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拓宽医学生就业路径的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南方医学教育》2017年第4期
[摘要]新医改进行了八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市场化的冲击下,一些医疗机构没有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导致市场失灵、进程缓慢。“十三五”医改规划的向市场释放了四大信号:去编、涨待遇、市场配置资源、鼓励社会办医。通过分析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和问题,结合新医改政策,分析新医改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而根据新医改政策和学生就业现状提出医学生就业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新医改;医学生;就业路径
一、新医改的重点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由此开始。新医改包含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首先要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负担,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从长期来看,医改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1]。新医改已经进行了八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市场的冲击、新医改进度缓慢等因素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针对医改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的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国务院公布了“十三五”医改规划。“十三五”医改规划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建立医疗行业的人事编制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制度,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老员工保持编制,新入职的医生不再进行编制。虽然这一改革实施的难度特别大,但是医护人员“去编”将是必然之势[2]。第二,增加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公立医院实行协议薪酬和目标年薪制,是“十三五”医改的核心内容。体现医务卫生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一直是医改的目的,国家在未来的卫生投入将更多地投放于一线医务人员的培养。第三,加强市场医疗卫生配备资源。减少政府配置资源的决定,放权给市场,让市场在配置资源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扩大医疗机构和单位的竞争范围,消除医疗行业竞争壁垒,尤其是政府施加的竞争壁垒。政府部门将会大幅度缩小产业政策的适用空间,逐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特别是在PPP项目推进、公共服务外包等方面[3]。第四,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医疗机构。“十三五”医疗改革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健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4]。允许公立医院根据需求和规划,与社会资源合作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源与力量投向满足百姓多元化需求的医疗服务领域。
二、医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供需严重失衡,医学生就业难度增加
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加,而市场需求没有太大的提升,市场容量与就业学生数量越来越失衡。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医学类硕士及博士毕业人数为11.2万人,本科毕业生近60万人。学历层次的不同导致供需局面的不同,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市场供求基本保持平衡,本科生和专科生的供给大于社会需求。在同一学历水平下,“985”“211”等重点高校比普通高校的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里,不同专业间的就业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麻醉学等医学专业的就业岗位充足,相关医学专业毕业生数量较少;临床医学等专业的需求较少,而专业毕业生数量较多。总的来说,医学专业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社会需求没有太大变化,医学生就业率逐年降低。
(二)新增岗位不足,且学历要求逐年上升
尽管国家近几年采取了许多政策,但由于医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医学院毕业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重,仍然存在很多严重问题。医学毕业生数量与城市的医疗机构岗位供需严重失衡,尤其是二甲、三甲这类公立医院,超编现象严重。虽然很多医疗机构已经推出改革政策,如扩建医院、兼并优质的中小医院,定岗定编等,但新增的用人指标还是没有办法满足众多毕业生想进公立医院的需求。同时,由于医学就业市场岗位少毕业生多,除了个别科室或某些紧缺岗位外,许多单位或机构进入门槛较高,一般要求应聘者具备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学历,有的岗位甚至要求应聘者具备相关的海外留学背景。这种学历要求不分区域,在全国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相关资料显示,自2004年以来,一线城市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数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对本科生的需求略有下降,尤其是专科生的就业机会明显减少。另外,许多医疗机构招聘门槛偏高,这大大增加了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三)结构性矛盾突出,医疗资源不均衡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无法完全与市场接轨,医学院校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和高等医学教育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十分突出[5]。城市公立医院超编严重,而城市的社区医院和乡镇的卫生院等这类基层医疗单位人才缺乏。医改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所有老百姓的就医问题,要解决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基本医疗问题,就需要充足的全科医学、社区保健、预防医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另外,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医疗以及与老年人需求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中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因此产生了与此相关的社区服务、家庭护理等现代医疗卫生服务形式,这些为医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而现今,大多数医学院校仍是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要专业设置,培养的毕业生也大多是面向大型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或者是适合在医疗科研单位进行医学研究的人员,这些都体现了教育结构设置相比与社会需求的滞后性[6]。同时,医学各专业之间的供需也极其不平衡,麻醉学、医学检验学等专业每年的社会需求量很大,毕业生数量却并不多,而临床医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早已经是供大于求。
三、新医改对医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
(一)新医改的编制备案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主要决定医生收入的不是医术的高与低,也不是职业风险和压力,而是取决于一纸编制。对于医院来说,无法招聘到需要的人才,也无法通过合理的待遇留住人才,人才流失成为医院的普遍现象。首先,实行编制备案制之后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发展环境,医院企业化的管理可以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一新医改的优势可以吸引想要靠努力拼出一番事业的新人,尤其是初出校园的毕业生。医院的薪酬计算方式也更加合理化,职务晋升、奖金收入上不再论资排辈,而是实现按优分配,没有太多资历的年轻医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新医改后的薪酬计算标准也能很大程度地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实现医生的自我实现需求。改革后的公立医院无论从经济上、成长上还是自我实现上,都能更好地满足毕业生的需求,这一结果会吸引更多医学毕业生将其作为就业的第一选择。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分立的“双轨制”,使两种医院的医生待遇十分不平等。取消编制后,民营企业获得了更加公平的人才竞争环境,医学生可以根据医院提供的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自由选择工作单位,甚至可以实现医生自由执业。编制备案制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提高和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发展空间。实行编制备案制,医院可自主招医。根据社会目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来看,医院对应届毕业生的学历及能力要求只会高不会低,所以对医学院学生来说,提高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技能迫在眉睫。编制备案制虽然不能立即解决医学毕业生想去公立医院的数量,但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毕业生进入公立医院的目的———不是为了一纸编制,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更加有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水平,促进医疗机构的人才流动。
(二)一线医护人员涨待遇的影响
我国基层医改进度缓慢的原因除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不如大医院充足之外,主要是薪资待遇较低,无法吸引应届毕业医学生,甚至无法满足医生的经济生活需求。新医改实行为一线医护人员涨工资,可以有效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提高了基层医疗人员的薪资待遇。随着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越来越理性化,这对应届毕业生投入到基层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市场配给资源的影响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外包提高了政府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却严重影响了医疗市场的运行效率。政府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天然垄断地位,很可能因缺乏竞争压力而使资金运行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低下。政府将资源配置逐渐交由市场来发挥主要的作用,提高了医疗市场的运行效率,使医疗市场逐渐向完全竞争市场发展,最终形成资源的最优配置。医改的这一举措也提高了私立医院的竞争力,提高了私立医院对优质医疗人员的吸引力[7]。市场在医疗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提高了医疗市场的运行效率,使私立医院能够相对公平地与公立医院进行竞争,很好地促进医学毕业生投入到医疗竞争市场中来,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市场配给资源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多样性的同时,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使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就业路径。
(四)鼓励社会办医的影响
新医改政策鼓励社会办医,放宽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在准入、执业和发展等方面政府对非公立医疗机构采取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的方法,并且对非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监督并进行帮扶。这一政策促进了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提高了大学生社会办医的热情[8]。
四、拓宽医学生就业路径的方法
(一)去编、增强市场资源配给政策
拓宽医学生就业路径实行编制备案制后的公立医院体系不再围绕着“编制”运转,而是根据医生的劳务价值进行绩效管理,这样的机制能更好地体现医生的价值。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和设备更加齐全完备,在公立医院可以更快地提升专业技能,接受到最新的资讯。取消编制后,三级医疗体系职工分工没有等级之分,按优分配,加之充足的资源,公立医院仍是医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打破事业编制束缚后,医生可以与大医院签约服务,同时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实现多点执业、自由行医。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更加需要人才,待遇也更优厚,发展空间也更大。新医改之后,政府逐渐放权给市场,由市场进行资源的配给,增加了市场的竞争活力,也促进了私立医院的发展。在一个逐步向竞争性市场发展的新的医疗行业中,私立医院可能会有比公立医院更强的生命力,去私立医院工作将会是不亚于公立医院的一种选择。
(二)为一线医务人员涨待遇政策
拓宽医学生就业路径为一线医务人员涨待遇不仅促使医学生毕业后从底层做起,也对医学毕业生进入社区医院起到了推动作用。新医改之后,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对社区医院的设备、资金投入也在逐渐增加,社区医院的条件正在一点点改善。再者,社区医院比公立医院更加渴求人才,而且竞争也不像公立医院那么激烈,给个人的发展机会也就更多。从经济层面上看,社区医院费用比大医院便宜,而且靠近居民区更贴近居民的生活,只要用心经营,也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几年社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于供给,掌握现代的医疗卫生服务,可以更好地贴合时代的要求,在新的医疗环境中站稳脚跟。
(三)鼓励社会办医政策
拓宽医学生就业路径新医改支持医生自由执业,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绝大多数方面上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一视同仁,并且引导社会办医的同时对非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帮扶。在就业形式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应调整观念,与社会协调同步,积极扩大就业领域,树立创业意识。要拓宽医学生的就业渠道,社会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打造适合医学生发展的医疗平台,在设备配置、薪资待遇、业务培训、晋升途径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投身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更主要的是医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理性认知多元化的就业途径,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升学深造
在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就需要供给方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随着医院对人才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专科或本科学历已经不再具有竞争力,很容易失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质量,医学毕业生可以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等多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EB/OL].[2017-11-19].
[2]吴琼,马晓静,陈丽,等.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的SWOT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12):11-13.
[3]欧日勤.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条件下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4]李金林,申玮.2011—2016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情况分析及推进社会办医的建议[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7(5):16-19.
[5]陈尧.医学生就业观适应医疗改革步伐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7(4):182-183.
[6]代云峰,曹春姚,魏环冰,等.从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J].中国培训,2017(6):78-79.
[7]陈婷婷,李云鹏,刘英竹.基于高校人才培养视角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路径研究: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7(7):219-220.
[8]张云波,潘冬笑,葛书亚.医学毕业生创办社区医疗诊所实施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211-212.
作者:宋艳萍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