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通过对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和整合、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阐述,探讨了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提高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及行业发展的新形势。
关键词: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综合素质;改革
随着现代畜牧养殖业中新发传染病、混合感染和动物病原体遗传变异等的出现,对兽医微生物学及其实验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兽医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丰富,理论知识面广,从理论上研究病原微生物与畜禽疾病的关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类微生物及其重要病原体的生物学基本特性以及实验室诊断技术,主要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课程,例如动物传染病学等,以及将来从事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的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课程在兽医微生物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也是教学核心[1]。在全面推进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培养适应行业需要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强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2]。然而,传统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简单、实验室硬件得不到及时更新,无法紧跟生产实践要求,不利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看来,积极推行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构建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高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若干尝试性改革和探索,以期作为我国高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人员的同行交流和参考。
1当前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动物医学学科发展迅速,许多前沿生物学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行业生产和科研工作的诸多领域,传统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合理性。传统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内容而安排的,基本都是一些单纯验证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课程,例如细菌的平板培养、革兰氏染色等,这些实验内容陈旧、孤立性强、操作简单,实验课的课时和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只是按照老师示教而被动地、机械地模仿,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够,缺乏深入思考,很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实验过程过于死板,缺乏设计性。传统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步骤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书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存在题目单一、样品共用、结果抄袭等现象,导致最终的实验报告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实验成绩很难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影响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
2对我国高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探讨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在动物医学科学研究、动物疫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常涉及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仪器、设备和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随之而来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也明显增加。这主要源于实验室安全管理松懈,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上思想懈怠,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和督促检查不力等。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其次包括教育宣传、安全检查、应急预案和技术防范[4-5]。因此,需要建立和硬性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首先,遵从科学的实验操作规程,例如,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特别是高温、高压、高真空和高转速等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对使用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的培训。其次,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严格管理。例如,发生在东北农业大学的布鲁菌感染学生事件[6-7]。严格执行农业部《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要求,生物安全三级以下的实验室不得进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等操作;有潜在危害的实验室废液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直接倒进下水道;采血等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放置在专门的塑料收集盒内,以免刺伤他人和导致危险生物因子的感染和扩散。同时,也要构建针对实验室突发事故的技术防范和应急管理体系,一旦发生实验事故时,临危不惧,做到第一时间进行事故处理,将损失降到最小。
2.2通过解决行业生产和科研项目需求,提高实验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可以分为3个层次: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以往传统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多属于基础实验,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连贯性。例如,消毒、灭菌、以及培养基的配制等,这种实验课程过于简单,内容量不够,操作时间也短,学生兴趣不足而忽视了基础实验方法的学习,“知道做了哪些实验,但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做这些实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但如果能将这些实验课程整合融入到一些综合性实验,特别是解决兽医临床生产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时,每一个实验的完成,直接关系到下一个实验的顺利进行,层层推进,这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兽医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对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认识,掌握诊断原则与方法,为兽医临床生产实践和科研服务。基于此,我们可以以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某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例如,奶牛乳房炎)作为研究素材,开展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如可以将无菌技术、细菌形态观察、细菌染色、细菌生化特性分析、筛选有效抗生素等合并为一个实验模块,成立研究小组,课前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和整理出各自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综合性实验中,首先,学生完成消毒与灭菌实验,准备好用于采集奶牛乳汁的相关器具设备,配制液体培养基,高压锅灭菌,配制普通平板培养基和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其次,在细菌形态观察和细菌染色实验中,将采集到的乳样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后,接种于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和SS琼脂培养基。恒温培养过夜后,观察菌落形态,挑取典型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初步判定细菌类属,并进行病原菌纯培养。再次,在细菌生化特性分析实验中,挑选单个纯培养菌落分别接种营养肉汤和血清营养肉汤供生化鉴定使用。
最后,开展病原菌有效抗生素的筛选。这些实验将一些简单的、单一的验证性实验组合成一个连续、系统、完整的组合实验,各个实验之间层层推进,实验内容解决了兽医临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与毕业后工作技能紧密联系,增强了专业兴趣,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近年来,兽医微生物学领域发展迅速,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种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针对一些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已经成为兽医学的研究亮点和热点。显而易见,传统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和科研发展需要。因此,在学生已经系统掌握常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增开一些与兽医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的实验课程就显得很有必要,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测序、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等。与传统基本实验相比较,这些研究技术更加高效、准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申报和参与科研课题和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前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弥补实验教学中的单调和探索性不足,促进教学科研资源的整合,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满足学生自我实践创造性的需求。
2.3构建实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重要评估手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8]。在过去的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考核模式中,实验课考试所占分数比重较小,而且在具体的实验考核中,实验步骤预先被设计好,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书写实验报告,以简单的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为衡量标准。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除了平时成绩、实验操作能力评分、实验报告和作业评定以外[9],可以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原理、关键步骤、实验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笔试;实验课前和实验课中随机进行提问评定,以检测学生对该实验的预习和掌握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试卷进行考核,制作电子试卷,通过电脑对相关实验进行考核,考试结束后,收回答题纸并给出成绩[10]。
3结语
随着创新人才教育的开展和“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在教学的地位日趋明显。通过深化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技能训练、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采取以“引”的方式使学生“学走路”,以“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走路”的教学原则[11],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原强化系统化的实验训练,紧跟动物病原学的新方法、新技术,才能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学生对学习兽医微生物学的兴趣,适应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及行业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徐小琴,黄银云.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J].河南农业,2012,11(22):34-35.
[2]林雁冰,颜霞,韦革宏.构建创新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2010(10):31-33.
[3]赵银娟.微生物学实验过程的教学改革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140-142.
[4]杨宇,陆彦.高校兽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6):58-60.
[5]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19-422.
[6]周军,郭艳.布鲁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2(6):44-46.
[7]罗广福,苏英明.我国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1(6):36-37.
[8]郭海勇,孙颖,程云清,等.高师院校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4(3):29-32.
[9]柳洪洁.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7,20(3):102-104.
[10]王欣,崔战利,高玉荣,等.多媒体试卷在食品微生物实验考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6):956-957.
[11]尹军霞,沈国娟.渐进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地方院校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3,40(9):1703-1709.
作者:杨宇;陆彦 单位: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