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17年第2期
摘要:目的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5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这56例患者中,存活27例,存活率为48.21%;死亡29例,死亡率为51.79%。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治疗,要想提高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外科治疗;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5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6例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在4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2±8.7)岁;其中病发12h内手术的有20例,病发12h后手术的有36例。
1.2方法
1.2.1辅助检查方法
在手术前,对这56例患者进行了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检查,其中这56例患者的白细胞数均有所升高,白细胞数升高在(14.2~22.4)×109/L;经心电图检查发现,这56例患者中,ST-T改变的有46例,伴有房颤的有21例,急性或者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有15例;经CT检查发现,有28例患者下端肠管肠壁显著增厚,肠系膜明显水肿;经肠系膜上动脉CTA检查发现有31例确诊为血管栓塞。
1.2.2治疗方法
根据病发到手术的不同时间段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相同,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全麻后,在患者的上腹正中口做一个切口,然后通过这个切口进入患者的腹腔内,并对患者的肠管血液运行情况进行探查,将患者腹腔内的渗出液清除掉。然后在横结肠系膜的根部做一个切口,将腹膜切开,从而让肠系膜上动脉显露出来,将动脉的远端近端阻断掉。给患者静脉输注0.5mg/kg的普通肝素,然后将肠系膜上动脉的血管前壁横向切开,通过这个切口观察患者的动脉是否有血栓。再分别采用5F、4F、3F等不同的Fogarty取栓导管向动脉的远端和近端进行取栓,取栓的过程一直持续到动脉近端开始喷血,远端开始回血,即可停止取栓。取栓结束后将50万单位的尿激酶注入到动脉的远端处,然后将动脉缝合。在对肠系膜上的静脉进行静脉放血,肠系膜上静脉放血的血量为300ml,观察患者肠系膜上的血流通畅后再一次观察患者肠管的血液运行情况。根据患者肠管缺血和坏死的程度选择肠管的切除、旷置或者造瘘等不同的肠管手术方式[1]。手术完成以后所有的患者均进行抗凝治疗,具体方法为连续12h皮下注射100U/kg的低分子肝素钙,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或者以及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根据具体的疾病治疗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经分析发现,在本次的56例患者中,病死的有29例,病死率为51.79%,存活的有27例,存活率为48.21%。根据这56例患者从病发到手术时间的不同,在病发12h进行手术的20例中,存活的有18例,死亡的有2例,在病发12h后进行手术的36例患者中,存活的有9例,死亡的有27例。
3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指的是患者机体内的栓子随着血流一起流入到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中,从而导致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出现障碍,使其供血量减少甚至消失的一种疾病[2]。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病发率也越来越高。由于早期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主要临床症状为胃肠道异常排空、急性剧烈腹痛,容易误诊。通过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进行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查、采用心电图、CT等检查发现,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伴随着白细胞数的升高、合并有房颤、ST-T的改变、急性或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目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从上述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总治疗效果只有48.21%,经分析发现,手术治疗的结果与病发到手术时间的长短有显著关系。总而言之,对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要想提高临床上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越早,治愈率和存活率就越高。
作者:赵晓旭;李晓健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