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年第9期
【摘要】目的研究肺炎链球菌(SPN)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临床标本分离,其中肺炎链球菌130株。按一般方法对各种标本进行分离和培养;使用纸片扩散法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包括万古霉素(VA)、利奈唑胺(LZD)、左氧氟沙星(LEV)、红霉素(E)、克林霉素(DA)、四环素(TE)、复方新诺明(SXT);使用E-test对青霉素(P)和头孢噻肟(CTX)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测定。结果130株肺炎链球菌中,VA、LZD、CTX的耐药菌株分别为0、0、0株,中介菌株分别为0、0、0株,敏感菌株分别为130、130、130株,耐药率分别为0、0、0;P、LEV的耐药菌株分别为10、1株,中介菌株分别为5、4株,敏感菌株分别为115、125株,耐药率分别为7.69%、0.77%;TE、SXT、E、DA的耐药菌株分别为105、91、110、110株,中介菌株分别为8、9、10、7株,敏感菌株分别为17、30、10、13株,耐药率分别为80.77%、70.00%、84.62%、84.62%。结论肺炎链球菌对VA、LZD及CTX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危重患者临床上可首先选用;对P、LEV保持一定的耐药性,临床上应结合细菌药敏试验选用;对TE、SXT、E、DA保持较高的耐药性,临床上可减少使用。了解肺炎链球菌对相关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关键词】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药物敏感性;耐药性肺炎链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该细菌可存在于健康人的鼻部及咽部,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就可能会侵入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肺炎链球菌是导致肺炎、急性中耳炎、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也是引起社区获得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1]。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其耐药率逐渐上升,这也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了新的难题。本研究通过分析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临床标本分离,其中肺炎链球菌130株。其中,痰标本90份,咽拭子20份,全血15份,脓液5份。
1.2试剂仪器
VA、LZD、CTX、P、LEV、E、DA、TE、SXT;5%羊血MHA平板;OP纸片;二氧化碳培养箱;微生物鉴定仪;肺炎链球菌质量控制菌株ATCC49619;青霉素和头孢噻肟E-test药敏试条。
1.3方法
1.3.1菌株的鉴定和分离
按一般方法对各种标本进行分离和培养,根据血平板上菌落特征,生化反应试验,OP试验,镜下形态等进行初步的筛选鉴定,所有标本经过微生物鉴定仪进行最后的确认。
1.3.2药敏试验
使用纸片扩散法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包含VA、LZD、LEV、E、DA、TE、SXT。
1.3.3E-test试验
使用E-test对P和CTX的MIC进行测定;质量控制菌株使用肺炎链球菌ATCC49619。PMIC>2.00μg/ml为高度耐药菌株,介于0.12~1.00μg/ml为中介耐药菌株,<0.06μg/ml为敏感菌株。CTXMIC>2.0μg/ml为高度耐药菌,1.0μg/ml为中介耐药菌株,<0.5μg/ml为敏感菌株。
1.4数据分析及结果判读
使用WHO-NET5,7软件对细菌耐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判读采用2015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颁布的指南进行。
2结果
130株肺炎链球菌中,VA、LZD、CTX的耐药菌株分别为0、0、0株,中介菌株分别为0、0、0株,敏感菌株分别为130、130、130株,耐药率分别为0、0、0;P、LEV的耐药菌株分别为10、1株,中介菌株分别为5、4株,敏感菌株分别为115、125株,耐药率分别为7.69%、0.77%;TE、SXT、E、DA的耐药菌株分别为105、91、110、110株,中介菌株分别为8、9、10、7株,敏感菌株分别为17、30、10、13株,耐药率分别为80.77%、70.00%、84.62%、84.62%。
3讨论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镜下细菌形状似矛头状。成短链状或成双排列,外含有荚膜的菌株毒力强。其最早由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从患儿的唾液中分离而来,30%的儿童和10%的健康成年人的上呼吸道中可分离出肺炎链球菌[2]。它常常分布于鼻部和咽部,一般不致病,但是当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时,可以引起感染,例如扁桃体炎、鼻窦炎及急性中耳炎等疾病,也有些病原体可到达血液、骨髓等部位造成菌血症、脑膜炎及骨髓炎等疾病。普通的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早期足量及时的应用有效抗生素,从而得到良好的疗效。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逐年递增,肺炎链球菌发生变异,耐药菌株递增,临床上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差。本研究结果显示,130株肺炎链球菌中,VA、LZD、CTX的耐药菌株分别为0、0、0株,中介菌株分别为0、0、0株,敏感菌株分别为130、130、130株,耐药率分别为0、0、0。从被监测的9种抗菌药物中,还未发现对VA、LZD及CTX耐药和中介的菌株,危重患者临床上可优先选用。P、LEV的耐药菌株分别为10、1株,中介菌株分别为5、4株,敏感菌株分别为115、125株,耐药率分别为7.69%、0.77%。
肺炎链球菌对P产生耐药,其机制主要为与肺炎链球菌结合的位于细菌细胞壁上的P结合蛋白的基因发生了变异[3],进而导致了肺炎链球菌对P产生了耐药。临床上应用P抗感染治疗已有半个世纪之久,有相关文献报道[4],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仍可安全用于肺炎链球菌的经验治疗,但近年随着耐P肺炎链球菌菌株的上升,临床上对于P的应用须根据细菌药敏试验选择。TE、SXT、E、DA的耐药菌株分别为105、91、110、110株,中介菌株分别为8、9、10、7株,敏感菌株分别为17、30、10、13株,耐药率分别为80.77%、70.00%、84.62%、84.62%。SPN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极高的耐药率,其主要的机制为ermB基因引导的核糖体的靶位的移动变换[5-9]。由ermB编辑的核糖体引起的耐药表达类型为MLSB,由于erm表达的类型不同又可分为诱导型和组成型[6,10-12]。体外试验时,诱导型可以导致DA对其敏感,但是其可被大环内酯类被激活和诱导,从而出现对DA的耐药[7,13-15]。对我国肺炎链球菌的治疗也是极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肺炎链球菌对VA、LZD及CTX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危重患者临床上可首先选用;对P、LEV保持一定的耐药性,临床上应结合细菌药敏试验选用;对TE、SXT、E、DA保持较高的耐药性,临床上可减少使用。如果不合理的滥用抗生素必然会给肺炎链球菌的治疗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困难。肺炎链球菌的耐药形式越来越严重,检验科应该积极做好细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为临床提供后备保障,极大限度的提高肺炎链球菌的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闵小春,罗少锋,伍婷婷,等.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149-3151.
[2]马媛.肺炎患儿肺炎链球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254-2255.
[3]熊小雨,刘春峰,孙继梅,等.5岁以下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性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6):599-602.
[4]方春艳,陈群英,吴军华,等.142例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12):1401-1403.
[5]鲁怀伟,戴媛媛,马筱玲.96株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4):319-321.
[6]王红梅,马东礼,权家乐,等.儿童血培养分离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3):221-222.
[7]张波,陈瑶,刘智勇,等.91株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619-4621.
[8]余素飞,厉世笑,傅鹰,等.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118-1121.
[9]张在亭,刘恩梅,刘岚,等.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与耐药机制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2):136-138.
[10]罗志达.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54-55.
[11]黄连江,袁玉涛,王燕凤,等.265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临床特点、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15,37(3):78-81.
[12]张晓兵,廖杨,龚雅利,等.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重庆医学,2007,36(10):899-900.
[13]刘学欣.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机制和常见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研究.天津医科大学,2015.
[14]杨锦红,杨海蔚,李向阳,等.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2):1552-1554.
[15]徐丽慧,王贤军,王敏敏,等.52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4):821-822.
作者:徐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