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临床麻醉学课程建设与评估实践范文

临床麻醉学课程建设与评估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临床麻醉学课程建设与评估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临床麻醉学课程建设与评估实践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提要】课程评估与建设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课程评估是促进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是课程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课程建设中教学管理是手段,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是目的。临床麻醉学课程是麻醉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分析临床麻醉学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实施建议等,从而全面系统地分析课程建设的过程和效果,优化课程结构,判断课程建设中的利弊,突出医学技能培养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持续不断地改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麻醉学/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控制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可推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1]。为深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精神[2],依据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3]要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编写了临床麻醉学课程标准,现介绍如下。

1临床麻醉学课程标准制定思路

1.1临床麻醉学课程介绍

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该课程是麻醉学专业学生临床主干课程之一,其任务是通过学习促使学生掌握临床麻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包括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处理、专科患者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治等[5]。学生通过对临床麻醉学课程的学习,加深对麻醉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1.2设计思路

临床麻醉学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融知识教育与麻醉技能提高为一体,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理念。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人才上。临床麻醉学课程体系的整体思路为:理论讲授内容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模块化教学,突出实践[6]。建立理论-实验-实习模块化教师教学体系,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将理论课、实验课与临床实习项目统一规划,建立该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学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避免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分别任教理论、实验和实习而造成的教学标准不一致,也规避了年轻教师在实验课和实习教学中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操作经验不丰富而影响教学效果。形成“校中有院、院中有校”的办学模式[7],将实训课程设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利用暑期、周末,使学生边上理论课,边见习,早接触临床,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增强对麻醉的感性认识。该课程设计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内容。理论知识所选内容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工作为依据,以“实用、有用”为原则。在实验室和附属医院麻醉科进行模拟实验和临床技能训练,采用教师教、学生看和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发展麻醉职业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主要考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26学时,其中理论课90学时,实验课36学时。第5学期到实习单位实习,麻醉科实习时间为6个月,内、外、妇、儿等科室实习6个月。

2课程培养目标

在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医德医风教育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关键,以培养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为重点,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7],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成为具有较强医疗工作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医学麻醉人才。

2.1知识目标

掌握临床麻醉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练应用临床麻醉监测技术和麻醉操作技术,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并具备较强的急救与复苏能力。为学生成为合格的麻醉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2技能目标熟练使用麻醉设备及处理一般设备故障,能灵活、准确、重点突出地采集病史,能进行准确的体格检查,根据病情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善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熟练完成气管插管、硬膜外穿刺、各类神经阻滞及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等,能将麻醉学理论与技术用于临床,正确实施临床麻醉与监测、正确调控患者生理功能,保障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和生命安全。

2.3素质目标

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超出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不能有效安全处理的医疗活动,主动寻求其他医生的帮助;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具有依法行医观念。

3课程标准及实施建议

3.1课程标准设计

在教学大纲基础上,对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突出能力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结合,把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中。从讲授内容、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教学情境设计、考核标准、课时等方面,以列表的形式详细阐述以体现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以局部麻醉为例。

3.2教学建议

建立“理论-实验-临床见习-实习”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实习场景示范法、反馈教学法,综合应用文字、数字、图片、视频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设计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上要让学生讨论、发言,活跃课堂气氛;课后要组织学生早接触临床,到附属医院麻醉科参与见习,实现动口、动手、动脑,达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3.3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主要围绕课程和教学活动展开[8]。临床麻醉学课程评估以学生评估为主体,同时开展教师自我评估、同行互评、教学督导专家评估、毕业生评估等,收集教学评估的主要途径有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这样该课程就能收集到教师教学的全方位信息。

3.3.1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分学生问卷调查和考核2种方式。每学期教研室都向学生发放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评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件制作与使用、实践操作、考核标准等方面,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临床麻醉学课程考核实行“期末笔试(70%)、实践操作(20%)、平时成绩(10%)”的综合考核方式,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试内容从临床麻醉学题库随机抽取,题型多样,知识覆盖率高。实践操作以技能大赛方式进行,3人分小组进行,人人参与,既考察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检验了团队合作精神。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率、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评定。

3.3.2教师自我评估

主要是教师对本学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教学安排等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自我评估能找出教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利于调动课程的全部相关因素,实现自我调节。3.3.3同行互评教研室每名教师都有《川北医学院听课记录本》,要求每名教师一学期至少要听同行教师2~3次课,期末递交听课总结报告。通过听课可领略同行教师风采,取长补短,对自己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补充。

3.3.4教学督导专家评估

是院系二级督导评价的体现,系部邀请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老教师从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一层面的听课范围广,时间集中在中期教学检查期间,评价水平基本一致,对教研室和教师在教学运行中有益的经验能及时总结和推广,不足之处也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3.3.5毕业生评估

毕业生评估更能表现出教师教学的长期效能[9]。此项评估主要评价教师对学生教学效果的长期影响,如被评教师对学生在工作方面或进一步深造学习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1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利用网络上各种临床麻醉病例资源和电子图片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把实验教学转变为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10]。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平台。

4.2根据专业需要,突出教学重点

[11]临床麻醉学课程结合麻醉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合理制定教学方案,突出技能培养,如气管插管是麻醉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临床技能,教研室安排教学内容为理论3学时,实验3学时,开展技能大赛1次,进行开放实验室9学时,加强了该内容实践教学比重,重点突出。4.3临床麻醉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资源在校园网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方便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自主化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各章节重点内容和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有助于师生更好地了解和沟通。

4.4课程师资安排既要考虑专业性,又要兼顾实践经验[12]

在专业优势方面,教师团队中既有擅长吸入麻醉的,又有擅长心脏手术麻醉的,既有临床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也有刚参加工作的麻醉学博士研究生。在模块化教学安排时师资配备科学化,充分发挥授课教师各自专业所长,形成良性循环,激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实现教和学的双赢。

4.5实习基地

该课程现有三级甲等实习医院20所,正在逐步完善基地教学条件和加强管理,使之实现完善的实训实践功能。在实习基地进行科室小讲课,麻醉分章节理论考试,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相结合,满足了“教、学、做”一体化功能。总之,通过对临床麻醉学课程建设与评估研究,能激励教师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评估是建设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促进该课程良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小波,谢鸿全,王志堂,等.西南科技大学课程评估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4(4):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S].2007-01-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S].2008-09-16.

[4]郭曲练,姚尚龙.临床麻醉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

[5]郭曲练,姚尚龙.临床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

[6]陈明,李斌,傅珏,等.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2):248-251.

[7]周山,黄文亮,张振勇.浅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建设[J].卫生职业育,2012,30(19):124-125.

[8]林如鹏,颜海波,张宏,等.构建五维课程评估体系实现课程与教学良性互动[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37-38.

[9]马健生,时晨晨.规范•绩效•多元•卓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课程评估体系的核心[J].外国教育研究,2015,42(5):3-14.

[10]滕迪,张嵩,张善强.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J].理论观察,2016(6):146-147.

[11]喻修道,雷霆,庞振凌,等.地方院校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4(6):58-61.

[12]高蕾,李莉,李恒,等.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哈尔滨某医科大学卫生法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6,29(2):105-107.

作者:司丽静;万勇 单位: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