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二十期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1.1.1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5mg莫沙比利,3次/d,三餐前半小时服用,20mg奥美拉唑,2次/d,早晚各一次。
1.1.2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药物的基本组成为甘草6g,白芍20g,白及20g,蒲公英30g,黄连9g,竹茹12g,瓦楞子20g,柴胡12g,法半夏12g,代赭石30g。加减治疗方法:对身软乏力、脾胃虚弱的患者,在上述配伍中加入山药15g,茯苓15g,党参15g;对喜温拒按者、脾胃虚寒见胃脘冷痛的患者,去除上述配伍中的黄连,加入桂枝15g、白术15g;对舌红少苔、胃阴不足见口干的患者,加入乌梅10g、沙参15g、玉竹15g;对于两胁胀痛以及肝胃不和的患者,加佛手10g、青皮10g。对病情较重,淤血明显的患者,加入丹参15g、三七10g。每副药水煎后分两次服用,1剂/d。
1.2疗效评价: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过程中未发现存在胆汁反流的情况,其食道黏膜的水肿以及充血情况消失。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过程中发现食道内存在少量的胆汁反流,患者的病理症状有所减轻,不过仍存在轻度充血或水肿。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上未出现任何改变,胃镜检查过程中其胆汁反流情况与治疗前一致,部分患者还出现了病情加重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其对比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此类患者,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的反流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帮助患者的胃黏膜快速恢复[3]。目前,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临床治疗时,通常是采用抗酸药物、胃肠动力调节剂以及胃酸抑制剂等西药,此类治疗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容易反复发作,长期使用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综上所述,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临床治疗时,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作者:胡芳单位:天津市静海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