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急诊神经介入手术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2015年第三期
1资料与方法
1.1观测指标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入气管插管或喉罩后1min(T3)、股动脉穿刺时(T4)、手术结束时(T5)以及拔管即时(T6)SBP,HR,SPO2及BIS值;记录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从停药至BIS值升至90时间),记录Propofol及Remifentanil的用量,记录气管插管或喉罩首次插入成功率和总成功率,记录呛咳、返流误吸、喉痉挛、以及躁动发生情况。
1.2统计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平均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与T组比较,L组SBP及HR在T3、T6时明显降低(P<0.05)。与T1比较,T组SBP及HR在T3、T6时明显升高(P<0.01);L组SBP及HR在T3,T6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SPO2及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与T组比较,L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L组Propofol及Remifentanil用量明显减少(P<0.05),而插管首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与T组比较,L组苏醒期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喉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患者发生返流误吸(表4)。
3讨论
神经介入手术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及时,越来越广泛被神经外科医生和患者接受。目前急诊神经介入手逐渐增多,如动脉瘤手术的干预时间已由原来的SAH后7天调整为SAH后3天以内,甚至SAH后24小时的超早期急诊处理;而对于急性血管内闭塞,急诊血管内治疗对血管再通尤为重要。此类型病例麻醉处理要求诱导过程中平稳: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引起动脉瘤再次破裂、或加重脑血管闭塞缺血;要求术中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保证患者无体动从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还要求术后患者快速清醒,以便进行快速神经功能判断。目前普遍采用的麻醉方法是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此方法可确保气道安全,但同时也并存弊端:如需要较深的麻醉深度抑制气管插管期间及留置气管导管期间的应激反应,以及术后常出现呛咳、躁动等。国内外有学者提出可将声门上通气工具应用在神经介入手术中,从而避免气管插管带来的弊端。与气管插管及其他声门上通气工具相比,加强型喉罩具有以下优点:有效减轻气管插管带来的应激反应;管道以螺旋钢丝加强,有效防止减少术中管道成角扭曲风险,适合头颈部手术。
本研究旨在观察加强型喉罩在急诊神经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各时点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两组在麻醉诱导及维持期间麻醉深度接近。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在置入加强型喉罩时明显比插入气管导管时小;同样,在拔管过程中,喉罩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比气管插入组小。这符合喉罩的特点,对声门、气管无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轻微,尤其适合围术期需要严格控制血压的患者。喉罩组患者苏醒时间缩短,可能与麻醉用药明显减少相关,这有利于介入术后快速的神经功能评估。喉罩组苏醒期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说明加强型喉罩可被患者较好耐受,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充分显示其优势,避免呛咳带来颅内压及血压的剧烈波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首次插入成功率均较高,总成功率均为100%。喉罩组首次成功率83%比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90%低,差异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加强型喉罩插入的复杂性不容忽视。相对普通喉罩而言,加强型喉罩管道软而难以置入。笔者的经验为使用导管芯塑形,辅助喉罩置入,需注意管芯前端勿超出喉罩,避免咽喉部软组织的损伤。
限制喉罩在临床上使用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完全确保气道的安全。研究显示两组无一例发生返流误吸,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偏少相关。对于急诊神经介入手术患者,应该严格掌握喉罩置入适应症,术前严格禁食禁饮,必要时插入胃肠引流管,适当使用止吐药物,术中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并发症[11]。综上所述,加强型喉罩用于急诊神经介入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较少,可适合在急诊神经介入手术应用。
作者:陈志聪 彭俊 鲍亚楠 黄绍农 刘志恒 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