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ILC患者64例,患者年龄36~85岁,所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性总结,并且通过光镜检查法以及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结果:对于乳腺ILC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其在光镜下细胞界限比较清晰,癌细胞的体积比较小,黏附性较差,细胞质具有较强的嗜酸性,细胞核表现出卵圆形的状态,围绕遗留的导管呈同心圆状或者是单行串珠状。对乳腺ILC患者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查,检查结果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76%~97%,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61%~74%,HER–2数据多数表现为阴性。结论:在乳腺ILC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和生存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雌激素受体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lobularcarcinoma,ILC)指的是非黏附性的肿瘤细胞,在乳腺的纤维性间质中呈现单排线状、列兵状排列,浸润性生长,一般多发于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1],ILC经常会累及患者的双侧乳腺,占到了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人数的10%左右[2]。浸润性乳腺癌有许多形态学表型,并根据各自特有的组织学特点及预后、临床特征,明确分为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一些研究指出,组织学分级越高的肿瘤对某些化疗方案的反应要比较低组织学分级的肿瘤好[3]。有时候会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发现癌组织侵犯周围神经,但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导因素。有相关的临床数据显示,近些年来,乳腺ILC患者的发病年龄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大部分患者表现出乳腺肿块的现象,肿块没有明显的界限,有的只表现出乳腺增厚的现象,或者是有小结节状[4]。当患者有比较大的肿块出现时,会有皮肤痉挛的现象出现。对患者进行相关乳腺影像学检查,一般会有不规则图像出现,肿瘤周围密度的改变也不明确,少见钙化灶[5]。笔者探究乳腺IL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ILC患者64例,患者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48.3±4.11)岁,其中30例患者发现一侧乳腺肿物时间在半年左右,在住院之后将肿物切除,通过快速冰冻、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的方法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常规切除一侧乳腺,以及对乳腺同侧的腋下淋巴结进行清扫;其中34例患者进行了乳腺肿物以及大部分乳腺的切除;所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性总结,并且通过光镜检查法以及免疫组化SP法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
1.2检验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通过光镜检查和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方法进行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镜检结果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癌细胞比较小,细胞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楚,呈现比较差的黏附性,细胞质相对于正常细胞来说比较少,会有一定的嗜酸性,胞质内经常会有小空泡出现,或者是呈现出一种印戒样的细胞形态,细胞核呈卵圆形,没有明显的核仁,核分裂像通常比较少见,癌细胞呈现出散在分布的状况,围绕遗留的导管呈同心圆状或者是单行串珠状。除了以上的分布形态之外,还有部分癌细胞呈现出腺泡状、实体性、多形性、印戒细胞样、组织细胞样,细胞的形态多样化,有的有广泛纤维化的间质,间质变得透明,相对于其他形态来说癌细胞比较少。对乳腺ILC患者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查,检查结果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阳性率76%~97%,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阳性率61%~74%,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数据多数表现为阴性。
3讨论
乳腺ILC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其占到了乳腺浸润性癌的5%~15%左右,对女性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对乳腺ILC进行相关病理分析,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和生存品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
3.1病理特点
本研究选择的64例乳腺ILC患者,通过一系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发现乳腺ILC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触摸患者的乳腺,能够触摸到肿物,并且其外形是不规则的,比较坚硬,向周围的脂肪组织呈现出浸润生长的现象。通过光镜对乳腺ILC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查,发现其癌细胞的体积较小,细胞之间的黏附性不高,细胞核形态主要表现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有的以单个细胞的形态散落在小叶外部的纤维间质中,有的以线状或者是串珠状的方式进行排列,细胞质较少,并且细胞质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边缘部位,细胞间质表现出硬化或者是透明化的改变。另外,乳腺ILC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经典型ILC,指的是黏附性较差的细胞呈线状浸润在乳腺间质中,瘤细胞较小,可见胞浆内空泡;多形性亚型ILC:癌细胞表现出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多形性明显;组织细胞样亚型ILC,指的就是癌细胞胞质丰富、淡染、泡沫状,似组织细胞样形态;实体型ILC,指的就是癌细胞呈片状、实性形态生长;腺泡型ILC,指的是癌细胞聚集成团,被纤细的纤维血管间质分隔;印戒细胞型ILC,指的就是癌细胞呈印戒细胞样的形态浸润在乳腺间质中。
3.2预后分析
对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预后来说,预后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患者原肿瘤的肿块大小、肿瘤激素受体的表达、淋巴结累及情况、分期等情况有关,一般乳腺ILC在转移过程中会累及脑膜、浆膜、骨、胃肠道、卵巢以及子宫等位置。
3.3与其他类型乳腺疾病的鉴别
要想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呈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早的诊断,确定患者所患疾病,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乳腺ILC与其他类型乳腺疾病的鉴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化性乳腺疾病与乳腺ILC均有小叶轮廓的表现,前者由于腺体的挤压,间质呈硬化性改变,没有脂肪浸润以及缺乏单排线状或腺泡状异型的肿瘤细胞浸润;
(2)乳腺炎症与乳腺ILC相比,若是在进行肿物取材时,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取材,得到的是乳腺组织中的组织细胞或者是淋巴细胞,或者是肿物边缘位置的组织,肿瘤细胞量少,并且散在分布在正常小叶间,肿瘤促纤维间质反应不明显时,在进行光镜检查时,就非常容易误判为乳腺炎;
(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ILC相互比较,由于这两种类型的癌具有高度相似的细胞形态和浸润方式,尤其高级别的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细胞形态,缺少规律的细胞结构,癌细胞主要以索状排列,还有部分肿瘤细胞表现出实性浸润或者是合体样细胞浸润时,细胞间质比较少,此时与多形性的乳腺ILC鉴别时,光镜下有一定困难,常常需要辅助免疫组化标记;
(4)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和乳腺ILC之间的差别是,后者癌细胞的细胞形态大小一致,癌细胞之间粘附性较小,若是没有明显的浸润生长,非常容易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相互混淆,但是后者在进行光镜检查时会表现出单排线状排列或者是靶样排列的形式,而前者一般肿瘤细胞是弥漫性分布的,免疫组化标记CK和LCA可以把二者区别开来,此时一定要辅助免疫组化标记,以免出现误诊。本研究通过光镜检查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发现对于乳腺ILC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其在光镜下细胞界限比较清晰,癌细胞的体积比较小,黏附性较差,细胞具有较强的嗜酸性,细胞核表现出卵圆形的状态,围绕遗留的导管呈同心圆状态或者是单行串珠状排列。所以对于乳腺ILC患者的治疗来说,对患者进行及时的临床病理分析,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和生存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张继博,贾勇圣,佟仲生.晚期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J〕.肿瘤,2017,37(11):1188-1201.
〔3〕胡慧,赵洋,韦伟.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对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分期评价及临床病理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328-331.
〔4〕徐文婷,杨艳芳,刘君.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织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4):989-995.
〔5〕王彦丽,高丽丽,陈颖.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08例腋窝前哨淋巴结术中印片诊断效率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6,45(7):472-473.
〔6〕朱晓菲,何娟,唐微,不同分子亚型浸润性乳腺癌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8):90-91.
〔7〕董慧明,黄健康,龚晓萌.MACC1、Snail和KISS-1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5):732-737.
作者:范晓慧 单位: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