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Epley手法复位治疗置性眩晕疗效分析范文

Epley手法复位治疗置性眩晕疗效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Epley手法复位治疗置性眩晕疗效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Epley手法复位治疗置性眩晕疗效分析

摘要:探讨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相应侧epley手法复位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急诊及神经科门诊就诊的、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Dix⁃hallpike及Roll⁃test动作行变位试验明确诊断,并行相应侧的Ep⁃ley手法复位,复位后2周及4周定期随诊。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07例患者在经过1⁃3次的Epley复位治疗后,有86例阵发性眩晕均完全缓解,眩晕缓解患者随访2周和4周,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缺少统一的诊疗方案,目前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相应侧的Epley手法复位可以有效缓解大部分此类患者的头晕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急诊接诊医生的压力。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急诊;后半规管;Epley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综合征之一,是一种特发性、由头位改变激发的、伴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晕的前庭系统疾病,大部分病例通过专科医师的体格检查多可以获得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恢复效果好[1]。但有部分病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非常典型,但在做变位试验时却没有可察觉的病理性眼震出现,这一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例称之为可能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在急诊科就诊的头晕患者中,可能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因为变位试验不典型而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其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为常见[3]。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急诊科及神经科就诊的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诉的107例后半规 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了相应的复位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纳入标准:①反复的短暂性眩晕发作,与头位变动相关;②Rolltest试验不能诱发出眩晕和眼震,仅在行Dix-Hallpike试验时能诱发出眩晕,却未诱发出眼震;③不伴有耳鸣、耳聋等耳蜗症状;④不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⑤行颅脑CT和/或MRI检查,已排除颅内病变导致的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疾病。(2)排除标准:通过偏头痛病史及既往头晕病史的问诊,排除前庭型偏头痛或良性复发性眩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研究要求者共107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59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7.5±2.5)岁;病程1-26d,初次发病34例,2次以上反复发作73例。1.2治疗方法行“Rolltest”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并记录相关的眩晕感和眼震。根据变位试验结果,行相应侧的Epley手法复位治疗。右侧诱发出短暂眩晕感者行右侧Epley复位治疗,左侧诱发出短暂眩晕感者行左侧Epley复位治疗,两侧均能诱发出短暂眩晕感者行双侧Epley复位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结束、复位2周和4周后进行随访。

2结果

所有符合纳入标准入组的患者,在行“Rolltest”试验时,均未能诱发出眩晕感,但在行“Dix-Hallpike”试验后,能诱发出短暂的眩晕感,却未能诱发出肉眼可见的典型眼震。其中右侧诱发出65例,左侧诱发出42例;两者均能诱发出眩晕感22例。107例行相应侧的Epley手法复位治疗,在经过1-3次的Epley复位治疗后,有86例阵发性眩晕均完全缓解。眩晕缓解后的患者进行了2周和4周的随访,随访期内无复发。

3讨论

3.1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目前治疗现状

突发的头晕是该类患者急诊就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急诊就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也能够缓解急诊医生的接诊压力[4]。而在以突发头晕为表现的疾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5],其典型的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与体位有关,变位试验时可诱发出典型的旋转型或水平型眼震。其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Dix-Hallpike诱发试验阳性被认为是诊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金标准。对于明确诊断的典型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使用Epley等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明确[6]。但是在急诊就诊的患者中,经常会有不典型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表现非常典型,头位变动时出现持续时间不长的眩晕感,但在做变位试验时却没有可察觉的病理性眼震出现,对于这种类型的疾病,由于不能很清晰的识别出病变半规管,因此无针对性的复位方法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症状长时间不缓解,加重患者的焦躁情绪,增加急诊医生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3.2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较高[7]。众所周知,眼震的诱发是由于半规管内的内淋巴移动导致的。变位试验时,如果耳石量偏少或分散,抑或是耳石贴着管壁移动,还不足以引起内淋巴的流动或仅仅是引起内淋巴的缓慢流动,就有可能会出现不能诱发出典型眼震的现象。另外,由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疲劳性特点,患者如果病程较长,或是就诊当天已经有过多次眩晕的表现,可能就会在变位试验时诱发不出典型眼震[8]。另外,耳石可能并不位于后半规管的壶腹嵴端,而是位于后半规管的中间部分或靠近椭圆囊端,所以行变位试验时,没有耳石的移动,就不能诱发出头晕和眼震[9]。

3.3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

在本研究中,对于诊断考虑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在不能明确受累及的半规管时,使用相对应的Epley手法复位治疗,有近80.3%的患者症状可以缓解。由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耳石症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就包括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因此,我们考虑导致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原因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耳石较小或分散[9],仍然按典型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方法进行复位治疗,可以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而本研究中经过多次复位并不能缓解头晕的患者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诊断有误,可能并不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需要另外寻找其他的头晕原因;(2)可能有较多微小的耳石,不易完全复位。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不多。临床上大多都根据接诊医生的经验性判断。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应侧的Epley手法复位治疗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缓解大部分患者的头晕症状,从而提高急诊头晕患者的症状缓解率,缓解急诊医生的接诊,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3]熊彬彬,吴子明,刘兴健,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10(2):208.

[4]鞠奕,赵性泉.全面掌握、规范操作、合理运用眩晕查体[J].中华医学杂志,2018,103(16):1207.

[5]薛慧,崇奕,蒋子栋,等.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8,103(16):1227.

[6]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3):173.

[8]杨继红,赵燕恋,戴志杰.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征分析[J].现代医学,2014,7(6):771.

[9]刘学升,李筱瑜,邓玮.DHM阴性的非典型PSC-BPPV诊断策略探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7,31(1):88.

作者:孟洋阳 蔡晓冬 李凡形 刘云云 梁理利 李中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