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范文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临床检验杂志》2014年第六期

1如何实现自身抗体检验质量的真正提升

1.1自身抗体的室内质控问题除了室间质评,每个实验室的室内质控也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多数检验项目都可以直接购买国际或国内标准化质控品,但自身抗体的检测仍缺少标准化的质控品,检验质量很难保证。每个实验室要想保证前后检验结果的纵向可比性,应该自建室内质控品,特别是弱阳性室内质控品,并且在实验室不同检验人员之间实现可比性。这种方法在国际或国内统一的标准化质控品尚未研发或普及之前,可以作为各个实验室提高检验结果稳定性的一个较好手段,也已纳入最新版的CNAS文件。

1.2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问题同一实验室不同检测方法在检测相同或相似的项目时偶尔会出现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如IIF法检测ANA有不同核型,在做抗ENA抗体确认实验时,不同核型会对应相应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如细颗粒型常对应抗SSA/SSB抗体、粗颗粒型常对应抗RNP/Sm抗体、均质型常对应抗dsDNA/组蛋白/核小体等抗体;IIF法检测AMA与免疫印迹法或ELISA法检测的抗AMA-M2抗体相对应[4-5]。但实际检测结果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一种方法阳性,对应的方法却阴性。对于这种现象有些已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解释。如出现ANA细颗粒型阳性,抗SSA/SSB抗体阴性时,可以解释为Hep-2细胞成分复杂,可能是其他成分而非SSA/SSB引起此核型;反之,抗SSA/SSB抗体阳性而ANA阴性时,则可解释为SSA/SSB抗原在Hep-2细胞制作基质时容易漏出,无法检测。但有些现象则难以阐释,如抗AMA-M2抗体阳性时,AMA阴性,只能笼统地解释为方法学差异。其原因也确实可能是厂家试剂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即使检测同一项目,不同方法间也有不一致的现象。如IIF法检测抗dsDNA抗体特异性很高但不够敏感,ELIS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则可以提高敏感性,但假阳性又会增加。因此,国际最新的ANA应用推荐指南也建议对于抗dsDNA抗体的检测结果应标明检测方法[9]。如何协调方法间的不一致,需要更丰富的检验经验,更充分地与临床沟通和更深入地进行相关研究。

2加强与临床医生及患者的交流沟通

做好与临床医生或患者沟通是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保证和持续改进检验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临床与检验之间缺乏双向沟通的意识,出现检验质量差错时,在责任认定上相互指责。在自身抗体的检测中,加强与临床医生或患者沟通,至少可以发挥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2.1有利于加深临床医生对检验工作的理解和信任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很多检验工作者对这些疾病的临床知识掌握不够,没有信心与临床沟通,这样有时会造成临床医生对自身抗体项目的忽视,开申请单时漏掉部分有用的自身抗体项目,甚至造成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不理解或误解。例如,笔者所在单位就曾有临床医生发现本实验室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验结果与其他单位不一致,给临床治疗带来困惑和干扰。本实验室用不同方法再次检测,结果保持一致,并向临床解释了各单位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出现差异的可能原因,使问题得到满意解决,加深了临床医生对检验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2.2有利于引导患者正确就医,得到及时准确诊治当前,大医院分科细密,医生看病专科化,对其他科室疾病缺乏认识,导致误诊或延迟诊治。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更易使患者无所适从。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引导患者正确就医,例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临床症状并不特异,可表现为疲劳、皮肤瘙痒、贫血甚至关节痛,患者首选就诊科室常非对口的消化内科,而是皮肤科、风湿科甚至血液科。这些科室的医生最常开的检验项目是ANA等自身抗体,检验结果大都ANA阴性,但常会AMA阳性,该项目是PBC特异诊断指标之一。及时与患者和临床沟通,会帮助PBC患者得到正确诊治,科室也赢得口碑。

2.3有利于检验人员拓宽视野,加深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与临床沟通,可以督促检验人员学习和掌握检验知识,并从临床中学到相关疾病的临床情况,了解临床医生在诊治自身免疫病的过程中对自身抗体的需求情况,可以有的放矢提高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效能。

3面对新技术的思考

自身抗体检测新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能对目前常规检测技术进行整合和自动化的检测系统,另一类是当前尚未用于临床常规检测的新技术。

3.1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建立自身抗体检测是临床实验室中为数不多、仍采用手工操作的项目,实现自动化,是检验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大量的研究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其实,一些免疫印迹法、ELISA、IIF法自动加样仪器已广泛用于各大医院临床实验室,甚至将几种加样方法整合到一台仪器,IIF法结果自动判断系统也在部分医院得到了应用,使得自身抗体检测操作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IIF结果自动判断系统对于未知核型的鉴定以及ANA滴度和复杂核型的判断准确性很低,仍然需要人工判断。因此,这种自动化检测系统还只能起到初筛作用,结果判读仍需人工。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种不同滴度和核型的ANA图谱日益丰富和完善,自动化判读的准确性会大大提高,最终应该能替代人工。

3.2新技术能否引入临床实验室近来,很多新技术如液相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等都在自身抗体检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些技术真正实现了检测过程的自动化、高通量、多元化、平行进行。但这些技术还多处于研究阶段,能进入临床实验室实际应用的很少。如真能引入临床实验室,带来的一些相关问题也需要深入思考:(1)日常检测的自身抗体哪些需要同时进行检测,新技术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有哪些明显优势和弊端,权衡利弊,有必要引进吗?(2)目前,很多临床实验室已通过ISO15189认证,基本与国际接轨,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每一种新技术在应用于临床常规之前,都要对其技术、方法或试剂进行严格的性能验证,对于已成熟、可以应用到临床的新技术还应进行成本效益、标本检测量以及临床需求等全面评估。

作者:杨再兴梁艳仲人前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