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大类主要引起肾脏损伤疾病的统称,其中包含高丽出血热(KHF)、流行性肾病(NE)、流行性出血热(EHF),以前HFRS还被叫做鼠病毒肾病。我国一直习惯于使用“流行性出血热”这个名称。这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发热、休克、恶心等[1]。HFRS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HV主要以鼠类为宿主携带并传播[2]。最早的HFRS病例报道在1913年的海参崴,随后传播至世界各地,截至目前,全世界五大洲累计70多个国家都有关于HFRS的报道[3]。此病在亚洲和欧洲多发,并且起病急,病死率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4-5]。俄罗斯曾报道HFRS发病数在其人畜共患疾病中占有很大比重。我国是HFRS累计病例最多的国家,报道了全世界90%以上的病例,且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道。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HFRS的各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1流行病学
1.1流行概况
1.1.1HFRS地理分布
关于HFRS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FRS的发病与地理条件有着很大关系,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特别是由野鼠携带病毒引起的HFRS更是存在明显的地区性。能够为野鼠提供良好栖息地的区域(比如森林、荒草地等)是HFRS的潜在疫区,由家鼠引起的HFRS往往发生在鼠害严重的地区。HFRS病例虽然在全世界多个地区都有报道,但是主要集中在我国以及与我国毗邻的韩国和俄罗斯,这3个国家报道病例占了全世界报道病例的绝大多数[6]。受HFRS影响最严重的是我国,1955年,我国内蒙古地区的铁路工人中出现HFRS的暴发流行,随后加强了对HFRS的研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证实东北地区、南方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北地区都存在HFRS的流行。近年来,有HFRS病例报道的地区已经遍及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近年来报道病例数最多的省份是黑龙江省[7]。
1.1.2HFRS流行的季节性
大量的研究发现,不同地区HFRS的流行都有着明显的季节特点[8]。王芹等[9]在HFRS的相关研究中指出了此病发病每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每年5月和11月,并且11月的发病高峰要高于5月的发病高峰。
1.1.3HFRS发病人群特点
人群对于HV是普遍易感的,但HFRS病例主要是青壮年,并且男性发病数远多于女性(男性是女性的2~5倍)。此外,国内的相关研究指出此病发病有明显的职业特点,以农民为主[10],国外也有报道指出此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村居民[11],这是由于本病是由鼠类宿主携带病原传播,接触到鼠类的机会是此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1.2疫情分布
HFRS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我国,其他国家报道HFRS疫情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比较典型的是英国报道的由实验室动物引起的HFRS疫情[12]。近年来国外关于HFRS疫情的报道较少,笔者查到报道病例人数较多的国家是2002年的克罗地亚,报道发病人数200例[13];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和卢森堡在2005年的报道,自1990年以来,共有1114例确诊病例[14],2011年阿尔巴尼亚的东南部地区也有相关报道。作为HFRS的重灾区,我国的疫情形势在上世纪80年代最为严重,发病人数最多的年份(1986年)达到11.5万,这之后发病人数开始下降,发病人数由90年代初的6万降到1999年4万左右,2000年后发病人数平稳下降,2010年至今发病率一直稳定在1/10万以下。在病死率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的HFRS的病死率一直维持在8%~10%,随后由于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迅速降低,直至近些年HFRS的病死率为0.69%[9]。
2病原学特征
2.1病原的发现
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研究人员就证实HFRS是由病毒引起,但一直没有成功分离到病毒。1978年,韩国学者李镐汪等,才首次分离到引起HFRS的病毒(HV);1981年,我国以及俄罗斯、日本的研究人员也分离到该病毒。布尼亚病毒科的HV,除了引起HFRS外,还会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但我国尚无HPS疫情报道[15]。
2.2HV病原学
2.2.1HV基因组
HV的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包含有3个不同片段,分别是S、M、L片段。其中S片段编码核衣壳蛋白(NP),NP大约含有430个氨基酸,在感染细胞中表达过量、含量最多,且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有相关研究认为HV的人体细胞免疫应答与NP蛋白密切相关[16]。M片段可编码糖蛋白前体(GPC),GPC含有约1150个氨基酸,GPC分别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完成两次糖基化,被切割然后裂解成G1和G2糖蛋白,HV的生物活性主要决定于G1和G2,HV的生物活性又决定其致病特点。L片段编码RNA多聚酶,RNA多聚酶含有2100多个氨基酸,具有核酸内切酶、复制酶、转录酶的活性,关系着HV的复制和转录。
2.2.2HV的理化性质
HV对有机溶剂高度敏感,能被丙酮、苯、氯仿等快速灭活,相对稳定于4~20℃环境中,56℃1h或者100℃1min可很快被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以上方法灭活HV后,其抗原性保留。
2.2.3HV的分型
由于近些年各国对于HV进行大量研究,越来越多HV亚型被发现,现已知的HV至少可以分为42个基因型/血清型。其中已证实22个型别可对人类致病,可以引起HFRS的有7个型别,可引起HPS的有15个型别,其他10个型别的HV是否引起人类疾病尚不清楚[17]。HV按照宿主动物划分,可以分为4个类群:棉鼠亚科相关病毒、食虫目相关病毒、鼠亚科相关病毒和田鼠亚科相关病毒。我国发现引起HFRS的HV主要是田鼠亚科和鼠亚科相关病毒。与鼠亚科相关的HTN和SEO两种型别的HV是我国HFRS的主要流行型,在我国广泛分布,其中HTN型的HV有9个亚型,SEO型HV可以分为4~6个亚型。HTN型引起的病例病情严重,SEO型引起的病例病情较轻[18]。此外,我国近年来还发现HV的其他型别,均是从鼠类宿主体内分离得到,目前还未发现人感染这些型别的HV。
3宿主动物及传播途径
3.1宿主动物
能够携带HV的宿主动物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173种不同的陆栖脊椎动物可以携带HV,众多的动物宿主中,小型啮齿类动物是引起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19]。在我国,能够携带HV引起HFRS的啮齿类动物主要有分为3大类,分别是野鼠类(黑线姬鼠、大林姬鼠、黑线仓鼠、普通田鼠、大足鼠、黄胸鼠)、家鼠类(褐家鼠、小家鼠、黑家鼠)及实验室动物(大白鼠、小白鼠)。其中野鼠类以黑线姬鼠为主,家属类以褐家鼠为主,实验动物以大白鼠为主。近年来有人从家畜的多个内脏器官中检测到HV抗体,并分离得到病毒。这些研究说明家畜对HV易感,可以作为HFRS的播散宿主,而家畜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应引起重视。
3.2传播途径
HFRS的传播途径可以分为3类,即动物源性传播(主要是鼠类传播)、垂直传播和螨媒传播。HV在鼠类宿主体内可长时间存在,不引起鼠类宿主症状,这期间HV可以在鼠类宿主体内大量增殖并通过宿主排泄物排向外界环境中,这是动物源性传播成为HFRS的主要传播途径的主要原因。此外,人与人之间传播HV的实例罕见,阿根廷南部曾经有过1例相关报道。
3.2.1动物源性传播
动物源性传播的HFRS按照其传播的具体方式又可分为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和呼吸道传播3种传播方式。(1)接触传播。经伤口最容易进行HV传播,有实验表明,HV接种黑线姬鼠,一段时间后,可以在其血液、尿液、粪便中检出不同滴度的HV。上述各种标本中HV可以通过破损表皮继续感染其他实验动物。在实际报道病例的相关研究中,鼠类接触史已经证实成为HFRS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2)呼吸道传播。HV在鼠类动物宿主体内感染可以持续数周甚至几个月,这期间HV经过大量的繁殖后可以达到极高水平,这种高水平的HV随宿主的排泄物排到外界环境中,可形成含高浓度HV的气溶胶,高浓度的气溶胶又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及鼠类宿主动物。已有通过呼吸道引起的HFRS暴发的相关报道[21]。同时国内外都有研究人员从饲养动物(用于HV实验的动物)的实验室空气中分离到HV。(3)消化道传播。早期韩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显示,HV接种黑线姬鼠后,其唾液和腮腺可以检测到HV的特异抗原,后续的一些研究也证明HV经口或者灌胃感染实验鼠后,处死实验鼠,可从其肺部组织及脑组织中分离到HV。此外,啮齿动物喜食同类尸体,这也成为HV在宿主间传播的重要因素。
3.2.2虫媒传播
和布尼亚病毒科的其他4个属的病毒一样,HV具有虫媒传播特征,国内外研究已证实螨媒能够传播HV[22]。3.2.3垂直传播孕妇感染HV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胎儿死亡,可从胎儿脏器分离到HV。人工感染实验室怀孕的小鼠,在胎鼠体内,也能分离到HV。
4HFRS的防治
关于疾病的各方面研究都是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以便于更好地制订防治措施。纵观国内外对于HFRS的各项研究工作,关于HFRS的防治,包括HFRS的疫情监测、宿主动物防控、免疫防护3大类措施。
4.1HFRS的疫情监测
包括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4.1.1HFRS的人间疫情监测对HFRS人间疫情的监测有助于对疫情及时掌握、及时分析处理和预判其发展趋势。全球90%以上的HFRS病例都在我国,我国的人间疫情监测意义重大。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先后建立了48个HFRS监测点,通过大量的人间疫情监测工作,弄清了HFRS发病和死亡特点、人群特征、分布特征、季节性以及流行趋势[7,23]。多年的持续监测工作显示,目前我国HFRS疫情形势已相对稳定,由于治疗条件的改善,病死率已经控制在1%以下[9,24]。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技术的飞速发展,HFRS的疫情监测有了新的检测手段,可以从基因水平分析和解释HFRS疫情,同时也为防治措施提供了新的依据[25-26]。
4.1.2鼠间疫情监测
HFRS鼠间疫情的监测主要是对鼠类宿主进行监测,包括鼠类宿主的种类、数量以及其HV感染情况,常使用鼠密度和带毒率来描述监测结果。相关研究表明,HV可以以隐性感染长期存在于鼠类宿主体内,鼠密度或者带毒率的增加都可能成为HFRS暴发的原因,鼠类的活动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对于那些适宜鼠类栖息繁殖的地区,尽管没有HFRS暴发疫情,也应加强鼠间疫情的监测,防患于未然。此外,国外曾有报道实验室鼠类引起的HFRS疫情[12],因此对于实验室鼠类宿主也应该进行监测。
4.2宿主动物防控
对HV动物宿主鼠和蜱的防控是预防HFRS的有效措施。在鼠类活动频繁的季节进行灭鼠和灭螨工作以达到消灭HFRS传染源的目的,通过整理环境、改善生活和工作场所环境,减少与HV宿主接触的机会进而切断传播途径。
4.3免疫防护
人体感染HV后可以获得稳定且持久的免疫力,很少发现有二次感染的病例,这一特点决定了免疫防护成为防治HFRS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个特点,国内外成功研制并上市了用于防治HFRS的疫苗(如鼠脑灭活疫苗、细胞纯化疫苗),这些疫苗接种人体后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持久免疫HV,在HFRS的防治工作中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27]。但是,以上灭活疫苗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较弱,且诱导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滴度较低。因此,国内外做了大量关于HFRS新型疫苗的研究,包括H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HV载体疫苗、HV核酸疫苗[28]。相关研究表明,H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可很好地刺激和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29]。HV载体疫苗在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上优于早期的灭活疫苗,但其严重缺点是由于载体的使用而降低了疫苗本身的效力。HV核酸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不仅能有效保护同型HV感染,还能对其他型别的HV感染产生交叉保护[30]。近年来,有人研制出HV的气溶胶疫苗,这种疫苗可以通过鼻黏膜给药,这种新型疫苗便于实现规模化的生产,简化了接种过程,有利于人群免疫工作的开展。
5HFRS研究工作的展望
从历史上首次报道HFRS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期间人类对HFRS的认知从陌生到恐惧,从恐惧到了解,再到对HFRS的深入研究。目前人类对HFRS的研究极具深度和广度,从最初的单一病例研究到人群监测,从血清学水平研究到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的广泛应用。我国由于受HFRS影响最为严重,对HFR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于这些大量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完善的、科学的方法来对HFRS进行监测及防控,稳定控制了我国的HFRS疫情。人类史上每次与某种疾病的斗争都是持续且相对长期的,但最终人类都迎来了全面的胜利,比如天花和鼠疫,都是经过激烈斗争后最终被消灭或是有效控制。随着人类社会飞速进步和发展,民众素质不断提高,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对疾病的防治手段和措施不断完善,HFRS及其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将会被人类有效地控制直至消除。
作者:彭靖尧1,2;蔡同建2;凌华1;张敏1;赵华1;毛德强1综述;黄为1,审校 单位:1.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陆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