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口服中药治疗颈椎病用药分析范文

口服中药治疗颈椎病用药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口服中药治疗颈椎病用药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口服中药治疗颈椎病用药分析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六期

1研究方法

①选定文献后,通过逐篇阅读,提取相关的方剂和药物资料;②将所选方剂和药物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③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归纳中药的功能分类(中药名称和功能分类标准参照《中药学》[1]和《中药大辞典》[2]中的相关内容)。

2结果

2.1一般情况经检索,初步选取相关文献421篇,进一步通过逐篇阅读,最终纳入以口服中药为唯一干预手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报告31篇[3-33]。从中筛选出32首方剂(均为自拟方),涉及111味中药,用药累计频次444次。

2.2药物功效分类111味中药按照功效划分,涉及30个类别。累计频次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补气药,52次;发散风寒药,47次;活血止痛药,43次;补血药,42次;熄风止痉药,41次;祛风寒湿药,41次;活血调经药,34次;发散风热药,28次;补阳药,16次;清热凉血药,15次。药物功效分类及常用药物见表1。

2.3药物频次统计111味药物累计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葛根,白芍和黄芪,当归,桂枝,木瓜和威灵仙,川芎和甘草,全蝎、鸡血藤和羌活,地龙和姜黄,蜈蚣,桑枝。见表2。

3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也称痹痛型颈椎病,多由于颈部韧带肥厚钙化、椎间盘退化、骨赘增生等病变导致椎间孔变窄、神经根受压而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麻木、乏力、肌萎缩等。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明确指出了痹证的病因为风、寒、湿。《诸病源候论》指出:“邪客关机,则使筋挛;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也。”认为痹证的发生是由于体质虚弱,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侵入太阳经络而致。

我们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其发病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因风、寒、湿是发病的因素,但体质虚弱的内因则是发病的基础,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本次文献分析的结果显示,累计使用频次较多的依次为补气药、发散风寒药、活血止痛药、补血药、熄风止痉药、祛风寒湿药、活血调经药、发散风热药、补阳药、清热凉血药。无论是用药的类别还是用药的药味都提示本病的治则是扶正祛邪。

周建伟等研究了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从中归纳出风寒阻络、气滞血瘀、肝肾不足、痰湿阻滞、气血亏虚五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见证型,并且提出此病是在颈部劳损、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等病理基础上,受风寒、痰湿或长时间伏案工作等影响而诱发。其在治疗时也强调扶正祛邪,这与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相一致。就具体的药味而言,32首方剂中至少有17首以葛根、桂枝、芍药为主药,与桂枝加葛根汤的主药相同。桂枝加葛根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由葛根、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用以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有学者认为,该方虽言“解肌祛邪”,却暗藏“扶阳益胃生津、养血柔筋止挛”之机;看似解表之剂,却又有扶阳之功。

其扶阳解表的治法正与本研究得出的扶正祛邪结果相吻合。另外,我们注意到,在本次归纳总结中,黄芪和当归的使用频次分别高达到19次和18次。说明这两味中药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常用的药物。其中,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当归补血活血。两者同用补气生血,为补虚之名方“当归补血汤”。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治疗中强调扶正祛邪,其中又以扶正更为重要。石氏伤科强调治伤科病当“以气为主,以血为先”,本次文献研究结论也正合此中之道。

作者:陈元川王翔庞坚石印玉赵咏芳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