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青少年在特殊阶段的心理特点青少年时期是人由青涩向成熟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所呈现出的思想倾向、处事方法、思维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元性,尤其是受教育阶段,青少年们更会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反应,逆反心理便是其中比较明显的,它主要是指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年轻人在遭遇某事时出于维护自尊的目的,而对他人或者一些事物成对立和排斥状态,再加上青少年在这一阶段容易脾气急躁、心高气盛,他们往往会对一些事情产生无心过问、不信任、不赞成甚至过激的对抗行为,以此表达自己正在形成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2]。这一阶段的学生可能不服从家长、老师的管教,甚至顶撞长辈,还可能沾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用夸张、过激的行为来彰显自己的个性,这一系列的反应在人的成长阶段中都是十分正常的,也是必须经历的。对于思政课,青少年学生呈现出逆反心理同样是可以预见的。当个性张扬、渴望被关注、被认可的青少年学生遇上形式古板、内容枯燥乏味的思想、理论时,丝毫没有共同之处甚至显示出些许对立的两个个体便会显示出排斥甚至对抗,学生不配合课程安排、不响应老师要求,甚至拒绝听课、抵抗学习的现象频繁出现,面对青少年学生特殊的心理状态与成长阶段,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会困难重重。一些学生在脱离家长和老师的管束后,不仅将学习恶习与消极的心理状态在思政课堂上展露无疑,还对日常的正面思想教育宣传进行反面理解、对社会上和校园中存在的正能量进行无端的否定,严重的甚至在内心形成消极抵触的心理状态与相对畸形的人生价值观,这样的局面使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与蜕变十分担忧。
(二)个别思政课程不良教学现状思政教育与其他教育科目在教学内容既存在共性的特点,也呈现着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科目一样是青少年受教育阶段必须学习的内容,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能够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形成正面的思想品质,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思想意识层面的扶持与培养[3]。另一方面,思想政治领域的教育一直贯穿于青少年学习生涯的始终,伴随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的不断健全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这一系列的教育由早期以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的说教发展到后期有较强系统性、逻辑性的理论体系,不仅良好地贴合了青少年心智成熟的过程与不同时期的心理需要,还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了分类与整理,让接下来的思政教育活动更加得心应手。然而,在这样良好的铺垫下,一些学校的思政课老师仍然表现出一定的个人局限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渗透效果,甚至违背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要求,直接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涯与成长历程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现阶段院校中的思政课程很难像其他科目一样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与兴趣,大多数课堂存在着师生互动差、学生反馈弱、教学进展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应该积极查找问题的根源所在,尽最大可能地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程自身魅力的展现,而不是将思政课变成“自习课”,放任学生做与本科目无关的事,省略课堂提问与课下交流等等,这样消极的做法只能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助长其逆反心理中的不良因子。个别老师所谓利用“放任”来消磨学生逆反心理的做法通过事实的证明,也被认为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违反客观规律的。因此,在教育领域想要实现改良和飞跃,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与极其严谨的教学探索,这样才能让教师成为学生逆反心理与晦涩难懂的思政知识之间的调和剂,促成教育宗旨的最终达成。
(三)家庭、群体、社会等对青少年造成的客观影响人们对一种事物产生的某种态度并不是平白无故形成的,也不是仅由一种因素所决定的。青少年对思政课形成的逆反心理也同样受到青少年心理和思政课程本身之外的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如今的青少年更具开放性,他们能够接受来自社会、他人等各种方向的影响,同时也乐于尝试新事物、结交新朋友。在这样一个心智迅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大多进行着缺乏选择和甄别的吸收与接纳,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悄然改变。能改变他们的包括很多,比如不同的家庭状况、小群体之中的相处以及整个社会导向等等,都会直接对他们的心灵造成冲击,从而成为其逆反行为的导火索。以学生之中最常见小团体为例,青少年阶段的学生特别是称兄道弟的男生往往能够因为一句话或者所谓的交情、哥们义气拉帮结派,这样的小团体大多有着某种大致相同的精神导向去支撑和引诱他们做一些过激行为。尽管在比较安静的课堂上不会出现师生间激烈的对峙,但他们却会用冷漠和不在乎来默默抵制老师反反复复的说教,让老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无从下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受到所处环境中人与事的干扰和影响,再加上他们在这一特定时期的品格、价值观念、处世态度等的可塑性较强,使得人们更应该对他们接触的人、遭遇的事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家庭环境为例,一些家庭可能长期以来形成了比较严厉的教育环境,对子女的言行以及学习行为进行了比较严格甚至苛刻的硬性规定,但物极必反,孩子难免会在某一阶段或者遇到挫折时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从而反映在该阶段的学习状态上。除此之外,一些特殊的因素也能造成学生在思政教育课程中的逆反心理,比如学生对某一社会现实的过激反应、受到社会某些邪教或不良组织的洗脑等等,都会引起他们心理与情绪的过分紧张,继而诱发逆反心理。
二、转变学生逆反心理、优化思政教育效果的途径
(一)注重心理疏导和隐形教育,消除学生逆反心理包括逆反心理在内的多种“青春期标志”都在或明显或隐蔽地塑造着人的性格与头脑,人之所以存在内在区别,很大程度上受到其青少年时期心理状态与观念的影响。因此,学校和老师在强调学生知识文化层面时,还要注重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与价值趋向,使他们少走弯路和错路。青少年在思政教育课堂上表现出的逆反心理同时也代表着整个学生群体在当下所共同面临的难题,学校和老师们可以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集体的、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个别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或开展其他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借此来缓解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它还具有各异的诱发因素,如特殊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离异或亡故、家长疏于管理;再如学生过去印象深刻的经历,包括被打骂、被嘲笑、被冤枉等;还有一些青少年之间的“学习”和跟风都会让他们的逆反心理不同程度的“发酵”,从而更加直接的反映在青少年过激的言语和行为之中,甚至会让老师和家长的劝导工作面临阻碍和抵抗,造成不良心理状态的恶性循环。所以,在强调心理疏导的同时,还要讲究方法,积极尝试隐形教育。所谓隐形教育就是要求老师采取不同于传统教学形式的其他方法,来实现其教育目的。就思政课来说,老师们可以利用社会实践的优势,多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政治成果纪念展,或者组织观看有利于树立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故事片和人物传记等等,用多元化的学习形式来消除课堂教育的框架,抵消学生存在的抵触和逆反心理,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作为与青少年接触最为频繁、能够显著影响学生内心状态的人,是塑造青少年意志品质与思想政治观念最重要的力量。想要帮助学生平稳、合理的度过逆反心理过于明显的阶段,并让他们能够与老师的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配合,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整体水平较高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掌握比较先进的思政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要求能够构思、策划比较完整的教学改进方案与相应的应急措施,例如如何安抚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调整课堂流程来适应学生的接纳与认知进度、怎样与情绪失控的学生交谈等等。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尝试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针对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的知识,以减少与学生逆反心理的“正面交锋”,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所谓的逆反、暴躁、消极,这些不成熟的心理状态都会如实的反映在他们课堂表现、课下理解以及考试成绩上,对待处于特殊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做到敏感、细致,时刻的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来获取他们更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与学习进展。通过如此细节化的调整,教师将会掌握有关学生在思政课程中显示的逆反心理的不同诱因,不仅能够做到针对当前教学困境“对症下药”,还可以为其他科目的教学改良、学生青春期心理的研究等多个领域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与事实资料,可谓一举多得。
(三)利用多方合作,创设良好环境对青少年的培养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共同支撑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在解决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逆反心理这一难题时同样如此。正是由于吸收来自多种渠道与形式的教育,青少年才能逐渐摆脱青涩,成长为具有责任感与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可用之才。思政教育想要深刻地作用于青少年除了需要老师们义不容辞的课堂教育外,还需要来自学生身边的家长、朋友以及整个社会给予更多的正能量,为他们积极的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呵护。家长们可以尝试对青少年进行比较温和的教育方式,通过适当的摆事实、讲道理来疏导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抵触和逆反心理,而不是用反复的唠叨和批评来进一步激化他们暴躁易怒的状态。对于由学生自发组成的小团体,思政课老师可以有目的的“区别对待”,通过对这些小团体中比较有威信、有话语权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劝导他们转变学习态度,理智冷静的对待思政课程教育,重新对学习产生兴趣和信心,主动投入到课堂当中。学校以及思政教育课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社会机构、公益组织等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尽最大可能为学生争取社会实践机会,与社会各界主动“搭桥”,尝试跨界合作,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拓展思政教育课堂,让更多的人或组织关注青少年的思政教育,更重要的是能够让青少年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与关怀,用事实来感化他们比较尖锐的外壳,从而让他们内心的逆反情绪得到安抚,帮助他们稳定的度过青春逆反期,减少因不成熟、不理智的思维或想法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的伤害。
此外,各级教育部门、社区机构等也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必要的日常宣传与有关主题活动的举办,来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人们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即将或者正在接受正规思政教育的青少年进行足够的铺垫,让他们在感情和心理上形成一种接纳的姿态,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的效率大大提高。没有了过分的抵触和反抗心理,青少年也能够更加平和的接受相关地思政教育内容,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也将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人的青少年时期是惊喜最多也是问题最多的阶段,人们大多都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幼稚到成熟、由冲动到理智的成长蜕变。学生对待思政课所显现出的种种反抗行为也同样归因于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老师们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特点与其他影响因素后进行冷静的对策分析,防止因盲目教学造成思政教育课堂的恶化,力求青少年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获得最大化的收获。
作者:胡若静于淼单位:保定学院辅导员保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