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生儿呼吸机肺炎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四川医学杂志》2015年第五期
1资料与方法
1.1机械通气方法:呼吸机机型:SLE5000和DragerBabylog8000;上机指征遵循《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6];全部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根据患儿病情使用常频或高频通气,根据动脉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以上;逐渐过渡到间歇指令通气后直接撤机或再过渡到呼吸道正压通气后撤机。
1.2呼吸机管理方法:机械通气期间每2~4h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口腔护理。呼吸机管道每隔7天更换1次。发生滑管、气管导管堵塞及通气时间达7d更换气管导管。插管和吸痰时做到无菌操作。每日调节呼吸机参数,评估撤机指征。发现患儿有新发肺部感染体征时,进行一次性负压吸痰采集标本做病原学检查,必要时更换抗生素。更换气管导管和撤机时用无菌剪刀剪下气管导管末端3cm进行细菌培养。
1.3观察指标: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上机次数、气管插管次数、胸腔穿刺、手术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变量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VAP发病率:纳入对象的216例机械通气患儿通气时间均≥48h,其中发生VAP病例77例,发生率为35.65%。
2.2VAP的相关因素:将VAP患儿的有关资料如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时Apgar评分、插管次数、通气时间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2.3胎龄、出生体重与通气时间的关系: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可能会成为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对此进行了单因素分析,而结果未见其相关性,见表3。
2.4转归:216例患者中179例好转,36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
3讨论
VAP的危险因素:VAP系NICU重要的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常为多重耐药菌,治疗困难,导致机械通气患者难以撤机,并发症增加,死亡率升高。国外序列研究报道机械通气患儿患VAP后死亡率由7%升至20%。本文对本院NICU2012年全年收治机械通气病例进行统计,VAP发病率为35.65%,低于国内同类报道。VAP对患儿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而筛选出VAP相关的危险因素,对其加以注意和改进,有利于临床防治VAP。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皮肤粘膜屏障薄弱,使他们更易遭受感染入侵。相比足月儿,早产儿从母体获得的IgG水平更低,胎龄越小越明显。小早产儿皮肤抵抗力差,容易流失水分和热量,也更易受病原入侵。早产儿常长时间依赖肠外营养,徐焱等报道肠外营养是医院感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Kawag-oe等[11]研究发现脂肪乳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2(IL-2)活化淋巴细胞的活性、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可促进细菌的生长,从而增加感染发生的机率。低出生体重也被认为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与上述免疫功能低下、需要肠外营养及侵入性操作有关,研究认为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新生儿是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高危人群。本文单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比足月儿的VAP发生率更高,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率也较正常出生体重儿更高,与国内外报道相符。而多因素分析时则未发现其相关性,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可能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但本文进行单因素分析未发现其相关性,亦不能排除其他混杂因素。
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无疑使患儿暴露在湿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容易滋生细菌的环境的时间延长,增加细菌入侵的风险。近年强调口咽部定殖细菌及胃内容物反流进入肺部导致感染,气管导管插入声门,破坏了天然物理屏障,为病原菌的转移提供了途径。于凤琴等报道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24h内、~48h、~72h、~120h、7d以上,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依次为26.6%、55%、93.3%、90.9%、100%。余加林报道机械通气时细菌易在气管导管表面定殖形成细菌生物膜,病原学实验表明均为多重耐药性,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细菌生物膜逐渐发展成熟,定殖细菌增加。由此可见,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机率越高。多次插管上机增加了侵入性的操作,经口、鼻插管将口咽部细菌带入下呼吸道,破坏了会厌屏障,减弱了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复苏囊加压通气可能将气囊及复苏器附着的细菌带入患儿的呼吸道,也增加了感染发生的机率。
有文献报道窒息也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任香娣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别显示窒息儿是无窒息儿的14.85倍、3.85倍。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窒息与VAP的发生有相关性,本文的单因素分析也没有发现其相关性。胸腔穿刺术作为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将外界微生物带入胸膜腔引起感染,但规范的无菌操作基本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且微生物通过胸膜腔进入肺部的机率更小。防治措施:除了通过气管导管下行的感染,血流性感染也是发生VAP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由于条件限制未做相关研究,希望日后能够延伸。为了减少VAP发生的机率,近年国内外提出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抬高床头45°、加强口腔清洁护理、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及被动湿化器等,以及提倡改善病房、定期消毒呼吸机管道、加强手卫生合并上述措施的集束化管理。同时还应做到减少短期内反复插管,插管1周应更换气管导管,早期微量喂养,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谨慎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呼吸机,根据病情及时调节参数,避免呼吸机肺损伤,每天评估病情能否尽早撤机。
作者:胡旭红 汪瑾 单位: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