消毒工作,身着隔离衣对患者进行护理。
(4)评价管路留置效果:应用管路表格记录管路留置时间,定时更换,预防感染。1.3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置管总数、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感染例数以及千日感染率,并给予对比分析。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经SPSS.1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或者百分数,进行t检验或者x2检验,若组间存在差异,则P<0.05。
2结果
强化护理前后,患者在置管总数、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感染例数以及千日感染数之间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医院内重症医学科和其他病房相比,属于病情危重患者集中的场所,感染率较高,其中感染率的高低与护士有着重要的关系。有关研究表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可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率。重症医学科管路感染因素有病房患者较多、机体免疫力较差,可相互感染;患者病情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健康宣教,能够提升患者知识掌握情况,避免患者因不了病情以及疼痛原因,而做出加重病情的举动;而实施有效的疼痛干预,可分散患者注意力,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而有效心理的护理,可降低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在心理疏导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持以耐心的态度和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心理情况和状态,并结合患者家庭因素、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证实,对照组护理结果为:非常满意15例、比较满意6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率为78.7%,实验组护理效果为:非常满意24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率为97.8%,由此可见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差于实验组;护理前实验组患者VAS评分结果为(3.11±1.12),对照组患者VAS评分结果为(3.09±0.98),护理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结果为(0.69±0.19),对照组患者VAS评分结果为(2.51±1.21),由此可见对照组VAS评分结果差于实验组;对照组完全缓解为5例、部分缓解为11例、未缓解为13例,疼痛缓解率为55.17%,实验组完全缓解为11例、部分缓解为12例、未缓解为6例,疼痛缓解率为79.31%,由此可见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低于实验组。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可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余丽萍.综合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围术期疼痛护理中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7):125-126.
[2]荣贵元.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0):167.
[3]王志红,乐汉娥,刘文杰,等.疼痛护理在骨科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骨科,2015,6(1):45-52.
作者:季建红 石锋 单位: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