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学检验专业生实习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课程设置是现代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医学检验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也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传统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亟待优化的同时,还应遵循巩固基础知识、加强技能培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理念,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中侧重向临床医学倾斜,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应用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如临床实验管理学、检验仪器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专业英语、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规范等。在课堂中采用问题引导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利用临床病例、检验结果,应用医学检验知识与临床病例的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医学检验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其实践性较强,实际操作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追求系统课程的理论教学,而对实验实践环节要求较低,学时比例设置较少。且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求知欲望、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应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数,结合专业特点精心设置安排实验课内容,选择有新意、可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验证知识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应以突出验证知识为主,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注重广泛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科研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案式教学法,达到开放式实验教学目的。实验室开放主要以专业基础的强化训练为内容,在巩固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在实验中变被动操作为主动思维、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丰富预实习阶段培训内容
预实习阶段培训是于医学专业学生生产实习之前开展专项技能培训,通常安排在生产实习之前的1~2周进行,也有很多学校没有开设预实习培训课程。匆忙的进入实习环节,由于学生对临床检验的操作流程和工作细节了解不多,对突发事件准备不足,无法很快适应实习工作状态,对自身和患者都会造成困扰。因此应促使学生更早接触临床工作,预实习阶段的培训学习可以从大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开始,可以分批次到临床医院检验科开始见习工作。正式实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分组实习,课程设置可安排医院概况的介绍、规章制度的学习、临床检验工作流程、实验室管理规范、仪器设备维护技术、实验室安全知识、医学职业素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安全防范等,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便进入实习单位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角色的转换,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4制定有效的实习量化考核指标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实习时长约为42周,对实习质量和效果的考核通常是在学生每个专业组实习结束前进行。考核主要内容为:先由学生对实习工作进行小结,然后各专业组负责人评定成绩写出评语。但是这样的评价体系主观随意成分较多、没有统一的评价考核标准,不利于实习环节中的监督与管理,更无法真正的保证学生实习的质量。而且现在医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全力以赴备考硕士研究生,到各科室实习只是走过场。这样“走马观花”一样的实习态度,不但达不到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学习效果,还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无法保证实习质量。
笔者认为,医学检验专业量化考核指标应从四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强化考勤制度,保证出勤率。加强实习医师考勤管理,由实习单位人事部门或教务部门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并严格考核,对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给予严肃处理并录入档案,量化为学生实习成绩。二是以实纲为蓝本,将各科的实习内容细化,并附有考核标准。同时也要注重医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对检验人员知识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应“多思多动”,主动学习检验仪器学、专业英语等相关学科知识,熟悉主要检验仪器的校准、定标、维护保养与项目开发等方法。三是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学生在医院实习时应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主动接触和了解患者,主动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争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有效提高医疗与检验质量,努力避免医患纠纷。四是注重毕业实习综合成绩。根据用人单位对医学检测技术的要求及岗位设置的需要,于实习结束前开展一次综合理论考试,考试成绩列入毕业实习成绩,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了解和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在毕业后能够适应医院检验工作岗位的需要。
作者:王迪迪张鹏霞朴金花欧芹宋汉君单位: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