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慢性胃炎系统治疗评价范文

慢性胃炎系统治疗评价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慢性胃炎系统治疗评价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慢性胃炎系统治疗评价

《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七期

1统计学处理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Jadad质量记分法,RCTs分为1~5分(1~2分为低质量研究,3~5分为高质量研究),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采用Cochr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进行荟萃(Meta)分析。首先进行各试验结果间的异质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当试验结果出现异质性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sModel),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sModel)。潜在的发表偏倚用漏斗图分析(Fun-nelPlotAnalysis)。连续变量采用WMD作为测量指标,分类变量用OR作为测量指标。上述结果均给出95%可信区间(CI)。

2结果

2.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最初收集文献54篇,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者,最终有9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基本特征详见表1、表2。

2.2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详见表3。①基线情况:有6篇文献交代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3篇未进行具体描述;②随机方法:有6篇文献只交待“随机”等字样,分组方法不清楚,有3篇文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③分配方案隐藏:文献均未描述;④盲法:1篇采用单盲法随机分组,具体方法未说明,其余7篇均采用盲法为具体说明,有1篇未使用盲法;⑤其他:文献均未交待失访或退出情况。

2.3结局9个研究之间的总有效率没有异质性(Chi2=6.81,df=8,P=0.5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OR=6.77,95%CI(4.39,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漏斗图见图2,说明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Meta分析说明总体疗效对比,采用理气和胃法的理论基础上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其他西医治疗。

3讨论

3.1方法学质量评价质量评价标准对9个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发现试验方法学质量尚待提高,大部分为小样本试验,这些试验对随机化的描述有限;研究随机分配方案均不进行隐藏,部分研究未采用盲法,所有研究均无病例脱落标准与病例剔除标准,所有研究的样本数确定不进行估算,考虑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不高,结果有夸大治疗组疗效的嫌疑,可靠性偏低,故不能根据纳入研究获得应用理气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尚需设计科学的大样本研究,以便进一步证实。

3.2结局分析应用中医理气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西医治疗。有9个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说明了总体疗效对比,应用理气和胃法的理论基础上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两组异质性(P=0.89,I2=0%)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漏斗图显示左右两侧的点估计值分布不对称,说明发表偏倚可能性大,有2篇文章处于漏斗的底部,说明其样本量偏小。有3个研究报道的临床症状胃脘部疼痛、嗳气吐酸、胀满不适在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因为各研究的样本量小、证候入选标准不一、症状为软指标,易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其数据合并意义不大,故未对其进行定量合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理气和胃法的理论基础上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总有效率可能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但目前证明中医理气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总体有效率证据尚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目前疏肝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报道研究质量普遍低下,高质量RCT的缺乏直接导致尚不能提供支持相关治法总体有效率的足够证据,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采用的疾病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尚欠统一,这一现状既影响对临床资料的客观评价,使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差,更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难以与国际接轨,将影响我国中医慢性胃炎诊疗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2)设计方法不规范,如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没有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仅叙述采用随机分组,但没有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及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所以无法判断其所采用的随机方法是否恰当;试验过程中未使用盲法等等。(3)研究文献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发表偏倚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小样本阴性结果的文章发表困难所致。(4)没有明确不良反应记录,甚至很少有文献报道不良反应。(5)基本没有文献的描述涉及失访及病例脱落的研究。(6)大样本、多中心的协作临床研究缺乏。上述问题在几乎所有中医药治疗性RCT文献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因此我国中医药治疗性RCT的数量、质量均亟待提高。今后的相关研究应借鉴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和循证医学思想,做好样本量估算,采用随机分组并做好分配隐藏,尽量做到盲法研究,选择合理的对照,严格制定科学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如实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给予充足的随访时间等,并在发表文献中对上述问题加以详细描述,以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中医治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有力的证据。

作者:郭强苏泽琦张寅李培彩陈亮刘福升丁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