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言沟通联合心理管理在小儿哮喘治疗的应用范文

语言沟通联合心理管理在小儿哮喘治疗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言沟通联合心理管理在小儿哮喘治疗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言沟通联合心理管理在小儿哮喘治疗的应用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摘要】目的探究语言沟通联合心理管理小儿哮喘中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疗的82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联合语言沟通+心理管理进行干预,观察各小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在1年内哮喘再次发作次数以及住院次数均较对照组少,且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哮喘患儿辅助实施语言沟通+心理管理等联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患儿哭闹、焦虑等负面情绪。

【关键词】语言沟通;心理管理;小儿哮喘;应用效果

哮喘是儿科呼吸道频繁发作的一类慢性特异性炎症以及高反应性气道疾病。哮喘发作病因复杂,与过敏原所致的速发性哮喘反应及多种炎性细胞导致的迟发性气道反应有关[1]。在急性发作期发作,主要以突发性喘息、胸闷、咳嗽、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且多在清晨或夜间呈进行性加重[2]。尤其对于小儿哮喘,呼吸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致病,且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增加患儿痛苦[3]。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但患儿年龄较小,治疗依从性较差,需辅助应用护理干预,对提高配合度,改善预后疗效有重要作用[4]。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诊治疗的82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纳入标准:(1)患儿主要表现为夜间或清晨发作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等临床症状,且多存在双肺闻及散在的弥漫性哮鸣音[2]。(2)符合临床中《小儿哮喘的诊治标准》。对照组男性∶女性=21∶20,平均年龄(5.3±2.5)岁,平均病程(8.6±1.2)d;研究组男性∶女性=20∶21,平均年龄(5.4±2.4)岁,平均病程(8.5±1.3)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安排基础性检查,并给予家属进行健康相关知识教育,且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研究组实施语言沟通+心理管理等联合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语言沟通交流:面对医院陌生环境,患儿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再加上疾病本身带来的疼痛,会增加患儿心理应激情绪以及与患儿沟通困难,需家属协助配合交流,护理人员需热情接诊患儿,让患儿感受到医护人员给予的关怀与温暖,与患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语速较慢。声音适度,且在沟通的过程中,可辅助采用眼神以及微笑等肢体语言方式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增强护理人员亲切感,并赢得患儿好感,从而可缓解患儿紧张以及哭闹等不良情绪[5-6]。(2)心理护理:详细告知患儿哮喘情况,并耐心听取家属的意见,在治疗中尽量满足患儿需要,多鼓励、安慰和关心患儿,同时给予玩具或看动画片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从而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7]。

1.3观察指标

随访调查各组患儿在1年内哮喘再次发作次数以及住院次数,同时对患儿焦虑情绪,采用SAS量表统计评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儿在1年内哮喘再次发作次数以及住院次数均较对照组少,且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小儿哮喘属于儿科较多见疾病,其中以小儿变异性哮喘发病率最高,与小儿免疫力低,机体抵抗力差以及支气管发育不全等自身因素有关。患儿在受凉以及接触过敏原等刺激后,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8]。哮喘发作后,可使患儿出现气流受限、气道平滑肌痉挛、气道狭窄以及呼吸阻力增加等病理特征,患儿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气促、喘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健康以及生长发育[9]。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药物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易反复发作,需在治疗期间辅助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主要给予患儿针对性干预,主要从心理、语言沟通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不断转移或分散患儿注意力,可缓解哭闹等不良情绪,通过微笑与眼神等交流方式,取得患儿信任,可提升患儿服药依从性;并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可降低复发率。综上所述,针对哮喘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辅助实施语言沟通+心理管理等联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患儿哭闹、焦虑等负面情绪。

作者: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